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知难而进

时间:2022-07-09 06:49:27

广东广州 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最近读《同舟共进》,老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刊物越来越为思想文化界所看重?从编辑理念与编辑策略上讲,我以为该刊具有求真务实的责任担当与实践智慧。“求真”首先是要追求“事实的真实”,即“求实”——把握客观现实,探寻历史真实;同时也要追求“认识的真实”,即“求是”——探寻事物规律,发现事物真理。“求真”虽不容易,但认识可以超前。而“务实”,一方面强调要在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做实事;一方面又意味着行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要从实际出发。《同舟共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编辑与作者共同努力,在当前社会条件所容许的范围内努力求真,触及历史的真实,讲出现实的真话,传播人类的真理,既有知难而进的责任担当,又具把握有度的办刊智慧。

2012年第7期“把脉‘医改’”专题,就体现出求真务实的精神。题记说得好:“自新医改方案公布以来,在基层医改和全民医保等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医疗机构改革并没有同步跟上,与民众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中国医改需要在若干试点之外寻求更新、更明确的思路。”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坦言:“公立医院改革难就难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缺乏‘顶层设计’。”“公立医院改革不能同步推进,不光是其他医改措施难以跟上的问题,而是我们现有医改所取得的成果也会被抵消掉的问题。”陈季冰认为,“在医疗、教育、传媒等关涉现代文明国家中公民基本公共权利的领域进行的改革,都可被视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堡垒的最后冲刺”。朱恒鹏提出,基层医疗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放开准入,形成自由执业的、以私营诊所为主体的初级医疗服务供给格局”。南桥承认,医疗制度的改革,是几乎每个国家都要面临的复杂问题,且各国都有自己不同的挑战。不过,美国医改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其一,美国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很大;其二,美国“医药分家”的做法十分合理。

在探寻历史真相方面,近几期刊物都有文章值得一读。第6期《李先念“杞人忧天”?》披露,1960年,李先念直率地对说:“形势不是大好,也不是小好,是一点也不好,老百姓在挨饿,已经饿死了不少人。有些省一方面说粮食大丰收,另一方面向我写报告要救济粮。”李先念如此鲠直陈言,忧国忧民,难道是“杞人忧天”?《“此曲只应天上有”——赵树理的困惑》一文,赵树理的人生悲剧,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作家悲剧,令人掩卷深思。第7期《海峡两岸政要日记》呈现出两岸多位政要的日记特点。原来,于右任1962年临终前几天写的一首歌,即后来传遍海峡两岸的《于右任遗歌》,就写在日记本上,且有旁注:“天明作此歌”。半个世纪过去,如今两岸仍旧“山之上,国有殇”,怎能不令人感慨唏嘘!

着重探寻认识真实即寻求真理的文章,也有佳作可赏。第7期李洁非的《我们应该如何读史》指出,中国“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一说值得商榷,以中国历史之实际,不单“封建社会”之说穿凿附会,连“奴隶社会”的存在,也并不能从史料上落实;农民起义不过是旧有政权的抄袭者,一旦迈过“反抗”期,从“造反者”变成“当权者”,最多完成改朝换代,历史仍在旧格局中运行。直到明末,黄宗羲才直接否定君权,提出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全新社会政治伦理,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第5期散木的《叫一声“革命”太沉重:叛徒龚楚其人》呈现出历史的复杂性。龚楚回忆录里的“亲历、亲见、亲闻”,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龚楚这样的“叛徒现象”表明:理想催生革命,但革命最终能走到哪里,则要看思想建设如何。当然,对龚楚其人,在鄙薄其叛徒历史的时候,其“变节背后的深层次动因”也值得认真反思——极左路线指导下的肃反运动,严刑逼供,滥杀无辜,教训极其深刻。狄马的《我们比俄罗斯作家少了什么》指出,苏联文学中日后成为不朽经典的作品都不是为发表而写的;相反,作者在写作时就明白,这些作品完全有可能在他们生前无法出版,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他们仍凭着超凡的意志,越过贫穷、疾病、死亡的危险,构筑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圣殿。这究竟是为什么?解答有二:一是来自于的终极关怀,二是来自于自由传统的独立人格。这样的精神追求,正是中国的作家们所缺少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矣!

生动通俗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文风希望继续保持下去

安徽阜阳 常法秀(阜阳日报社离休老干部,安徽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阜阳市老新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春节期间,作为“2011年度热心读者”,我意外收到了杂志社主编的《文人的骨气和底气》、《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两书(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真是太高兴了。它的价值远远超出子女、单位、亲朋所赠之任何节日礼品,它是我近几年春节中最值得兴奋之事。我对贵刊相思十年,仅2011年订阅了一年,可说贡献太小,享此赠送,实有受宠若惊之感。在此谨向编辑部深表谢意!

《同舟共进》每期到来,我都要一气读完。在我的老同志圈子里,我是见人就宣传,有的同志在我的宣传下已开始订阅。现将我对贵刊的主要感受略谈于后。阅刊的一年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贵刊每期的“专题策划”最好,可说是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如2012年第1期“走近东欧”专题。人们原来只知道东欧剧变的原因,但变化后的情况,其他媒体很少报道。在过去冷战思维的影响下,总对巴尔干半岛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感到悯惜、担忧。看了该“专题”的几篇文章后,真是眼界大开。其实人家多是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可观的成绩。20年来实现了政治经济体制的重建,变革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像原来的“欧洲病夫”波兰已变成“中欧之鹰”;斯洛文尼亚这样的小国,人均GDP却是中国的近10倍,令人惊讶。其次,我对欧盟也有了较客观真实的认识。过去在电视和报刊上,只知欧盟对华如何如何,事实上,欧盟对中东欧国家提出的四项入盟标准,约束了中东欧国家的转型方向并加速了转型进程,是公正可行的。

第2期的“专题策划”中,我很同意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关于“中国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的说法。中国目前确实需要一次邓小平那样的“南方谈话”,历史可以让后辈接下元老派留下的宝贵遗产——“南巡讲话”精神。我国经济改革确实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众所周知,目前仍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吴敬琏在文中提出值得让国人警惕的是:守旧势力把这些问题归罪于市场化改革,要求再来一次“”,“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全面”,等等,这是多么危险的思想。孙中山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可说是经典教诲。当然,大家无不寄希望于今年的十,希望能坚定表明深化改革的决心,把“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继承下来,切实推进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改革。果如此,我们的执政党、我们的国家是大有希望的。

最后,我对贵刊第2期陈四益先生的《忽然想到——文化如何繁荣》一文很感兴趣。我赞成他提出的关键问题:文化的繁荣,不是光靠资金投入,而是要有对思想文化的宽容与包容,给思想文化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作家写出他心灵深处最疼的地方。时间只承认经典,艺术只承认一流。郭沫若、茅盾、巴金等解放后无述作(巴金只有《随感录》),便可以说明以上问题。陈先生此文文风活泼、轻松,寓真理于幽默、诙谐、讽刺之中。最后几段的升华,尤为深刻可读。此种形式的文章入刊,犹如严冬室内增添了一束盛开的水仙花,火锅旁的一碟凉菜,睡前听到一段美妙的乐章,令人读后处于高雅愉悦的享受之中。

贵刊的语言我也很欣赏。像“当年‘东风’、‘西风’掰手腕”;“尤斯丁先生一直与前共产党进行着拔河赛”等,这是多么形象、生动易懂的比喻啊!希望这种通俗的语言和文风可以保持下去。(2012 年2月3日)

华生的采访文章观点不偏颇,很有说服力

浙江瑞安 陈根廉(退休教师)《同舟共进》每期都有新颖的主题,引领大众向前看、向前进。文章切中时弊、倡新摧朽、利国利民。近读2012年第6期中的许多优秀文章,尤受感动。开篇对华生的采访文章《改革符合执政党的长远利益》很有说服力。过去读过一些倡导政改的文章,似多偏颇、激进,不符合现实,唯这一篇既肯定了以往30多年改革的成就,又提出当前急需进一步改革的必要。这既符合大众的要求,也能使当权者接受。其他如《蔡旭:“学堂小麦王”的苦恼》、《城市住宅:在变迁中书写历史》等亦是发人深思的好文章。总之,佳作多多,恕不一一列陈。祝《同舟共进》不负众望,更上层楼。(2012年6月13日)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8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欧洲有可能峰回路转吗 下一篇:漫话“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