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比较

时间:2022-07-09 08:14:37

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比较

【摘要】:货币发行制度是一国政府对本国银行券的发行权限、发行额度及其他发行条件用法律形式加以限制的一种制度,为保证币值稳定,防止滥发纸币,政府一般采用法律形式对银行券的发行作出限制。我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度,至今仍保持着一国四种货币的局面,并且货币发行制度差别很大,其中香港的货币局制度自1983年10月17日实施以来,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沿用至今,成为了香港货币制度的基础,而中国大陆经济虽然迅速发展,但中国大陆却一直没有清晰的货币发行准备,本文将主要从立法,原则、灵活性、汇率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作一个比较,然后对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局制度货币发行准备汇率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的规定,从而使货币的发行量与某种贵金属或者其他资产的数量建立起联系和制约的关系。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对于货币币值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但中国大陆却一直没有清晰的货币发行准备,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央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制度》等都没有对人民币的发行准备制度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计划经济时期,央行可以通过国家计划货币的发行和商品的供应,但当今我国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商品作为货币发行保证已经不能保证货币持有者以不变价格来获得商品,不利于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易导致通货膨胀,可以认为中国大陆是无准备金状态。

二、人民币与港币发行制度的比较

(一)人民币与港币发行制度立法比较

《中央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一直都没有对人民币的发行准备制度做出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人民银行法》里面只规定了“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的货币发行”,至于怎么发、发多少、什么时候发,没有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于1993年4月1日由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合并而成。金管局的主要职能由《外汇基金条例》和《银行业条例》规定,并向财政司司长负责,其法例规定发钞银行发钞时,需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并记入外汇基金的帐目,以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所发钞纸币的支持。相反,回收港元纸币时,金管局会赎回负债证明书,银行则自外汇基金收回等值美元。

(二)发行原则的比较

我国人民币发行遵循计划发行原则,根据国民经济的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从而确定计划发行额,但是由于人民币目前基本无准备状态,无法确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即使央行精确地计划人民币的发行,也容易造成货币供求的不平衡,这也就是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非常大的主要原因。港币的发行原则是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的,正如上文的立法比较中发钞银行发钞时,需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作为发钞纸币的支持,也就是必须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的外国货币之间可以以固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要求货币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的实现,由于实行百分之百的发钞准备制度这一原则使联汇制本身具有抑制通货膨胀的效应。

(三)货币发行灵活性上的比较

香港的货币局制度下,货币发行完全受货币局的外汇储备限制,当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时,当局发行货币的外汇储备就会减少,港币供应量也将随之减少,利率也会偏高,因为维系港元平稳的基本条件是:港元利率尽可能与美元保持稳定的利差水平,否则套利活动将迫使港币利率回到美元利率水平。港币与美元挂钩,则使港元市场利率容易受到美元利率水平的制约。而在大陆的中央银行制度下,政府和商业银行都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发放货币,因此货币的发行不会受外汇储备太大的限制。因此,可以说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信贷政策方面,自由度要比货币局大得多,如中央银行可以控制本国利率,可以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向政府提供贷款,而货币局却没有这些功能。

(四)货币发行与汇率制度之间的联系之比较

香港的汇率制度是联系汇率制,其本质是货币局制度,即固定汇率制的一种。正因为如此,香港货币发行制度和汇率制度是融为一体的,货币制度的核心是稳定港元的汇率,而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是外汇基金,外汇基金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管理和支配的,用以控制港币发行,调节和稳定港元汇率的政府基金,因此香港维持汇率的稳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货币发行的考虑,根据汇率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会影响汇率的变化,这也就使得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香港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受制于美国的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严重削弱了这两个经济杠杆的调节能力。另外,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持续小幅升值,这也就使得港币兑人民币形成持续贬值的趋势,而香港绝大部分的日常用品(据统计有70%)都来自大陆,从而会造成香港一定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这也是联系汇率制的一个后果。2005年7月中国大陆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大陆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保持物价稳定,对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增持外汇储备事实上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一种渠道,这就使得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呈被动、僵硬的特点,极大地损害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因此大陆和香港在货币政策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元,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但从程度上来说,中国大陆的货币政策相对香港来说要稍微灵活一些。

三、政策建议

我们必须承认, 世上或许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货币发行制度,各种货币发行制度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可以在选择适应我们国情的货币发行制度的同时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以使货币发行制度能更好的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对中国大陆的政策建议

1.在货币发行方面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种政策应该贯彻到国民经济的没一个方面,因此,我认为,大陆应该向香港一样,在货币的发行上要明确的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发行货币。

2.建立人民币发行准备制度

明确的发行准备制度有利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促进经济的增长。中国应该汲取有益的经验,采用现金发行准备和证券发行准备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国情规定发行准备的比例,适应现阶段国家的发展。只有一个适宜的发行准备制度,才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减少通货膨胀的发生,使中国经济稳定快速长期地运行。

3.建立更灵活的货币政策

在当今世界的这种经济格局下,增持外汇储备事实上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一种渠道,极大地损害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我认为要想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灵活性,就必须尽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使人民币成为世界性的货币。

(二)对中国香港的建议

香港因联系汇率制度获得了汇率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性的同时,也某种程度上令其货币政策陷入被动。在此制度下,香港金管局不能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很大程度上只能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这种弊端正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渐进升值而越发严重。在联系汇率制度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和某一个特定国家的货币挂钩。若只和一种货币挂钩,有时会存在风险及变量,为减少风险起见,我认为香港可以效仿大陆采取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

[2]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第二版)

[3] 马兹晖.港元联的演变及反危机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5.12

[4] 孙书章.香港货币制度系汇率制度利弊析[J]. 经济经纬1999.11.10

[5] 邬林辉.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何去何从[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29

[6]约翰.H.伍德.英美中央银行史[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1

上一篇:关于国土地籍测绘的探讨 下一篇:特殊家访带来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