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唐诗宋词中的乡思

时间:2022-07-10 02:44:15

摘 要:唐宋时期擅长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思乡愁绪、别离感伤。产生思乡愁绪的因素有他乡自然景致、传统节日、明月笛声、故国家园以及戍守边塞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怀乡诗;唐诗;宋词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轻吟浅唱,寻根问祖、念旧怀乡更是古今游子吟唱不尽的不变主题。怀乡是世间最为朴素真挚的情感,我国古代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思乡念亲的诗词佳篇,以细腻的感受力以及超凡的想象力展现诉不尽的相思别离之苦,道不尽的怀乡羁旅之愁。

离家在外,最能牵动游子乡愁的就是异地他乡新奇的自然景致,如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是北方诗人,曾长期游历南方,为清丽秀美的江南山水所吸引,此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之时,面对江南美景,水路孤舟、残夜归雁,诗人心底的羁旅之愁齐涌心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与江上春气回转的细微讯息,将大自然拟人化,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昼夜更迭之时江南景致的蓬勃生机,感慨流年消逝却无哀伤凄婉之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归雁捎书、问句结尾,表现作者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深情。

除了异地新奇的自然景致能够引发诗人的乡愁之外,节日往往是引发怀乡之思的一个重要诱因,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佳节本是亲朋好友相聚之时,独在异地的乡思更为深切,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诗人时年十七,本应全家团圆登高游乐,却独自在长安谋取功名。“独”“异”质朴而真切地写出作客异地的漂泊之感,身处繁华的孤独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作客异地的思乡之情在平时不易显现,一旦遇见“佳节”便易引发,“倍”字质朴准确地概括怀乡思亲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在故乡的兄弟重阳登高遍插茱萸之时,却发现诗人不在游玩之列。诗人似乎更关心兄弟们的缺憾,自己独在异乡成为异客并不值得过分诉说,此为新颖曲折之处。这首七绝短小,语言质朴却道出佳节思亲的真挚感受,是怀乡诗中七绝精品。

明月是古代诗词中思乡的经典意象,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皓月当空、孤寂凄清之时,牵动诗人的无限乡思。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月色如霜,思念故乡而黯然神伤。笛声亦是牵动诗人怀乡思绪的重要因素,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春夜之中悠扬的笛声忽而传来,“暗”字有断续隐约之意,似在拨动诗人的离愁思乡之苦。笛声“散入春风”传遍洛阳城,诗人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笛声的无处不在,思乡愁苦无法释然。诗的后两句“折柳”出自《折杨柳》曲,随风而来的《折杨柳》曲风伤离惜别,哀怨婉转,愈加引发客居洛阳的思乡之情。于是在诗的最后用反问的形式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家园的思念之情,令人回味无穷、情真意切,引发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

思乡诗除了表达个人思乡之愁外,也曾与亡国之恨交织相生,其中以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成就为最高,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后主被俘囚禁时所作,“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应欣喜却有前途迷茫之感,进而引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物是人非之感。上片触景伤怀,怕见春花秋月、追忆故国的美好生活,“不堪回首”字字滴血,委婉写出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自问自答,以流水来比喻满腔的悲怆,愁苦绵长、无边无际、无休无止,悲哀至了极点,表现对故国家园的无限思念,也因此被称为后主的绝命之词,家国愁思的巅峰之作。

怀乡诗词的作者或为游历天下,或为寻求功名,或为公务。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在陕西守边多年,以边塞生活入词,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抒发将士的家国情怀,意境较为壮阔,情感深沉。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片是从戍边将士的角度,描写塞外秋色与军营中的特有景象。衡阳雁去气候苦寒,军营号角四面响起,无边的山峰夕阳西照,城门紧闭的孤城,呈现出一种边塞所特有的旷远苍凉、雄浑悲壮的氛围。词的下片转入对将士内心的刻画,“浊酒一杯家万里”点明将士久戍思乡,却因边患未除而欲归不得的茫然。“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寒夜中羌管悠扬入耳,激起将士无限的思乡之愁,滴下征夫之泪。满地白霜与满头白发相映照,表达了将士思乡爱国的无限深情,悲壮凄凉。

唐宋时期是我国诗词发展的巅峰之期,先人们擅长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思乡愁绪、别离感伤。现今撷取几首精品佳作小作分析,试图寻觅古人因时感伤、睹物思乡之情绪,体味他们对故乡亲友的无限眷念,期求能做一个跨越千年时空的知音读者。

上一篇: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寓教于乐,以趣味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