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的研讨

时间:2022-07-09 03:59:55

关于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的研讨

摘 要 :近年来,对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要求比过去更加严格、规范,而电力行业的建筑施工部分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具有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本文对输电线路在电力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一些相关探讨。

关键词:基础工程;电力工程;输电线路;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关于基础工程

1.1岩石锚杆基础

该基型适用于中等风化以上的整体性好的硬质岩,该基础型式是在岩石中直接钻孔、插入锚杆,然后灌浆,使锚杆与岩石紧密粘结,充分利用了岩石的强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基础混凝土和钢材量。但岩石锚杆基础需逐基鉴定岩石的完整性。

1.2掏挖基础

该基型分全掏挖和半掏挖两种,适用无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基。在基坑施工可成型的情况下,开挖基坑时不扰动原状土,避免大开挖后再填土。基础承受上拔荷载时,原状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基础型式也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以往工程的统计,由于各线路地质条件的不同等原因,采用全掏挖基础比用阶梯型基础节约钢材和混凝土分别为3%~7%和8%~20%。掏挖基础有直柱式和斜插式两种型式。斜插式掏挖基础将主柱的坡度设置与塔腿主材坡度相同,减小了基础水平力产生的偏心弯矩,还可省去地脚螺栓。

1.3阶梯型基础

该基础是传统的基础型式,适用各类地质、各种塔型,其特点是大开挖,采用模板浇制,成型后再回填土,利用土体与混凝土重量抗拔,基础底板刚性抗压,不配钢筋。由于阶梯型基础混凝土量较大,埋置较深,易塌方及有流砂地区难以达到设计深度,因此在此类地区应尽量少用。

1.4大板基础

大板基础的主要设计特点是:底板大、埋深浅、底板较薄,底板双向配筋承担由铁塔上拔、下压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和剪力,主柱计算与阶梯基础相同。与阶梯基础相比,埋深浅,易开挖成形,混凝土量能适当降低,但钢筋量增加较多。与灌注桩相比,在软弱地基中应用较为广泛。它施工方便,特别是对于软、流塑粘性土、粉土及粉细砂等基坑不易成型的塔位。设计时,对底板的高厚比应进行一定的控制(悬臂长度:底板厚

1.5斜插板式基础

该基础的主要特点是基础主柱坡度与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塔腿主材角钢直接插入基础混凝土中,使基础水平力对基础底板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正常条件下,基础土体上拔稳定、下压稳定和基础强度计算可忽略水平力的影响。与大板基础相比,由于偏心弯矩大大减小,下压稳定控制的基础底板尺寸可相应减小,从而降低了混凝土量和底板配筋量。由于省去了塔座板和地脚螺栓,其钢材的综合指标降低了25%左右。

1.6灌注桩基础

对于地质条件为流塑、地基持力层较深且基础作用力较大的耐张塔或直线塔,使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是设计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桩周与土的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承担基础上拔力和下压力,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缺点是施工费用较高。

1.7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主要适用于基础根开较小且基坑难以开挖、板式基础上拔土体重叠的软弱土塔位,其设计特点是埋深较浅,4个基础整体浇制,基础底板上面的纵、横向加劲混凝土梁承担由基础上拔力、下压力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底板与纵、横向加劲肋配筋,整体性好。缺点是基础材料用量较大,施工较为烦琐,设计不易成系列。

1.8复合式沉井基础

复合式沉井基础是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尤其是容易产生“流砂”现象的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的基础型式。复合式沉井基础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方型台阶基础,下部是环形钢筋混凝土沉井,沉井顶端露出钢筋埋入台阶基础连成整体。基础的埋深在4m左右,沉并简直径为2.5m左右,从基础深宽比来看(一般为1.5左右),仍属于浅基础。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宜于用线路附近具有砂、石、水源充足的地段。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混凝土基础,这种基础体积大、重量大、抗上拔力大,比较稳固,有时为了节省混凝土用量可采用钢筋混凝基础。

2、杆塔工程

平地、丘陵及便于运输和施工的地区,应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应积极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杆,逐步代替普通钢筋混凝土杆。考虑运输和施工的实际困难,出线走廊受限制的地区、大跨越或重直档距大时,可采用铁塔。对于电杆还要加上埋入地下深度。杆塔组立是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在110kV输电线路杆塔组立方式,主要有整体组立,分解组立。钢筋混凝土杆的特点是单件重量大,杆身之间多用焊接,且又是平面结构,沿线路方向稳定性差,因此钢筋混凝土杆的组立大部分在地面组装好,然后利用抱杆整体拉起即整体组立。

在输电线路中广泛采用环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这类构件分普通和预应力两种。预应力构件浇注前,将钢筋施行张拉,待混凝土凝固后撒出张力,这时钢筋回缩而混凝土必须阻止其回缩,因而混凝土受一个预应压力。当构件承担而受拉时,这种预压力可部分或全部抵消受拉时应力而不致产生裂缝。裂缝的危害在于使钢筋表面与潮湿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锈蚀,影响电杆寿命。

3、架线工程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其架线施工包括架线前的准备工作、放线导地线连接、弛度观测、紧线及附件安装。架线施工,从展放方法来讲,分为拖地展放、张力展放。拖地展放线盘处不需制动,线拖在地面行进的方法,此法不用专用设备,比较简单,但导线的磨损较为严重,劳动效率低,放线需大量的人工,在放线质量难保证。张力放线,即使用牵张机械使导地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保持对交叉物始终有一定安全距离的展放方法。它能保证导地线展放质量,效率较高,但机械笨重和费用昂贵。张力放线导线等均不落地,因而有效地防止了线材磨损,提高了施工质量。

对放线滑车轮径的选择,滑车的轮径偏大些好,这样磨损系数小,导线在该处所受的弯曲应力也较小,但过大又增加重量,一般以不小于10倍导线的直径为佳。轮槽的槽径与导线直径应匹配,小导线影响不大,对于大导线或大压档处,应特别强调要做到这一点,否则导线会被挤伤或压偏,对LGJ-240以上大导线或压接管过滑车处,用小轮径滑轮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双轮放线滑车,将滑车包络角减小一半。放线过程中,要仔细检查导线,不得有金钩、磨损、断股情况。如单股损伤不超过直径的一半,钢心铝线和其它导线不超过导电部分的5%,可将棱角、毛刺修光处理。在一个补修金具的有效长度内,当钢心铝线出现钢心断股或铝部分损伤面积超过25%,单金属绞线损伤面积超过25%,连续损伤虽在允许修补范围之内,而损伤长度已超过一个补金具所能补修的长度,或金钩、破股已使钢心或内层线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者,都须切断重接。导线在连接前应检查两端线头的扭绞方向、规格是否相同,不同方向扭绞、不同规格的线,禁止在档中连接,连接按操作工艺进行。

上一篇:现代建筑节能的应用 下一篇:高速公路软基处治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