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2022-07-09 04:09:21

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初以来,吉林市农委认真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坚持把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测报以及综合防治放在首位,预测预报及时准确,综合防治全面有效,全面完成了水稻稻瘟病、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测报防治任务,有效防止了蝗虫、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的发生,圆满完成了全年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为全市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00亿斤提供了有力支撑。

超前谋划部署,及早制定防治工作方案

年初,市农委为全面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召开由各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心)负责人参加的专项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工作任务,提出了重点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控、防治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随即全面深入展开。

准确预测预报,指导科学病虫害防治

市农委根据农作物病虫害活动状态、气象条件和实地调查情况等综合因素,组织技术人员及时中期、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指导。3月21日,市农委根据各测报点数据、相关气象条件、历史工作资料等综合分析,向全市“2011年吉林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发动作用。4月28日,根据水稻育苗期间的天气特点及农民育苗时存在的共性问题,了“关于做好水稻立枯病防治工作的通知”。6月21日,根据测报点提供的信息和实地调查,在粘虫低龄期及时了“我市部分农田发生一代粘虫为害”的指导简报,引起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得这一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的害虫得到及时控制。7月6日,根据水稻二化螟的发育进度,适时了“积极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准备工作”的指导简报。此外,市农委还在病虫害发生期间,把周报与即时上报相结合,将调查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为指导全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召开现场会,实施大面积统防统治

为加快推进全市城区生物防螟工作,指导农民掌握正确施放赤眼蜂蜂卡,7月5日,市农委在船营区大绥河镇柴家村,组织召开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现场会,来自昌邑区、船营区、龙潭区、丰满区等四个城区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和近百名农民代表参加现场会,全市生物防螟工作正式启动。全市68个乡镇的285万亩进行了赤眼蜂防螟,平均防效达到70%以上,挽回虫害粮食产量损失率7%左右。7月中旬,市农委组织各县(市、区)农技推广人员,会同农祥专业技术合作社,在昌邑区孤店子镇举办了稻瘟病防治现场会,会上展示了WPH-62型低空无人直升机喷施药剂,农技人员向农民群众详细讲解了稻瘟病严重危害性、稻瘟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开展统一防治的根本原因和有效方法,为打好稻瘟病防治硬仗奠定了基础。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效率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出科学防治方法建议,普及农民群众病虫害防治知识,增强了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同时,农业部门印发了技术宣传资料,利用科技下乡、科技大集、技术培训等活动和载体,宣传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和新药种,全年共印发各种技术宣传资料30万余份,完成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促进了全市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积极开展。(吉林市农委综合处供稿)

上一篇:大安市农业局加强“阳光工程”项目管理 下一篇:长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