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智打造“沈阳第一村”

时间:2022-07-10 05:23:04

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郊,一片欧式建筑群与一片片鳞次栉比的居民住宅楼遥相呼应。放眼望去,一行行树木,红色彩砖铺就的人行道,乌黑的柏油马路,都给人一种现代都市的感觉。那具有传统风格的“沈阳第一村”大牌楼,见证了这里曾经发生的巨大变化。  2003年社会总产值7.9亿元,利税3600万元,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这就是沈阳市于洪区的小韩村。1995年,小韩村进入了沈阳市30强亿元村行列,1996年被评为“全国小康示范村”,1999年入选全国成人教育先进村。诸多殊荣的取得,得益于一位带头人。小韩村人都说,我们有一个敢为天下先的领头人,他就是沈阳市于洪区北陵街道小韩村党委书记、靓马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新智。

立下军令状:不干出样就辞职

二十几年前,小韩村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郊野小屯,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农民生活。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个小村庄时,大多数人观望、徘徊,王新智却率先觉醒了。1986年,上级调整村领导班子,王新智凭着人品和才干走马上任当上了村企业公司的经理,并且立下“军令状”:三年不改变落后面貌,自动下台。

王新智当时面临两大难题:一个一穷二白的500多户的村子,三年内怎么改变面貌?另一个是,村里30多万元的外债怎么还?了解了困难就知道该怎样下手了。王新智胸有成竹,认准了只有兴办工业才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他看到小韩村位于近郊这一优势,通过内引外联,把解体的三个生产队和青年点的院落、房屋、废地等都利用起来,能办厂的办厂,能出租的出租,并且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这样三年下来,共办起了电缆厂,小型焊机设备厂,凝固土制品厂等村办企业16个,年产值达到2980万元,上缴到村的年收入由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70万元,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650元增加到1800元。小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新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真地把小韩村领上了富裕的道路。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走向辉煌:“靓马”之光闪耀

王新智雄心勃勃,小韩村也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1990年,全村纯收入达到620万元。王新智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远,更高的目标。他在一次大会上说:“我们目前还缺少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村办小厂随时都有被挤垮的可能。我们要冲出夹缝;开拓新路,发展外向型企业,到国际上找市场、求生存。”王新智与他的同仁们开始了艰难的第二次创业。1990年王新智出国考察,随后便带领村民建起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的沈阳凌海鞋业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不懈的努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出口商检合格,并获得国内的四项金奖,解决当地农民就业800多人,生产的“靓马牌”旅游鞋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200万美元;成为沈阳市乡镇企业创汇大户。这是王新智办外向型企业迈出的第一步,靓马集团从此迎来了辉煌的未来。 2001年,投资3000万元建起沈阳市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沈阳绿丰食品有限公司”;相继在北京投资600万元建成占地3万平方米汽配城;在唐山建起唐山绿丰牧业有限公司;组建靓马制药设备有限公司。目前靓马集团已形成了以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为主体的新兴产业群体。

宏伟蓝图:村民的现代生活羡煞城里人

小韩村在王新智的带领下,到1994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5.4亿元,人均收入3800元,村民的生活水平翻了好几番。这时的王新智又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1994年初,小韩村开始了扒平房盖楼房工程,几年下来累计回迁面积30万平方米,出售商品房10万平方米。小韩村人真的过上了现代农民的都市生活:每户都有了1―2套以上的楼房,室内有上下水,集中供暖、供电,有线电视、电话人室,40%以上的家庭有电脑,20%以上的家庭有各种大小汽车。60%以上的村民有养老保险、家庭财产保险,55岁以上的有医疗保险,从1996年开始,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在年节可以领到500至3000元不等的补养金。

村里还不惜重金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集学习、活动、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每年投入20万元为每户村民订阅报纸,还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小韩村的优裕生活令许多城里人羡慕不已。

如今的小韩村,已经成为具有现代风情的新农村。平整干净的街道,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楼群,精心设置的园区,一片片绿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小韩村真地成了名副其实的“沈阳第一村”!

(撰稿/王帝)

上一篇:运用现代办公技术做好机关档案工作 下一篇:用青春诠释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