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结合,促进音乐教学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时间:2022-07-10 08:32:27

紧密结合,促进音乐教学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摘 要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在音乐教学中,强化音乐与文化艺术的联系,实现音乐与文化生活的交流与互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形成集艺术思维、科学思维为一体的综合思维能力、动静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音乐 社会 艺术 文化

中图分类号:K825.76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从产生起就具有社会功能,早期音乐都与诗歌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从音乐的发展历史看,音乐与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都有联系,特别是与文化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艺术之外学科的联系,强化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音乐的产生,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进行抗衡,为了获取食物人们不得不在打猎、畜牧、劳动中使用工具或信号器具,用来壮林声威,利用音响效果激发群体,同时也吓倒了猎物,渐渐地制造出了发出声响的物体,这就是原始乐器的产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它与动作、姿态联系逐渐紧密。原始的巫术,利用“人类在世界上说出的最柔软的一种语言”――音乐,伴着舞蹈,来召唤心灵的感染力。而宗教音乐正是利用音乐“煽起仇恨心,也能煽起爱心和提高信仰的火焰强力”的特点。音乐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而且由于在长期的实践中孕涵民族的审美经验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认清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充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音乐艺术实践及音乐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强化课堂音乐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样,教师应要求和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尽量多参加社会音乐活动。在社会的舞台上,通过独立学习音乐,表演音乐的经历,切实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体验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是艺术门类的一种,与艺术门类中的其他成员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舞蹈、戏剧与音乐融为一体;诗歌、影视与音乐相伴相随;纯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与音乐也有相通之处。建筑有“凝固的音乐”之称,书法被称为“无声之音”;抽象派画家康定斯更是把绘画中的色彩、造型看成是丰富的音响……

音乐与各门艺术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相同的属性,即艺术的形象性与情感性。人们通过对艺术形象地感知和联想,了解作品的意义,丰富情感体验,积累审美经验。根据这一共性,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借用其他艺术形态,对学生进行音乐和艺术审美教育,这也是音乐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点。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的沟通融洽”。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歌剧《白毛女》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歌剧后自己创编,在班里表演。通过表演使学生体会歌剧的概念,同时了解歌剧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在实践中使学生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享受到音乐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3音乐与艺术之外学科

作为人类反映自然和社会现实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音乐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之间是完全应该沟通、交流和融合的。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在音乐欣赏中,文学基础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了解和掌握中外不同时期历史、文化背景,才可提高我们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分析和表达的能力。作曲家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就是通过音乐刻画出蒙族英雄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并与黑暗的封建势力英勇顽强作斗争的精神。在学习中,可以深刻体会到音乐作品与历史地理等学科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欣赏不是单一的倾听,只有结合其他相关学科,才能更好地领会音乐作品的蕴涵。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化音乐与文化艺术的联系,实现音乐与文化生活的交流与互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形成集艺术思维、科学思维为一体的综合思维能力、动静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文红宣.理论创新与教学传承――对我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三项重要研究成果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7(02).

[2] 杨丽霞.管窥中国传统音乐在视唱练耳中的发展状况――对三部高师视唱练耳教材的调查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03).

[3] 王珊.泉州南音高等教育的构建与实践[J].人民音乐,2007(01).

[4] 但夏.四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3(06).

上一篇:消费者可以向任何一个环节求偿 下一篇:在恐怖万圣节下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