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语言痛苦”痛苦着学生

时间:2022-07-09 04:02:07

别让“语言痛苦”痛苦着学生

本人曾做过一次调查,一个班级有56人,有48人表示不喜欢作文,作文对他们来说是苦差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笔下的作文也应该是灵动、美丽、鲜活的。作文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最好的表露自己的方式,为什么却让学生如此“痛苦”?这种“痛苦”,是一种精神折磨,具体到作文上是一种“语言痛苦”。反思让学生“语言痛苦”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容枯槁,荒芜衰落――失真之痛

可能老师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认为某篇文章写得不错,非常郑重地读给学生听,但是刚读一个开头,就会有学生大声嚷道“抄的”,“抄的”,让老师非常尴尬。学生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学生为什么还要抄袭别人的文章,或去编造一些不存在的故事呢?

(一)真实情感淡漠

文章应该是个性的、个人的东西,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嬉笑怒骂在纸上的凝结。作文教学思想中最大的毛病是对“文以载道”的顶礼膜拜,因为我们所谓的“道”,是外在的统一的东西,而不是学生内在的独特的个人感受,一篇作文一旦载了那么沉重的“道”,它基本上也就废了。为了这个“道”我们的作文只能“歌颂”与“赞美”,可是生活真的是这样“阳光明媚”吗?谁在每天歌颂着?还是牢赞美多,忧伤比快乐多?小学作文题大多是小题目,接近生活,应该有内容可写,可是当学生面对具体的作文题目时,却是个个愁眉苦脸,毫无兴致,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的生活是多彩的,但在大人的眼里却是简单、幼稚的。老师的要求则是把生活中的人物写得光彩照人,把生活中的经历写得曲折动人,尤其要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尽管他们竭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仔细观察生活,却总也观察不到老师要求的程度,只好痛苦地生编硬造。

(二)真我言语流失

导致孩子不爱写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使学生在作文时只能进行文字的排列组合,而不能进行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的排列组合。孩子写作文往往依靠三招:一套,二凑,三编,即考前背数篇不同类型的范文提高思想深度:适时编出情节动人的个人和家庭悲剧以打动评卷老师的心。

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一种个性的再现,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是快乐的再创造。造成作文的“言语痛苦”是不正常的,“言语快乐”才是正常的。我们要倾心化“痛苦”为“快乐”,让学生在“真我”文字中寻觅快乐,抛去失真之痛;让学生语言别具魅力,灵动绽放,远离难言之痛。

冰心说:“这个世界是个性、自然化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这个性化、自然化的世界,投映到学生的心灵中,是清新质朴、情真意切的;诉诸笔端,是清新活泼、生机盎然的。

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真我”文字寻觅快乐

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真的体验和美的创造的过程。至真则至美,正如清代江提所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做诗感得人。”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高扬“抒写自我风采”的旗帜,引导学生关照自我心灵,保持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发真我之见,写真我之感,抒真我之情,要让作文活跃着“真我”的身影。

(一)用真情实感装饰自己的作文

真情是文章主旨的凝点、结构的连接点、表达的生长点。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这就告诉我们说真话、诉真情才是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只有敞开心扉,把心灵里至真至纯的东西开采出来,从生活的平凡小事中生发开掘出异乎寻常的底蕴来,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请看这个片段:

我天天只得沉浸在作业里,没有任何快乐。周末,您偶尔会让我玩会儿电脑,但最多不过一个小时。我常常问为什么会这样,您说,电脑游戏会危害到学习。但如果没有了自由,对学习就没了兴趣、渴望以及热爱,反而会对它反感。我常想:这个世界对于学生难道就只是学习、学习、学习吗?我们想要欢乐地度过每一个瞬间,愉快地学习,而不是被人牵制。

这是小作者的真情流露,恐怕也是所有孩子的心声,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孩子对自由天空的向往,对快乐的渴望。

(二)用真实语言书写生命体验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而每一片树叶都是美的。每个人的个性不同,那么在遣词造句、文体的选择、语调与韵味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们要提倡学生大胆运用特色化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写自己的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他们的笔尖流露童心与真情,这样才能独具个性地表情达意。

孩子的世界天真烂漫,从孩子的感觉和认知出发,让世界给孩子们的真实印象成为作文的主体,并让他们用爱去感知别人和世界,用真实的情感去装饰自己的作文,用独特的、健康的文字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这样作文才能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以上仅是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思索和实践。当然,作文教学不会“鸣金”,更不是“一支独放”,“且行且吟”才是永远的姿态。

参考文献:

黄怀玉.解除“语言痛苦”的基本方法[J].阅读与写作,1999(2).

上一篇:换位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关于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