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汉语对日语语法的负迁移

时间:2022-07-09 07:40:41

略谈汉语对日语语法的负迁移

摘 要: 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受汉语的迁移影响,其中既有正迁移作用,又有负迁移作用,负迁移会对其习得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以二语习得的负迁移理论为支撑,主要从句子结构的不同、形态差异、授受动词的界定、第一三人称的感情表达、使役被动态的低使用率等方面着手,分析学习者容易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负迁移 语法 句子结构 二语习得

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时候,会受到母语汉语的迁移影响。语言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表达思想的一种现象。其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则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有阻碍作用或消极效应的迁移①。

1.句子结构导致的误用

从句子结构来看,汉语的构造为“SVO”,即主谓宾形式,如:“我要学习日语。”而日语则是“SOV”,即主宾谓形式,如:“私は日本Zを勉する。”转换为汉语是“我 日语 要学习”,谓语始终在句末。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很难理解这样的句子结构,因此,在做相应练习时便会出错。

另外,如“我是田中。”这一主谓结构的句型,翻译成日语为“私は田中です。”,由于受汉语句型结构影响,一些初学者会把日语助词“は”与汉语的“是”建立对应关系,实际上应该是“です”。

2.形态差异导致的误用

从形态上来看,汉语属于孤立语,是通过词序表示语法功能的语言,没有词的形态变化。而日语是黏着语,实词后面需要附着各种要素表示语法功能,如:“昨天我吃了日本料理。”汉语表达过去时态,动词“吃”后面不需要其他附着成分,词形上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而日语则会使用表示过去意义的助动词“た”,采用“昨日、私は日本料理を食べた。”的表达形式,其中的“食べた”是由动词“食べる”的基本形加上过去助动词“た”转化而来的,并且会使用宾格助词“を”和提示助词“は”来分别表示宾语和主语。汉语中无此用法。

3.授受动词的界定不清晰

日语中有授受动词“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もらう”“いただく”;“くれる”“くださる”;“やる”,这些词会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而区别使用。

如:“小王给了小李书。”在日语中,会根据说话者的视点不同而区别使用,有两种表达方式:①王さんは李さんに本をあげた。②王さんは李さんに本をくれた。两个句子的给予者都是“小王”,接受者均是“小李”,但句子①是说话者把小李和小王都视为第三人称,句子②则是说话者把小李划在自己的范围内,视作自己一方的人而发出的话语。学习者会受汉语用语习惯影响,很难理解句子②的表达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率极低。

4.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感情表达

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感情表达方面,学习者容易误用的主要有:表示希望、愿望的“……たい、……たがる”“……ほしい”“……ほしがる”,相当于汉语的“想,想要”;表示思考内容的“……と思う、……と思っている”,类似于汉语的“(我)想,(我)觉得,(我)认为”,对应的日语表达方式会根据主语的不同而区别使用,汉语中并没有此区别,所以,学习者容易忽略由人称的限制而产生的区别使用。

如:要表达“我想喝啤酒”和“小王想喝啤酒”两个句子,汉语都是使用的动词“想”,但日语中“我”属于第一人称,得用“私はビ`ルをみたい。”,“小王”是第三人称,得用“王さんはビ`ルをみたがる。”的形式。初学者在表达此意义时通常会忽略人称的不同,而统一使用“……たい”。

5.使役被动态的低使用率

日语的使役被动也称“被役态”,表示被使役者被迫或自发做某件事,动词被役态由动词使役态后续被动助动词“られる”构成②。

对于学习者来说,由于汉语中没有相应的用法,因此在学习使用过程中是难以把握的。首先,体现在动词的活用接续上,此用法由动词原形经过“使役”和“被动”两次变形而来,使役和被动在日语学习中已是难点,再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难上加难了;其次,虽然讲解中提到被役态是“被使役者被迫或自发做某件事”,但实际上很难理解此用法究竟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以致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率极低。例如:以下的使役被动态的句子通常会被学习者以被动态的形式取代。

(1)目の前のすばらしい景色に感婴丹护椁欷蓼筏俊#ㄊ挂郾欢态)

(2)目の前のすばらしい景色に感婴丹欷蓼筏俊#ū欢态)

6.“そうだ、みたいだ、ようだ、らしい”的混淆

日语中关于以上四个词的习得是一大难点,由于四者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好像,似乎,仿佛”等,因此很难准确地区别使用。其中“みたいだ”是“ようだ”的口语形式,在此仅对“ようだ”“らしい”“そうだ”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

如:“操作をg`ってC械が菠欷皮筏蓼盲郡瑜Δ扦/らしいです。由于操作失误,机器好像坏了。”此句虽然能根据机器不运转的情况来确定机器坏了,但日语中通常会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中“ようだ”表示说话者对叙述内容有责任意识,而“らしい”则表示的是责任的回避。

以上所述仅仅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内容涵盖还不全面,不足之处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加以完善。

注释:

①牛立忠.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54.

②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第二册(修订本)[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55-256.

参考文献:

[1]曾齐修.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科教文汇[J].2007.

[2]牛立忠.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54.

[3]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第二册(修订本)[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55-256.

[4]翟东娜.日语语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对《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思... 下一篇:简析汉英互译里新闻翻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