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探析

时间:2022-07-09 10:21:20

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探析

摘要 介绍了油茶的特征特性,分析了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景及效益,指出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产业;前景;效益;问题;对策;贵州荔波

中图分类号 S794.4;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299-03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全县国土面积2 431.8 km2,属滇黔桂石漠化特困片区,为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县境内有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樟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荔波县作为贵州省旅游开发重点县,开发油茶产业项目,对保持水土、增加森林覆盖率、打造赏花旅游、增加群众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并计划在未来10年种植油茶1.3万 hm2以上。基于油茶的特征特性,笔者以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效益分析为切入点,指出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以现有的土地资源为基础,提出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对策。

1 油茶的特征特性

油茶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具有分布广、寿命长、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十分适合山区生长等特点,是我国南方各地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主要产区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贵州、河南、云南、四川、江苏、台湾等省。茶油质量好,是优质的食用油,经加工后,可作工业和医药原料。果壳可制碱、活性炭、栲胶和糠醛等。茶饼可肥田,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还具有杀死地下虫害的作用。油茶是喜光树种,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区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4~21 ℃,海拔800 m以下的南坡、东南坡,pH值5.5~6.5的酸性红壤和黄壤均可生长。油茶属深根性树种,主根深达1.5 m,侧根分布密集层在地表5~30 cm,根幅大于冠幅,根系愈合力和再生力强。油茶1年可抽梢3次,即春梢、夏梢和秋梢。春梢是油茶的主要结果枝,约占90%,11—12月开花,异花授粉。

2 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油茶认识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逐步推广,特别是油茶优良无性系等良种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油茶生产步入高速发展轨道,茶油年产量突破20万t。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约为338.7万hm2,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14 个省(市、区),其中高产油茶林面积104.5万hm2。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纷纷予以政策、财政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2009年7月,国家林业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我国油茶产业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使我国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466.7万hm2,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产茶油达到600 kg/hm2以上,全国茶油产量达到250万t。油茶主产区的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湖南、广西、广东、浙江、云南、重庆、贵州等省(区、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文件,明确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3 种植油茶的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油茶新造林投入3.75万~4.50万元/hm2,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管理,按造林后第4年开始投产,到盛产期后,产初制茶油525 kg/hm2以上,茶饼1 575 kg/hm2以上和茶壳8 400 kg/hm2以上,销售价分别按80~100、1.7和0.3元/kg计算,年产值可达4.7万元/hm2,扣除生产成本1.8万元/hm2,利润2.9万元/hm2。按1.3万hm2计算,年产值6.2亿元,税收0.5亿元以上。

3.2 社会效益

种植油茶项目,一是可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使全县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经济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二是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缓解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项目建成投产后,按项目区农民户均种植1 hm2,增加收入2.9万元以上,可增强农民致富能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可解决1万户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当发展到3 333.3 hm2以上时可建立油茶系列产品加工厂。厂址选在荔波县工业园区内,主要建设规模为:年产3.5万t茶油压榨生产线、3万t茶籽色拉油和化妆品油生产车间、3万t活性茶皂素产业化车间等,可解决约1 000人就业。

3.3 生态效益

油茶是深根性树种,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油茶花朵艳丽,花期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按1.3万hm2规模化发展,11—12月开花,与梅花的花期相衔接,将延长荔波县赏花游的期限,促进该县旅游业的发展。通过项目规划实施,可使大量的疏林地、荒山荒地、抛荒坡耕地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从而可有效增加全县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对改善小气候、减少森林灾害、增强全县森林生态功能、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分析

据2009年荔波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统计最新数据,荔波县国土总面积243 180 hm2,其中林业用地169 570.6 hm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33 359.3 hm2、灌木林地9 845.9 hm2、疏林地311.83 hm2、未成林造林地3 290.3 hm2、苗圃地7.4 hm2、无立木林地3 297.12 hm2、宜林地(含荒山荒地)19 445.89 hm2、林业生产辅助用地12.9 hm2;非林地73 609.4 hm2(占30.3%);荔波县森林覆盖率为58.69%(表1)。

从表1可知,荔波县现有可造林土地面积为23 054.84万hm2,在非林地中约有3 333.3 hm2(主要是弃荒耕地、部分石漠化土地)可用于发展林业。

5 荔波县发展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当地群众对油茶认识不够,原有部分零星栽培的茶林,由于未形成产业化,无龙头企业带动,经济效益差,群众有毁林耕种现象,致使许多原有油茶被采伐,浪费了资源;二是农民缺乏油茶种植技术,亟需相关部门大力培训;三是油茶种植投入高,周期长,群众持观望态度,主观能动性不高;四是国家贷款、扶持政策还不完善,农民抗风险意识弱,只要遇上不可抗力灾害,便损失惨重。

6 荔波县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

6.1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可促进荔波县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由于油茶具有经济价值高、寿命长、生产管理方便、投产后年年有收益、稳产期长等特点,且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因此,抓住有利时机,培育壮大全县油茶产业,是培植全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6.2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油茶不但是重要经济树种,而且也是十分优良的生态树种,油茶根系发达,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既能绿化荒山荒地,充分利用山地林地资源,促进全县生态脆弱区域的植被恢复,又能改善全县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

6.3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提高林业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及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在“生态立县”战略实施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荔波县山多地少,发展农村经济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突破口在经济林。因此,充分利用全县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和壮大油茶产业,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增强林业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2]。

7 荔波县发展油茶产业的对策

7.1 以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民思想逐步转变

针对全县农民群众对油茶认识不够、栽植技术无基础、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必须从建立示范基地上寻找突破口,在主产区建立数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现代油茶示范基地。用示范基地引导群众,让群众看到经营油茶林的效益,让油茶精耕细作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广大群众跟着学、跟着做,提高广大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县油茶整体经营水平。

7.2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推进油茶产业化进程

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全面打造和优化油茶产业结构的综合功能。龙头企业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油茶产业经营规模和成效,也决定着主导产品加工深度与广度。针对荔波县无油茶制品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与人才。政府要鼓励支持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帮助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克服经济增长瓶颈因素。

7.3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拓宽油茶产业投入渠道,壮大油茶产业整体规模

加大对油茶产业建设扶持力度。一是政府每年应从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油茶基地建设,以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导向作用,吸引农民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开发。二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地资金利用该县山地资源建设高产油茶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契机,尽量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到工程建设中去,走多轮驱动的路子。

7.4 健全油茶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油茶产业发展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协作关系,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与新项目,努力发展高、精、尖产品,提高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二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批科技型农民。三是加强对油茶制品市场需求的研究、分析和预测,策划油茶产品定位与定向营销方略,提出市场重点拓展方向,为农民做好信息服务工作[3-4]。

7.5 适度规模化种植

根据现有土地资源及发展基础,每年建议发展3 333.3 hm2,到2020年达到1.3万hm2以上规模。

8 参考文献

[1] 韩海祥.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园艺,2012(6):29-30.

[2] 陈永忠,王德斌,刘欲晓.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50-52.

[3] 黄永芳,陈红跃,雷治国,等.广东省油茶生产状况与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4,22(3):77-79.

[4] 朱小毛.北湖区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林业,2012(7):45.

上一篇:西充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措施及特点 下一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现状及改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