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时间:2022-02-22 01:08:35

龙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摘要 总结了龙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龙山县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产业;措施;问题;对策;湖南龙山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06-02

龙山县地处云贵高原之东、武陵山脉西段,湘、鄂、渝3个省(市)交界处,面积3 131 km2。全县辖34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5.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15万人,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农业大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1年底实有耕地面积2.3万hm2,其中稻田1.54万hm2,旱土0.76万hm2,农民人均占有耕地487.0 m2,是一个“八山半水半分田,一份道路和庄园”的典型贫困山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十五”期间,该县把粮食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宏观调控,落实扶持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复种指数,努力遏制粮食播种面积的下滑趋势,促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形成,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生产得到了健康发展,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4万hm2以上,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为构建和谐龙山县和该县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 龙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1 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农业主管部门全面履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参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措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村组、地块,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监管,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种树造林和从事非农项目建设。二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改善粮田基本生产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县每年投入300万元以上,开展以田块整理、防护林网、田间灌溉设施、机耕道路为主的标准农田建设;投入5 000万元以上治理病险水库;因地制宜推进地力综合培肥和改良,通过鼓励扩种绿肥、秸秆还田等,实行工程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面积。

1.2 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实行土地集约经营

一是大力实施优质种子工程。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科技兴粮的先导工程,该县抓住国家种子产业化工程和湖南省优质种苗工程实施的契机,加快了良种快引、快繁、快推的步伐。“十一五”期间,共引进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94个,粮食生产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彻底淘汰了种性退化、抗性减弱、产量降低的老品种。同时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了种子市场混乱和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等突出问题,使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提高到40%以上。二是大力普及以超级稻示范推广为核心的先进适用新技术,稳步提高粮食产量。该县从1999年引进超级稻示范至2011年累计推广12.8万hm2,平均单产7 230 kg/hm2,比大面积推广品种增产937.5 kg/hm2,居全省前列。同时重点推广了水稻旱育秧、生化调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旱土分厢间套多熟制、春玉米半膜侧栽、紧凑型玉米定向栽培、红薯与马铃薯起垄栽培及小麦密条点播等综合配套技术,主要粮食作物实用新技术的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三是加速耕作制度改革,实行土地集约经营。该县人增地减矛盾突出,耕地资源有限,走1年多熟、集约化经营方法是该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该县主要推广杂交中稻—油菜(马铃薯或小麦或绿肥)、瓜—稻—菜、马铃薯—稻—菜、杂交春玉米—一季晚稻—菜、百合—稻等耕作制,旱土推广麦/玉米/薯(豆、菜)等旱土分厢间作套种多熟制,通过耕作制度改革,复种指数达到300%,确保了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4万hm2以上。

1.3 大力推广粮食生产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

该县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机产业化作业大户和服务组织购置中小型农业机械,示范推广水稻机耕、机插和机收等节本增效技术,推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2011年全县共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350万元,购置农机具3 120台,全县机收面积达3 333.33 hm2,共为农民节约资金超过200万元。

1.4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通过政策和价格信息引导,做好服务工作,把中央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激发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1.5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粮食转化率

近年来,该县围绕农产品生产、科研、中介服务、加工、贮运、贸易等领域,大力推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扶持培育了金山实业、馥生食品、新世纪公司等6家经营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好、外向型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涵盖农村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群,提高了该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引导龙头企业通过中介和流通组织,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使企业与农户之间建成利益共同体,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提高了粮食转化率和商品率。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加剧,呈不可逆转趋势

截至2001年底,该县农业人口46.5万人,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546.4 m2,而截至2011年底全县农业人口48.15万人,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为480.0 m2,10年间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减少66.4 m2,全县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人均533.4 m2的警戒线。

2.2 粮价上涨造成该县农民增收效益低,甚至呈负增长

该县粮食生产基本上还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粮食的商品率仅7%左右。由于受种子、肥料、农药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粮价上涨,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造成该县农民增收的效益低,甚至呈负增长,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3 农田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该县现有水利工程大多是“学大寨”时期修建的,长期运行和老化失修,导致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逐年减少;由于该县属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并呈加重趋势,脆弱的农田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差。

2.4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技服务功能弱化

“十一五”期间,县投入的农发资金每年在100万元以上,而2011年全县农发资金仅几十万元,减少了50%以上;全县农技推广人员约400人,而县拨给工作经费人均1 000元,尚有超过40人的工资没有着落。

3 发展对策

3.1 统一思想,强化认识

要抓住党和国家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的良机,在全县范围内发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吃饭问题,是该县治穷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和谐龙山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1]。

3.2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监管

要大力宣传《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得擅自占用基本农田作为小城镇建设和其他非农业建设;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和荒芜基本农田;禁止在基本农田上建窖、建房、建坟或者擅自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对无故抛荒耕地者征收荒芜费或收回经营权。要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非法乱占基本农田行为的处罚力度。

3.3 加大投入,强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有关要求,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使该资金逐年增长[2]。三是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良种选育和推广,同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3.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科技兴粮发展战略

一是大力实施以推广超级稻为核心的优质种苗工程,提高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二是引进和组装推广节本省工增效的农业适用新技术,重点推广水稻不催芽播种旱育技术、免耕栽培技术、化学除草技术、生化调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旱土分厢多熟制、以频振式杀虫灯为核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以耕整直播、免耕移栽、抛秧3种形式为主体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及红薯与马铃薯起垄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三是加速对耕作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四是大力推广粮食生产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3]。

3.5 加强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技服务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粮的组织保证,农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新技术的接受者、携带者和传播者,是技术推广的主力军。由于近年来该县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技服务功能逐步弱化[4]。因此,要按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资和各项政策性补贴要确保足额到位,并不断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以解决后顾之忧,使其集中精力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4 参考文献

[1] 金旋.我国粮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8(11):43-44.

[2] 王光辉,李映祥,王卫,等.益阳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作物研究,2005,19(1):55-57.

[3] 谢小俊,高建伟.驻马店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9(10):25,33.

[4] 董颖聪,韦昌联,韦志扬.科技支撑广西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589-593.

上一篇:甘孜州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寿光市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