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阶段进行有效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7-10 04:42:03

初三复习阶段进行有效教学的思考

摘要:进入初三复习阶段,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在45分钟的课堂上把知识点都复习到,如何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在中考一百分钟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试卷,如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好最关键的得分点等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从两次参与市模拟考试评卷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分析学生该如何正确、高效的完成中考数学试卷。

关键词:中考 高效学习 方法技巧

作为初三毕业班的老师,肩负着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我深知自己所担的责任,对于初三复习阶段,如何在45分钟的课堂上把知识点都复习到,如何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在中考一百分钟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试卷,如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好最关键的得分点等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以上问题阐述自己比较浅显的看法。

一、把握好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消化知识以及最终使知识得到升华的最主要载体,而老师是这个载体最主要的负责人,如何抓好45分钟课堂时间,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作为初三老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起好引导作用对学生来说尤为关键。可是在前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上存在以下问题:

1.进入复习阶段,作业铺天盖地而来,学生埋头只顾做题,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总结,这样就造成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收获微乎甚微。

2.由于是第一次教初三学生,经验上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对于一题多解的题型有事准备不足,在备课时对问题往往只预备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按“定势思维”组织教学,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或学生的思维不切实际时,自己总是措手不及,这是因为不愿打乱既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甚至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慢慢地我发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有时候学生刚张嘴想说点自己的思路时只要看到我的眼神马上就不再说话,接下来就是自己一个人把课讲完。

3.对问题坡度的设置不当,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坡度过小,课堂倒是能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但是一节课结束后发现学生收获甚微。

二、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时间紧张,很多问题提出后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是片面的,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更没能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学生上课时虽然听明白了,但是印象不深,没过几天再见到这道题又很陌生。记忆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班里成绩较好的周同学昨天刚问了一道题,第二天又有一学生问,想着周同学已会,就让他讲,过了一会儿,他非常不好意思的过来说:“您再给我讲讲吧……”诸如此事并非独此一例。所以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而且动手去做去写去总结更是必不可少的。

三、进入最后模拟考练阶段,学校的第一次模拟考完,学生反映的问题却是我不曾想到的,那次难度并不大,计算量也不算太大,可是班里将近四十名学生,能做完的仅仅有两名学生,很多学生反映说后边的题都会,就是没有时间去写。这时候我想起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说: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程度相当的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在标准的一百分钟内完成,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给他们一上午的时间去思考,去解答,结果发现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的平均分是95分,而时间充足的学生平均分竟能达到112以上,差距是如此之大。那次过后我告诉学生:“中考不是考查这道题你会与否,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整张试卷,下面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解题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发现,去总结一些规律和技巧,从而节省时间,老师和大家共同起飞,共同成长,共同去完成这些任务!”

四、进行规范解题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参与安阳市一模、二模的改卷工作,渐渐掌握了每道题的得分点,然后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写题技巧,分析改卷老师心里,最大程度上掌握得分点。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对做题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1.题型结构

合理安排做题节奏,什么时候可以放心提速,什么时候需要放慢节奏,高度警惕,提高做题效率。比如到第9题,是数与式的基本运算,但这个计算是有些拧的,会稍微麻烦一点,一定要严格遵循规则,不要跳步(一定要两步);到第15题(填空小压轴)时,学生要知道这个题该难了,该分类讨论了,要放慢节奏确保答案不漏(情况是否都考虑到了)不多(是否需要验证舍掉)。

2.解题方法

遇到题目时,能快速聚焦思维,迅速找到思路,提高做题速度和识别题型特征,根据关键信息,学会看到什么想什么、尝试什么。含有动点和速度,可以判断为动点问题,然后快速套用动点问题的解题套路即可,第一步研究基本图形,第二步分析运动过程,研究起点、终点,第三步利用几何特征建等式。若题目中只含有动点,无速度,则可能是存在性问题和几何三大变换,需要根据其他信息做进一步判断,然后选择对应的解题套路。

3.规范动作

训练每类题型的做题程序及标准动作,帮学生固化形成本能,在考试时,不用思考就很自然地做到,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标准是什么,从而提高做题时的思考专注度,同时通过这样的做题流程最大限度避免失误。

4.考场时间分配

有条不紊地规划每类型题的答题时间。先规划,然后训练过程中,从容答题,会做的题都做完拿到满分,不留遗憾。比如河南中考,1-15题(选择、填空)15分钟完成,16-18题10分钟完成,19-21题20分钟完成,22题15分钟完成,23题20分钟完成,剩余20分钟为机动及检查时间

学生每一步的完成,每一阶段的成长与进步,每一次成功的欢笑,每一次失败后虽然含着泪但却透着不屈的眼神,都促使我与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一年的复习,学生们付出了艰辛,但同时也收获了成功,收获了感动,带着这些满怀信心地去迎接中考,迎接挑战吧!

参考文献:

[1] 《数学通报》 北京师范大学

[2] 《数学教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有效性 下一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