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9 09:32:57

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在进行园林工程水生植物造景的时候,要选择观赏价值较高和具有景观稳定性的水生植物,必须统筹安排,整体考虑,充分考虑好综合性、个性、多样性等原则,与我国古典文学和绘画相结合,充分利用好色彩、线条等特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努力创造出具有诗意的生态园。

关键词:水生植物园林景观设计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水生植物的应用概述

水生生物的种类要比陆生种类少的多,这主要是由于水生植物所生存的环境所决定的,在水域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比较稳定,生存状态比较一致。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天然的野生植物,把园林的水体植物丰富起来,这样就能够给公园和风景区增加更多的色彩。同时,引用野生植物的成本比较低,而且成活率较高。

由于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在水中,相对来说,观赏价值较差,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种植这种植物,因此沉水植物应用的范围较窄。然后,沉水植物在对吸收重金属、积累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且由于在水下产生氧气,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人们在用生物工程治理滇池污染的工作中发现,沉水植物在整治水体污染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沉水植物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是优化的生态系统。对一些容易受到污染和富营养化或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宜配植菹草、竹叶眼子莱、海菜花、黑藻、浮萍、水葱、石菖蒲、鸢尾等吸污和净化水质功能较强的水生植物,特别是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沉水植物整个植株沉没在水中,根生于泥中,具发达的通气组织。叶多为狭长或丝状,多呈墨绿色和褐色,花小、花期短,以观叶为主。能消耗水中多余的养料,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常分布于4~5m深的水中。如苦草、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根据种植水位,又可分为浅水植物、中水植物、深水植物、湿生植物。

二、水生植物的作用

(1) 丰富植物景观。(2)创造园林意境。(3)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水生植物是营造湿地景观、园林水景的主要材料,它们以优美的姿态、绚丽的色彩丰富了景观色彩,增加了水面的生动感。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然湿地面积正在大量减少,许多湖泊、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急需在河道、水系及水景建设中发挥水生植物的作用,重建自然循环的生态圈。

三、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配置原则

水生植物造景以自然水体或与附近的自然水体相沟通为好。流动的水体能使水质更新、减少藻类繁衍,营造较好的生态小环境。按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深水、中水及浅水栽植区。通常深水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做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在无自然水体沟通的情况下,可挖湖或造池,还可结合叠水、小溪、步石等丰富景观效果。各种水生植物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不同,对水位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多数水生植物分布在100~150cm的水中,挺水及浮水植物的水位以30~l00cm为宜,而沼生、湿生植物种类在20~30cm的浅水即可。

1水面的植物配置水面植物的配置

既扩大了景观的空间感,又提升了水面的立体感,增添情趣。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均可用于水面种植。宽阔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原则为: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注重远观、宏大和连续的景观效果,一般以量取胜;面积较小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更注重水生植物的单株观赏价值,通过植株自身的姿态、色彩、株高等来营造细腻的景观小景。

(1)水面植物配置应与水面大小比例恰当。一般水生植物配置约占水面1/3~2/5,比例不宜过大,否则水面会过于拥挤、凌乱。同时过多的水生植物掩盖了水面的镜面作用,反而失去了艺术美感。

(2)水面的植物配置应与水缘和岸边的景观相呼应。如水面附近有亭、台、楼、阁、榭或外形有特色的建筑时,水面应尽量少布置水生植物,使优美的建筑造型倒映在空旷的水面。如水缘、岸边有优美的植物景观,应在相应水面布置少量水生植物以丰富景观,同时注意不同的花色及植株的高低错落、搭配有致,以形成清新、别致的水景。

(3)水面植物的布置应疏密有致,与岸边距离远近适宜,忌等距、平均布置。

2水缘区域的植物配置

水缘是水面与堤岸的中间地带,水缘植物对水面起到美化作用,同时也软化了硬质驳岸生硬的感觉。水缘区域可同种类成片种植,也可用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混合成片种植。可三五成群间隔种植或丛植,也可自然种植。(1)同种水生植物成片种植,可形成壮观的景色。常用品种有黄菖蒲、千屈菜、花叶芦竹等。(2)混种。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要高低错落,忌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种类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5个品种为宜。(3)植物的配置应注意与岸上植物色彩、形态适宜,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3.3水岸区域的植物配置

(1)柔化驳岸线条。硬质驳岸线条多生硬,应运用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来软化线条。自然式驳岸多采用缓坡入水,水生植物配置应结合线形形成疏密有致、开合自然的植物景观。(2)与乔灌木配合,丰富植物景观。

四、存在的问题

1多样性不足

水生植物应用在园林中的种类很少,而且,对于一些季节性的观赏植物很少,特别是冬季,由于季节性的植物较少,冬季的景观显得很冷清,往往出现水面空荡荡的情况,或者是枯黄的树叶,景观的效果很差。因此在对园林设计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生植物种类,加强抗寒性水生植物种类的开发研究,并加强冬季景观的营造,让人们四季都有景可观。我国水生植物虽然很丰富,可是在园林的设计中,大部分的都是应用黄菖蒲、千屈菜、睡莲等种类,造成大多数水生植物景观雷同或缺乏特色。

2植物景观配置单调

目前,水生植物配置比较重视平面上的布置,如植物群落边缘线的曲折多变,但由于缺乏与高大湿生乔灌木的搭配种植,水际的立面层次景观效果较差。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种植适宜水湿环境的乔灌木,以丰富立面设计,尤其是当冬季大部分水生植物枯萎以后,更需要有高大的湿生乔灌木来丰富水岸边际的景观。另外,水生植物冬季景观较差,水面或一览无余,或一片枯枝残叶,如何选择适宜的物种,使水生植物在冬季仍然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或是与湿生树种搭配,常年维持较好的观赏效果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探讨的问题。我国城市园林的水生植物绝大多数为落叶性状,因此,景观设计要考虑合理使用现有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考虑冬季景观的营造。

3.植物的生态功能研究不充分。人们对于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越来越重视,许多地方因为应用了水生植物,而使得环境收到了很好的净化效果。比如杭州的长溪公园,在通过利用水体植物的净化的功能的同时,结合生态工艺的流程,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植物潜在的生物侵害问题,学术界和园林部门都没有认真的考虑。

五、建议:

使用水生植物要合理化,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统筹安排,特别是对于冬季的景观,一定要充分考虑好。在对水生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景观整体性,而且要保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在建立人工景观的时候,所选择的水生植物应该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净化水体的能力,这样,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保证景观的观赏价值。在水景景观的工程中,应用水生植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根据不同景观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植物,同时要考虑好当地的环境情况,不能随意乱用。

结语:

水生植物的生态净化功能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如何利用水生植物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循环,保持河水的自净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水生植物潜在的生物侵害问题初现端倪,部分水生植物无性繁殖能力或种子繁殖能力强,如何控制过度生长、维持生态群落稳定及景观效果,都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中国园林,2003(5)

上一篇:水利工程现场试验检测分析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中的边坡开挖支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