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万的股神“二人转”

时间:2022-07-09 07:04:06

211万美元,最昂贵的商务午餐。

这顿大餐将在明年开席,餐桌两端坐着两位股神。

餐桌一端的座席是留给巴菲特,他被誉为真正的股神,并且老而弥坚,于去年问鼎全球首富。而在中国,尽管他一直辩白,不明白中国,不理解亚洲最赚钱公司中石油,却从狂买到狂抛中石油,名噪中国。如无意外,每一年他都会在这里就餐,只是就餐的对面主角年年更换。

对于世界来说,今年的对面主角是个新面孔,来自中国的赵丹阳,其人在业外不一定闻名,他的中国式巴菲特投资理念而未能深入人心,早已在今年初宣布退出,完全消失在公众视野。而业内流传他为“中国私募教父”。赵丹阳曾发行内地首只信托私募产品,被认为是内地阳光私募基金的鼻祖。

竞拍约会

“与巴菲特午餐”的年度网上慈善拍卖活动于美国时间6月27日晚结束。这项为期5天的拍卖在eBay网站举行,底价为2.5万美元。合计有9位投标者,共出价78次参与竞投。

在拍卖进入最后阶段时,两名投标者展开激烈竞拍,两位都势在必得,令价格牌此起彼伏,双方的不断叫价,在短短两小时内推高7倍。

旧金山的慈善组织格莱德基金会宣布,最终投得和股神午餐的人士网名为“green tea bug”,即来自中国香港的”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总经理赵丹阳。赵的成交价达到211万美元,是去年中标价65.01万美元的三倍有多,打破历史纪录。

这是继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创办人段永平在2006年以约62万美元投得和股神午餐机会以来,第2名中国人中标。按照规定,赵丹阳最多可以偕同7名友人,和股神在纽约共进午餐,除了不能问巴菲特正在买卖哪些股票外,任何话题都可涉及。

“这太不可思议了。当价格突破100万美元时,现场一片欢呼。” 格莱德基金会的Lamott 表示。即使是全球首富巴菲特,也对有人出价211万美元竞标与他共进慈善午餐而惊讶不已。巴菲特上周二称:“我对此感到有点儿惊讶。”

不过巴菲特不忘幽默阐明,虽然赵丹阳的出价很高,但慈善午餐的时间还是三个小时,不会因为价格高而延长时间。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与赵丹阳取得联系,赵丹阳表示自己的投资哲学与巴菲特非常相似,心中有很多问题准备要向这位全球首富发问。他说,中国经济近年发展迅速,巴菲特对中国与中国经济的看法,他最感兴趣。

回马枪的“再亮相”

经过6月的大跌之后,7月市场并没有迎来“开门红”。上证综指收出一根中阴线,还没有走稳迹象。于是好事者更多地下注:赵丹阳一定要问巴菲特,中国股市何时见底,底有多深?

在“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的官方网站登载的投资理念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喜欢熊市,在低迷、阴冷的市场里,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享受买入的快乐,足够低的价格是抵御一切风险的法宝”,值得关注。眼前的低迷行情,是否将成为赵丹阳重新杀回A股市场的契机?

今年初,赵丹阳以市盈率过高而找不到价廉的优质股为由,把内地的5只信托私募基金清盘套现,撤退之举轰动财经界,此时诸多机构仍看好2008年上半年市场行情。数月后,市场已经从其清盘的约3500点附近降至2600点。如今,还在股市苦苦挣扎的私募们终于想通了:为什么赵丹阳瞬间清盘,“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据赵丹阳的朋友透露,离开私募圈,赵丹阳于今年3月份远涉北极,去圆心目中的挑战之梦。“赵丹阳为人稳重,认为控制风险是一切投资的灵魂,他的名言是,‘在资本市场里,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

此时,赵丹阳磨练的就是在股市最低迷时刻,活下去的勇气,曾有朋友问过赵丹阳,你对股市如何估计,赵答:2000点见。半年后,赵丹阳回来了,股指大幅下滑,已指向2600点。对于这次回归,私募圈里的朋友们暗地窃喜,他们觉得看到了股市重燃的希望。因为赵丹阳另有个名号,叫做“熊市掘金者”。

赵丹阳的朋友告诉记者,尽管赵丹阳避开了今年以来的大跌,但他在3000点上方过早地清仓,等于是既没挣着也没亏着。2007年,赵丹阳的基金获得49%的收益率,只及大盘涨幅的一半。但如果将在此前五年中的业绩做个回顾,500%以上的收益率是远远跑赢大盘的。设若中国A股真的从此进入漫漫熊市,那么赵丹阳可能是能够全身而退的少数一群人之一。人们对他的评判也会在更长的时间检验中获得更公正的结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赵丹阳已经低调地回来,部署盘面了。记者从港交所网站获悉,赵丹阳于4月30日及5月2日,以每股平均价6.24港元及6.8港元,增持物美商业共733.5万股,其持股量已增至6.43%。显然,赵丹阳已开始复工,并欲大展拳脚。其看好的物美,在一个月后确认,在完成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身份转手母公司后,物美集团已经具备了重组新华百货回归A股的基本条件。新华百货公告显示,因控股股东物美集团涉及对其重组,股票从6月30日起将停牌近一个月。

211万美金的价值

连巴菲特本人都惊觉午餐高价,赵丹阳能否吃出物有所值呢?

一位赵丹阳的粉丝也不得不泼出冷水来:“面对偶像,赵丹阳恐怕问不出高难度的中国问题,即使问了,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其依据是,巴菲特是股神不假,却不是中国通,更不是中国股市通。除了在香港股市抛空过中石油,他既未曾投资于中国内地,也未曾被中国的QFII制度所吸引,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他最经典的回答是“看不懂”。

熟悉两人投资风格的人评析:二人投资哲学相似,应该有很多交流的话题,而不限于中国热点的股市分析。赵丹阳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调研上市公司上。若市场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比如只有内在价值的一半或者更低――留有足够多的安全空间时,他才考虑投资。在投资张裕时,他亲自去张裕酒厂门口看运货卡车是否车水马龙;在投资粤高速时,他派人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在高速公路边数来往车量的数目;在投资盐田港时,他到堆场上数集装箱的层数。

这如同巴菲特投资哲学的翻版。结合其退出经历,如果再加以比较,巴菲特在上世纪60年代末也清盘过自己的私募基金,原因就是市场整体估值已经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而去年下半年在行情高涨时,巴菲特也先知先觉地将所有的中石油股票率先卖掉,在市场上最早一批离场。这也许是他愿意花高价和巴菲特交流的原因,业内的猜测达到前所未有的集中。

记者了解,约会前的赵丹阳对市场仍然看空。现在,他最大忧虑是不断飞涨的原油价格。翻查最近的关于巴菲特的新闻,他老人家不惜得罪美联储,而发表言论:“原油供应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大量超前于实际需求,直至最近一两年增产空间已所剩无几,才导致油价节节上升。”看来二人在这种投资默契中,聊足三个小时,比吃牛排更重要。

上一篇:“王老吉”之争 下一篇:巴菲特“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