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还是超越?

时间:2022-07-10 12:27:19

摘要:从陈凯歌最初开始筹备《梅兰芳》这部电影开始,关于它和《霸王别姬》之间的比较就没有停止过,影片上映之后舆论关于二者的比较更是如火如荼,从题材到演员,从主题到结构,都逐一被拿来对比和评论。尽管陈凯歌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拍《梅兰芳》时根本没想到《霸王别姬》,两者讲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大家不必进行多余的比较。” 但是出于这两部电影相同的梨园背景以及其他方面的相似度,关于二者的对比始终都没有停止。而这篇文章也是想通过两部影片的综合比较和分析,对这两部电影进行一个较为深刻的读解,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来重新认识一下陈凯歌的导演艺术。

关键词:《霸王别姬》;《梅兰芳》;陈凯歌;导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6-0058-01

一、从影片题材上来讲,都是围绕着京剧来展现的,深刻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这恐怕也是外界总将二者拿来比较的首要原因

两部影片对京剧艺术都有很大篇幅的描绘:《霸王别姬》中,京剧表演既是剧中人物的职业,也是贯穿电影始终的主线。那一曲“霸王别姬”,见证了蝶衣与小楼一生的情仇牵绊,也哀叹了蝶衣如戏般痴魔的人生。《梅兰芳》同样有很多京剧的展示。作为一代京剧大师的传记,京剧当然是作为重头戏被着力描绘的,从少年时期与十三燕的精彩比试一举成名,到与孟小冬的合演,再到赴美演出,以及抗日期间的拒演,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京剧来铺展,所有的段落也都离不开京剧的展示。一幕幕精彩的戏剧唱段既体现了梅兰芳扎实的京剧功力、向人们展示了京剧的魅力,更是从中反映了梅兰芳的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影片的叙事结构都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影戏电影”模式,并融入自身的特色

陈凯歌的电影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影戏电影讲述方式,并结合自身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一个“陈凯歌模式”的电影叙事手法。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向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彰显了对“人”这个主题的关注。

《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使得电影剧本本身就有很深刻的文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搬上大银幕之后,更是充分运用了电影语言的丰富多彩,将段小楼和程蝶衣历经了半个世纪风雨沉浮的恩怨情仇演绎地淋漓尽致。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叙事的影戏化,突出人物命运的阐释,尽可能地突出矛盾、深刻挖掘人物内心情感,真实背景下的人物经历给人以很大的心理认同感,使影片的故事讲述极为成功。

在经历了《无极》的滑铁卢之后,陈凯歌经过长时间的休整,终于重新回归了将人物命运作为影片的核心。他将梅兰芳的人生境遇以及情感、道德诉求作为影片的内容核心,最大程度地汲取了中国戏曲的营养,即情节曲折、人物鲜明、线索清晰、结构相对封闭。从根本上讲,它折射了观众希冀在艺术中求得心理满足的朴素愿望。在这点上,梅兰芳是成功的。

三、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物内心的刻画

对人性的关注是陈凯歌电影的又一大特色。在他的电影中,这一点往往表现为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表现一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陈凯歌《霸王别姬》中所展现的悲欢离合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个哲理最好的诠释。“”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压抑让我们重新审视那段人性泯灭、颠覆一切的历史;旧社会京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所造成的表演者人格扭曲和精神摧残的后果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在经历了《无极》视觉造型语言尝试的失败之后,经过长时间的休整,陈凯歌又回归了挖掘人性的影片叙事当中。《梅兰芳》是他回归的典型代表:它让我们认识到,电影还是应当表现人道主义情怀,对历史和现实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梅兰芳》中展示的人物命运关注、历史和个体关系的思考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优良传统的复活。正如《霸王别姬》以程蝶衣一生命运和情感作为主线一样,《梅兰芳》截取了梅兰芳的生活片段来展现他的人生选择和命运。通过对他一生的展示,我们发现,“挣脱枷锁,走向艺术――尤其是人格的独立和生命的自由”,是陈凯歌在影片中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虽然《梅兰芳》在很多地方都是沿袭甚至照抄了《霸王别姬》的思路,使两部影片多少有些“神似”,但陈凯歌也应该很明白,作为一部已经成为经典了的电影,要想使《梅兰芳》延续甚至《霸王别姬》的辉煌,又是多么的困难。

首先,《霸王别姬》是一部剧情片,而《梅兰芳》是传记作品,完全不同的影片体裁决定了表现方式上的诸多差异。《霸王别姬》中虽然人物所处的环境是真实的中国历史时期,但片中的人物却都是虚构的,根据影片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的需要,人物的形象、经历等都可以随时为剧情所需随时做出改动,使之可以更好地为影片服务。但是《梅兰芳》却不同,它是一部人物传记,影片的内容是由真实历史左右的,固然可以有一些艺术上的演绎,但大方向上都是要严格按照史实来讲述的。特别是梅家人对影片的监控和操纵上可谓过于严格:在演员的挑选上、剧本的审核上、甚至每句台词的把握上都亲力亲为地把关,这从另一方面也成了束缚陈凯歌的艺术发挥的“纸枷锁”。

其次,演员的表演方面。在看完《梅兰芳》之后,我不得不觉得,在演员的选择方面,影片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演员的挑选历来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初《霸王别姬》的深入人心,除了上面说到的主题、结构等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演员丝丝入扣的表演。张国荣表演的程蝶衣,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妩媚生动与京剧演员不差上下;舞台下的生活中更是将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痴情戏子形象演绎的出神入化。而《梅兰芳》中扮演成年梅兰芳的黎明,却多少显得有些呆板了。

第三,影片的结构方面。《霸王别姬》的故事结构是连接紧密,连贯始终的。半个时代的风风雨雨,将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一生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个故事的选取都恰到好处而不显突兀,很好地贯穿了影片的主线。但是相比之下《梅兰芳》的故事结构就相对弱了些,首先是要讲的东西太多也太杂,一一阐述不仅削弱了影片的表现力,更会使观众感到枯燥而冗长;另外梅家人严格的操控让影片在几近成型的时候又经过了大范围的删减,虽然陈凯歌后期的裁剪基本修复了影片的故事线,但经历了多次删减的《梅兰芳》在剧情的连贯性上还是打了很大的折扣。

第四,影片的主题方面。虽然两部影片都深刻地挖掘了人情人性,但两者的深刻程度又是有着很大差别的。《霸王别姬》里没有太正面的、直接的教导,而是通过了一系列的故事和人物经历使观众自己去体味,影片所要表现的一切都在其中深埋,要靠观众的感悟去形成自己的判断;相比之下《梅兰芳》就太直白也太急功近利了些。影片中提升人物形象的台词比比皆是:“梅兰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是不朽的。”“谁要是毁了梅兰芳的这份孤单,谁就是毁了梅兰芳”……配合着千挑万选的场景段落,一个“高大全”的人民英雄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观众们真正想看到的全面的梅兰芳吗?恐怕在这里要打一个问号。

总之,《梅兰芳》作为陈凯歌执导《霸王别姬》十五年后的回归之作,成功地一洗之前《无极》之耻,在票房和艺术上双双获得了成功。虽然时过境迁,我们不能过于严苛地要求他将《梅兰芳》拍摄成完全超越《霸王别姬》的颠覆性力作,但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上绕不开的重要作品,《梅兰芳》已经成功了。对一个电影大师来说,一生中能有一部代表作,就已经算是极为成功的了,陈凯歌的《梅兰芳》终究还是在《霸王别姬》面前败下阵来。不知道他的下一步作品,将会是重复还是超越呢?

参考文献:

[1]侯曜.影戏剧本作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2]史可扬.电影与陈凯歌的转身[J]. 艺术评论.2009(01) .

上一篇:英雄的平民化与平民化的英雄 下一篇:企业命名与扬州现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