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265m2烧结机改善布料效果的生产实践

时间:2022-07-09 06:50:03

莱钢265m2烧结机改善布料效果的生产实践

[摘 要]莱钢型钢炼铁厂2×265m2烧结机通过改造小矿槽下部尺寸、调整六辊布料器角度、泥辊两端洒水防粘料等措施,优化联合布料效果,达到了降低固体燃耗提升余热发电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烧结机 布料效果 偏析 固体燃耗

中图分类号:TS94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096-01

1 前言

随着原燃料成本的不断攀升,降本增效成为重中之重。而烧结机布料效果成为制约烧结固体燃耗降低的一大因素。小矿槽粘料、泥辊两端粘料以及六辊布料器角度不合理导致混合料布料效果不理想,烧结过程不均匀,固体燃耗升高。针对这些问题,莱钢型钢炼铁厂烧结一车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布料效果,使混合料成分及粒度合理分布,各点垂直烧结速度基本一致,从而降低烧结固体燃耗。

2 改善布料效果的措施

2.1 改造小矿槽下部尺寸

由于混合料有一定的黏结性,再加之小矿槽内部结构问题,混合料很容易在小矿槽内衬上集聚结块,最终将小矿槽内圈层层结死,使其变成直径不到1m的桶状。小矿槽便失去了其缓冲生产波动、延长白灰消化时间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下料口端部糊死,混合料在两端布料偏少,造成“拉沟”,加重边缘效应,严重影响了烧结均匀性。经过数次对小矿槽粘料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粘料总是从小矿槽底部开始堆积粘料。因此,对小矿槽底部进行了改造,由原先的收口喇叭型改为略开口喇叭型。改造后底部粘料明显减轻,两端下料通畅,由倒“U”型料面恢复为“U”型料面,促进了布料效果提升。

2.2 在泥辊后侧两端加设水管喷淋辊皮

布料时间一长,泥辊两端辊皮很容易粘料,而且不易清理,一旦粘料过多没有及时清理的话同样造成台车两头靠近挡板处布料偏薄,又形成倒“U”型料面。针对于此,将泥辊后侧两端各加设一根水管,生产时打开阀门,将有一定压力的水喷淋到两端辊皮上,使混合料难以粘附在辊皮上,从而达到了泥辊端部不粘料的目的。

2.3 调整六辊布料器倾斜角度

为了改善六辊布料的偏析[1]效果,增加了其倾角。圆辊给料机下料后混合料落料点发生变化,由原先落在六辊第四、五两根辊子之间变为落在第一、二两根辊子之间,加强了六辊的筛分作用,使混合料在垂直方向上偏析分布,自上而下粒度逐渐变粗,物料具有一定松散性,有利于改善料层透气性,提高垂直烧结速度。

3 效果分析

3.1 布料效果明显改善

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料面呈现标准的“U”型,消除了挡板处的“拉沟”现象,减轻了边缘效应,料面混合料粒度明显变细,说明达到了布料的偏析效果。由于混合料成分和粒度在台车上的合理偏析分布使沿台车宽度方向的烧结速度一致,从机尾红火层断面观察发现,红火层沿台车宽度方向厚度均匀(在20cm左右),机尾断面平整,大颗粒矿石由原先的上层分布变为中下层分布,不再出现夹生料与过烧共存的状况[2]。

3.2固体燃耗有较大降低

偏析布料可以解决厚料层烧结过程中,由于料层的自动蓄热作用而造成的上下热量分布不均现象,并可以使料层下部透气性好,上层透气性差,有利于提高料层表面的烧结矿强度,减少返矿量,可以提高料层的整体透气性,燃料产生的热量被最大化利用,进而降低了固体燃耗。通过实践发现2×265m2烧结机经过改造后固体燃耗有了较显著降低,降低约5kg/t,见表1。

3.3 与烧结机配套的余热发电系统吨矿发电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通过控制并优化布料效果,料层透气性提升,使垂直烧结速度沿台车宽度方向均匀,避免过烧及烧不透现象的产生,保证烧结矿整体的热量达到余热发电的要求,进而提升余热利用率,提高吨矿发电量,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发电量吨产由之前的13.39kwh/t提高到14.55kwh/t,提高了8.66%,提升效果明显。见表2。

3.4 烧结矿成品率有了小幅度提升

经过对改造前后各半个月时间内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改造后,烧结矿成品率有了一定提高。见表3。

4 结语

莱钢型钢炼铁厂2×265m2烧结机通过改造小矿槽、加装泥辊端部喷淋水管、调整六辊布料器倾角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混合料布料效果,在降低燃料配比进而降低固体燃耗和提高吨矿发电量方面效果显著,成品率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下一步应加强操作方面的控制,通过精心操作达到“高产 优质 低耗”的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振龙.烧结原理与工艺.兵器工业出版杜.2003.

[2] 薛俊虎.烧结生产技能知识问答.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下一篇:运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方法对煤矿机电设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