高州市香蕉施肥状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7-10 12:18:52

高州市香蕉施肥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 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高州市香蕉施肥状况,分析当地香蕉生产中施肥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指导高州市的香蕉施肥、提高香蕉产量、改善香蕉品质提供参考依据。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州地区香蕉平均产量约为2 134.6kg/667m2,当地蕉农施用有机肥的比例约为91.3%,主要以干鸡粪为主,但是有机肥的施用量相对较低,有机肥氮、磷、钾的投入量为0.254、0.226、0.205kg/(株・a) ,化肥施用比例为100%,其中当地蕉农重施氮肥和磷肥,约2/3的农户钾肥施用量不足,个体之间施肥量及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化肥氮、磷、钾的平均投入量为0.433、0.224、0.508kg/(株・a)。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化肥施用,有机肥的施用量不足,且肥料养分比例欠合理,建议增施钾肥,将氮、钾比例调整至1∶(1.2~1.3),同时注重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发挥当地有机肥资源优势建立绿色香蕉生产基地。

关键词:香蕉;施肥状况;调查问卷;高州

中图分类号 S1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46-03

高州市位于粤西地区南部,毗邻南海,属于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目前全市的水果种植总面积为13万hm2,以荔枝、龙眼、香蕉、橄榄为主要的水果生产品种,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1]。高州市的香蕉种植已经有超过400a的历史,目前全市的香蕉产量约60万t,在当地的水果种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但当地香蕉施肥状况缺乏科学的指导,通过本次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地的施肥情况,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寻求适合当地的肥料施用方法,为充分发挥当地香蕉的种植优势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高州市的香蕉种植户进行实地调查,走访了高州市的相关镇和村,包括谢鸡镇、谢鸡云脚村、甘元村、青村、保华村,长坡镇、长坡设教村等地。每镇(村)随机抽取3~5户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3份,被调查的农户在地理位置、产量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调查内容 调查的内容包括:(1)种植的香蕉产量和栽培的方式;(2)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施肥用量以及施用的方法;(3)其他与施肥相关的问题。

1.3 化肥和有机肥养分的计算 农户使用的无机肥料中N、P2O5、K2O养分含量的计算:肥料包装袋上标识的量。有机肥料养分含量采用《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提供的相关数值进行计算。

1.4 调查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DP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料施用状况的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地香蕉种植户施用的肥料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其中有机肥以干鸡粪为主,化肥主要包括芬兰、挪威等品牌复合肥和氯化钾。根据香蕉的需肥特征调整施用不同养分含量的复合肥料。

在接受调查的23户蕉农中,有21户在种植过程中施用了有机肥料,占有效问卷的91.3%,这可能是与当地兴旺的养殖业为其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资源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民对平衡施肥和用地、养地的重视。当地施用的有机肥料主要是干鸡粪,部分蕉农在种植过程中也会施用花生饼肥和鲜鸡粪等。有机肥氮、磷、钾的投入量为0.254、0.226、0.205kg/(株・a),但不同的种植户之间的有机肥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氮、磷、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8%、49.6%和49.3%,变异系数偏高(表1)。

接受调查的蕉农在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主要以芬兰及挪威等进口品牌复合肥料为主,分别占到有效问卷的34.8%和30.4%,以高氮型和高钾型的肥料为主。化肥氮、磷、钾的平均投入量为0.433、0.224、0.508kg/(株・a),个体用量的差异较有机肥更大,氮磷钾变异系数为53.8%~63.2%,说明香蕉施肥量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对统一的指导标准(表1)。

调查数据显示,高州市蕉农偏重施用无机化肥,施入有机态氮、磷、钾与无机态养分的比值分别为0.587、1.009和0.404,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要求,A级绿色产品生产中有机态养分与无机态的比值为1:1[3]。建议高州市蕉农按A级绿色产品要求,加大有机肥尤其是优质有机肥的投入,适量降低化肥的施用。适当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不仅能够提高香蕉的品质,而且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供肥供水能力。

2.2 肥料施用期的分析 香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氮、磷、钾养分需求的比例并不相同。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香蕉施肥的重要时期为花芽分化期及抽蕾前期,这个时期施肥的质量决定了香蕉的产量和品质[4]。高州地区香蕉生产多采用反季节种植模式,调查结果表明当地蕉农主要凭经验来确定施肥时期,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蕉农判断施肥时期的标准主要有2种:一种是根据香蕉的生长状况,主要以株高为依据,平均每年施肥次数超过10次;另一种是根据香蕉的种植时间来确定施肥的用量和肥料的品种,施肥频率相对较低。调查中超过73.9%的蕉农采用的是以农历月份为施肥依据,这种施肥方式虽然减少了施肥次数,但是香蕉生长发育受温度和季节的影响更为明显,遭遇异常天气时施肥效果大打折扣,单凭经验施用肥料无法充分满足香蕉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从而导致香蕉产量、品质和上市时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5]。

2.3 香蕉产量与施肥量的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地香蕉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较大,产量为1 200~3 375kg/667m2,平均产量为2 134.6kg/667m2,接受调查的蕉农中产量达3 000kg/667m2以上只有2户,变异系数为22.4%,产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高州地区每667m2土地氮、磷、钾的施用量(纯量)分别约为83.1kg、54.2kg和86.4kg,三者的比值为1:0.66:1.04。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当香蕉的氮、磷、钾肥的667m2施用量达到70kg、14kg和90kg水平时即可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6]。调查结果显示,高州地区分别有69.6%的蕉农每667m2土地氮肥施用量高于70kg,95.7%的蕉农每667m2磷肥用量高于14kg,34.8%钾肥用量高于90kg。高州地区香蕉的氮磷量水平过高,尤其是磷用量严重超标,钾肥施用水平偏低。高州地区土壤pH为5.0~6.5,属于较典型的酸性土壤,施入到土壤中的磷较容易被土壤固定[7],由于较长时间施用15-15-15均衡型的复合肥导致土壤中磷含量较高,而且过度地施用磷肥会降低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的活性,进而影响到香蕉的品质。香蕉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肥的施入量不足会影响香蕉中淀粉等物质的合成,直接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8]。综上所述,施用肥料中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衡是香蕉难以高产的主要原因,改善氮磷钾三要素的施用配比,科学合理施肥,是使香蕉增产的重要方法之一。

3 结论与讨论

合理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能有效提高香蕉的产量和品质。高州市蕉农在香蕉种植过程中偏重化肥的施用,有机肥的施用量较少,氮磷过量,钾肥施用不足,多凭经验施肥,施肥用量及氮磷钾比例的随意性较大,香蕉产量浮动范围较大,产业优势表现并不明显。

当地有丰富的有机肥资源,可以考虑按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建立绿色香蕉生产基地,这样更有利于提高香蕉品质及效益。由于受认识水平所限,蕉农往往难以自行对肥料中氮磷钾用量及比例进行合理调配,需要政府职能和技术部门建立规范的施用技术规程,并对蕉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的生产管理水平,建议调整氮钾比例为1:(1.2~1.3),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可通过减少15-15-15复合肥施用量并增施钾肥来调整氮钾比例。由于钾肥成本相对较高,可以加大有机肥尤其是优质有机肥的投入,根据土壤钾肥状况适当调整其基肥、追肥的时间和分配比例。根据香蕉长势(叶片数和假茎高度)施肥,常规肥料施肥频率以15~30d施一次肥为宜;此外,根据当地土壤中微量肥力水平补充中微量元素,特别是镁、硼等。

参考文献

[1]逄玉万,张政勤,罗文贱,等.高州市种植业发展状况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8(8): 216-218.

[2]逄玉万,张政勤,罗文贱,等.高州市近年用肥习惯调查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 109-111.

[3]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NY/T750-2003,绿色食品标准[S].1995.

[4]周修冲,梁孝衍.香蕉的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平衡施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93(6): 25-28.

[5]郑文法.香蕉N、P、K养分需求规律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1): 82-84.

[6]周志华.香蕉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发展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4): 40-41.

[7]张新明,王建武,樊小林,等.民众镇香蕉园土壤肥力及施肥状况调查与分析[J].福建果树,2004(4): 13-15.

[8]杨苞梅,李进权,姚丽贤,等.钾钙镁营养对香蕉产量、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2): 290-294.

(责编:徐世红)

上一篇:建宁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梵净山3种茶叶茶多糖的含量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