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油价走势及我国应对高油价的对策

时间:2022-07-09 01:01:00

当前国际油价走势及我国应对高油价的对策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继续在震荡中攀升。7月14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78美元,与2002年平均油价相比,涨幅达2倍。这样的上涨幅度和持续时间前所未有。最近,我们运用油价和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对当前国际油价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对当前国际油价走势的基本判断

与前几次石油危机主要缘于供应中断不同,本次油价上涨是“一个基本面”和“三个助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个基本面”就是世界石油市场供需矛盾凸显,处于脆弱平衡状态。

从石油需求看,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推动石油需求大幅增加。过去3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预测,2006年和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4.9%和4.7%。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7月份发表的月度报告称,今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为8460万桶,比去年增加140万桶,而2007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将再增加130万桶。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安全战略方面的石油储备继续增加,石油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石油供给看,主要产油国生产能力接近极限。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部分时间石油剩余产能在200万桶左右,远低于过去5年平均每天500万桶的水平,为30多年来最低。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等主要产油国石油公司近10年来投资一直不足。美国、欧洲等石油消费国长期未增加对炼油设施的投资。近两年受高油价刺激新增的大量投资,需要7年左右时间才能投产。

由此可见,当前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扩大与供给乏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如果不出现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或者在节能与替代能源上取得重大突破,石油供需关系就无法改善,国际油价短期内就不可能大幅回落。

“三个助推因素”是地缘政治、金融投机和大国利益博弈。

一是主要产油地区局势动荡。伊朗核问题僵局难以打破、以黎军事冲突有可能扩大为地区危机、伊拉克和尼日利亚等一些产油国的原油生产设施面临恐怖威胁等等,都牵动着国际油价的敏感神经。特别是近两年伊朗核问题一直扮演着左右市场油价的重要角色,其日产石油410万桶,又扼守中东出口石油的重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一旦冲突升级,国际油价必将大幅飙升。

二是大量国际游资进入石油期货市场投机炒作。据纽约期货交易所统计,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基金已由前几年的4000--5000家,增加到8500多家,其中不乏JP摩根、美林等大型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统计,对冲基金交易量占油市的60%。有专家估计,在目前每桶70美元的油价中大约18美元为投机溢价,占1/4。

三是主要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推波助澜。石油已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谈判的重要筹码,谁能控制石油和影响油价,谁就能在政治较量中掌握主动权。美国经济已完成向以高技术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为主的新经济转型,能耗水平低,油价上涨对其影响不但远低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可以通过资本流入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还可以遏制中国,迎合某些政治集团的利益。俄罗斯在与乌克兰天然气之争以及中俄、俄日石油管道走向的博弈中,更是把石油武器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欧佩克等主要石油出口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也在通过隐瞒产能、加大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压低开发投入等办法谋求暴利。

此外,自然灾害频发、美元贬值等也是引起油价上涨的重要原因。目前正值夏季用油高峰和大西洋飓风季节,使本来就不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增加了变数。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影响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会马上消失,国际油价将继续在高位波动,主要产油地区的局势突变可能导致超高油价。

从近期看,伊朗核危机是影响油价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运用模型对两种情景预测的结果是:如果局势恶化,下半年国际油价将进一步攀升,可能突破每桶90美元,一旦发生武装冲突还可能超过每桶100美元,最低也维持在每桶65美元以上,全年平均油价在每桶72美元左右;如果局势缓解,伊朗搁置铀浓缩计划,下半年国际油价将逐步回落到相对较低价位,维持在每桶55--70美元之间,全年平均油价在每桶63美元左右。

从长期趋势看,油价涨势可能下调。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受经济周期和高油价影响,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减缓;二是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加快发展;三是近几年新增油气领域投资陆续形成产能。综合看,未来两三年,国际油价回落到每桶50---60美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二、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阶段,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不能灵敏反映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目前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还是有限的。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油价上涨的影响将更快、更直接、更广泛。根据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和油价预测结果,假定三种情景测算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参见表1、2):

一是抑制经济增长。测算结果显示,国际油价每上涨10美元,将导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放缓0.5个百分点,且呈逐步扩大趋势。预计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因此拉低0.38―1.25个百分点。油价上涨极易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带动价格总水平上扬。预计今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将因此提高0.46―1.6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提高0.31―1.14个百分点。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美元,我国全年就需要为进口石油多支付10--15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达180.3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5.94亿美元。考虑到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偏大,外汇储备较多,油价上涨对国际收支状况影响还不大。

二是加重上下游行业效益分化。油价上涨将改变各行业间的利润分配格局,使上游行业效益提高,下游行业效益下滑。预计今年石油开采业增加值增长率将因此提高5.23―15.9个百分点。受影响大的是石油加工等其他重工业、化工、交通运输和农业,预计今年4个行业增加值增长率将分别拉低8.42―31.09、2.44―8.15、1.31---4.27和0.83―2.69个百分点。

三是降低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油价上涨直接拉动生产资料价格、消费价格上涨,多方面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和居民生活支出。预计今年油价上涨将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减少0.28--0.92个百分点,农民纯收入增幅减少0.34―1.09个百分点。各种油价上涨情景下农村居民受影响程度都大于城镇居民。

四是增加财政支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仅中央财政对石化企业、公共交通、农业等方面的补贴就已达600多亿元。地方政府此类补贴也在大量增加。如果油价继续走高,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将增大。

与此同时,油价上涨将对节能形成倒逼压力,推动节能技术研发和替代能源加快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综合各方面因素测算,我国经济能够承受的年平均油价在每桶85美元左右。这与发达国家的承受力还有很大差距,承受高油价的能力弱将直接关系我国能源乃至经济安全。据美国全球财经研究公司、日本大和综合研究所测算,美国、日本经济对油价的承受力均在每桶100美元左右。

三、对策建议

下一步应对高油价的基本思路,一靠节约,二靠替代,三靠低成本进口,努力降低高油价带来的影响。

第一,采取强有力措施节约用油。节约是应对高油价的根本之策,这方面潜力巨大。一是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油。继续深化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成品油调价节奏。一方面减少一般性生产消费,抑制粗放使用;另一方面,增加对薄弱环节用油补贴。今后除特殊用途外,禁止新建燃油发电机组,抓紧淘汰老、小燃油机组。二是突出节约交通用油。我国交通特别是汽车用油增长最快,比重最大。建议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方针,鼓励发展城市地铁、电力和燃气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允许发行地铁债券,放开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的税费优惠政策。三是加快节油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可考虑从石油特别收益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四是分解落实各地区和主要行业节油目标,定期公布油耗情况。

第二,支持替代能源加快发展。高油价使替代能源项目的开发更具可行性。建议抓紧出台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鼓励以煤代油、以电代油,加快煤炭液化、乙醇汽油、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技术研发与应用。可燃冰是目前已探明储量最大的清洁能源,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抓紧技术研究和商业化开发。建议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早做工作。

第三,千方百计降低进口石油成本。价格风险是我国石油安全的最大挑战。建议:一是从大经贸的角度加强与石油资源国的合作,鼓励主要产油国石油公司和跨国公司来华建立石油炼制企业和从事成品油销售,以市场换石油。二是在燃料油期货的基础上稳妥发展原油期货。这一步迟早要走,早走早主动。目前,宜放宽企业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的限制,更多采取现货与期货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进口。三是研究建立国家级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和技术系统,支持各类企业开发海外油气资源,以获取更多的份额油和权益油。

(作者单位:李继尊:中国石油大学;魏一鸣、范英: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上一篇:如何看待和应对全球经济失衡 下一篇:努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