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众在阵阵“痛惜”中感受死者的伟大

时间:2022-07-09 09:18:35

八年级《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如果他活着,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是一篇“悼词”,“悼词”属于演讲词。

莫泊桑英年早逝,作为他的“战友、兄长”和“朋友”,左拉心中的痛可想而知,而要让参加葬礼的人感受到这种“痛”,就必须要让听众明白死者生前的为人和成就;只有听众真真切切意识到失去这样一位作家是十分令人惋惜的,损失是巨大的,才会引发人们的心中之痛,从而与演讲者产生共鸣。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对死者之“为人”最为了解,但作者没有评语式的介绍,而是选取初见莫泊桑的场景进行描述,突出莫泊桑的“谦恭”“开朗”“坦率”,并指出“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特别强调“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不愿相信莫泊桑已猝然离世的这一事实,使得听众在备感意外中产生痛惜之情。

第2段末尾句 “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标志着悼词内容自然转向对死者生前“成就”的论述。说成就不得不提《羊脂球》,因为这是莫泊桑发表的第一篇重要的小说,这篇小说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左拉称赞这部短篇小说是一部“杰作”,是一部“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是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它让莫泊桑得以“跻身于巨匠的行列”。莫泊桑一出手拿出的作品就是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作者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一个“兄弟”不仅仅传达出作者与莫泊桑关系的亲密,更是将作者“爱惜青年才俊”的心理情感和盘托出,更何况“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而且每部作品“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毫不吝啬地使用赞美之词,不仅赞美其作品数量之多,反映社会生活之广,还赞美其作品艺术水平之高,思想之深,感染力之强,寥寥一百多字不仅将莫泊桑的“才气”展现得酣畅淋漓,更将自己的爱才惜才的情感传递给了参加葬礼的人们,人们在受到感染的同时也使“痛惜”之情得到进一步强化。

同左拉一样,莫泊桑也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明晰”“清澈”地反映了现实,代表了文学创作的主流。莫泊桑原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多的精神食粮,但现在却英年早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为进一步强化听众的“痛惜”感,作者先是在悼词的第5段开头以列数字的方法,运用虚拟语气动情地说:“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然后运用对比、反问强有力地表达出莫泊桑的作品必将被“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而“交口相传”这层意思。作者以此预言莫泊桑作品的深远影响,凸显出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也使听众在扼腕“痛惜”之中越发感受到莫泊桑的伟大。

一篇千字的悼词,既要对“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为人和文学成就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又要给参加葬礼的人留下“过耳难忘”的深刻印象,这绝非一件易事,但左拉做到了。他将失去莫泊桑的痛惜之情熔铸在悼词里,贯穿演讲的始终,让听众在阵阵“痛惜”中感受到死者的伟大,以此对死者表达敬意,寄托哀思。

课文背后的故事:

和左拉的相识,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真正开始。左拉既是莫泊桑的老师,又是他的兄长、朋友兼战友,这种关系的形成始于1879年他们在梅塘别墅的文学聚会。起初并没有人注意到莫泊桑,当沙龙成员决定就普法战争每个人讲一个故事然后写成短篇小说时,莫泊桑的故事同样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左拉却并不因此就看轻莫泊桑,他履行自己的诺言,等待莫泊桑写出作品后一起发表。

上一篇:幼儿园体育活动观察与评价的研究 下一篇: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