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挫折中走出的大导演

时间:2022-07-09 03:52:33

从挫折中走出的大导演

李安,一位享誉世界影坛的大导演,在刚刚结束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再次获得“最佳导演奖”,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成为颁奖典礼上的最大赢家。可以说,李安是一个电影奇才,可是他的成长并不顺利。小时候的他体弱多病,考大学时曾两次落榜,最后考上一所专科学校,才一步步地走上影视之路。

1954年10月23日,李安出生在中国台湾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小学教师,浓厚的书香气熏染着他。然而,李安的成长并不顺利,波折一个接着一个。

李安出生时虽然瘦了点儿,却让父亲兴奋不已。父亲整个晚上都没有合眼,一直陪在母子俩身边。父亲激动地说:“李家终于有后了!”李安是长子,该起一个什么名字呢?父亲想了很多,最终决定让他叫“李安”,一是老家在江西德安,二是父亲来台湾时搭乘的轮船叫“永安号”。

李安7个月大时,两个姐姐出了麻疹,他也被传染了。当时,父亲刚好调到台东女中任校长,这是父亲第一次任校长,所以他把时间全部用在了工作上,因此对家里照顾不周,结果,李安落下了肠胃毛病。

在家里,李安是最顽皮的一个。父亲说,李安从小就闲不住,不是出去乱跑就是在家里乱钻,身上经常受伤,青一块紫一块的。虽然李安很淘气,但他的身体并不怎么好,经常生病。可即使病倒了,他也不改顽皮的性格,惹得母亲常生他的气。后来,全家人搬到了台东,刚一落脚父亲又接任花莲师范校长,于是全家人又搬到花莲,在那里住了8年。李安10岁时,父亲再次调任台南二中当校长。可以说,他的童年是在不断搬家中度过的。

小时候的李安是医院的常客,两个星期不去打点滴,医生就会感到奇怪。那个年代,有一种营养品叫“胖维他”,李安吃了不少,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父亲曾戏谑地说:“‘胖维他’都让你给吃得变成‘瘦维他’了。”

上高中以后,李安的体质有所改善,虽然还很瘦小,但不怎么生病了。老师说他发育晚,因为当时他的身高才1.5米多。虽然个子矮了点儿,可李安的人缘特别好,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他一笑,脸上就有两个酒窝,十分讨人喜爱。对此,李安却不这么看,甚至说酒窝是“狗咬的”。原来,他上小学时,一天放学后去母亲的同事家玩,平时他就爱逗狗玩,可没想到这次一逗竟然惹怒了狗。那只狗猛地扑过来,张嘴就咬,上牙咬住他的眉骨,留下一道疤,下牙咬在脸颊上,就成了酒窝。“当时我满脸是血,大人们都吓坏了。狗主人当场把那只狗痛揍了一顿,后来那只狗生病死了。”事后,母亲怕他染上狂犬病,只好拿着病死的狗头去化验,幸好没事,否则她会后悔一辈子。

还有一次,李安掉进鲤鱼潭,差点丢了小命。那年夏天,父母带他去鲤鱼潭划船,船快到岸边时,他站起身,兴奋地跳起来。结果,船因为重心不稳而晃动起来,他没站稳,一下子栽进水里。母亲当时想都没想就跟着跳了下去,一把抱住他,从水里钻出来。鲤鱼潭的水可真深呀,水已经淹到母亲的眼睛了。于是,大家赶快把他们拉上岸。“好险呀,当时要不是妈妈在我滑落潭底时抱住了我,我可就没命了。所以我常说,妈妈给了我两条命。”

按照常理,父亲是中学校长,儿子一定能“子承父业”,成绩肯定顶呱呱。可是,李安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处在青春期的他,不是很叛逆,就是爱胡思乱想。父亲对他的管教很严,除了上课,还请来学校里的老师给他补习,但他的成绩仍不见起色。有一天,李安勇敢地对父亲说:“我要当导演!”

“当导演?”父亲用轻蔑的眼光看着他,“当导演也得学习过关呀!就你这成绩,不是痴人说梦话吗?”

“我就想当导演!”李安说完,转身就走了。

当时,父亲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而是想办法把儿子引上“正路”,将来搞学术研究。

可是第一次高考,李安以6分之差与大学无缘。落榜给他带来不小的打击,他觉得自己特别没面子。父亲是高中校长,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征得父亲的同意后,决定去复读。然而,第二次高考也不顺利。在考数学的时候,他腹痛,豆大的汗珠从额前滴下,这是紧张造成的。后来,他甚至不能待在考场里继续答卷了。而且,复读生需要扣分,结果他又没考上。发榜时,李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趁家里没人注意,就跑了出去,直到晚上也没回来。父母下班回家,看到李安不见了,急得不行,到处寻找。只有弟弟猜到了他的去向。弟弟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到安平海边。很快,弟弟就发现了李安的自行车。弟弟看着他的背影,大声地喊着。当时,李安有了最坏的想法,想一死了之,幸好弟弟及时赶到了。弟弟拉着他的手,说:“哥,你怎么这样傻呢?不就是没考好嘛,也不至于寻死吧?”李安低着头,跟着弟弟回家了。

回家后,没人敢惹李安,都怕触到他紧张的神经。母亲给弟弟分配了任务,哪里也不许去,就在家里陪着哥哥。

复读那年,黄重嘉老师对李安的帮助很大。当时,黄老师也就二十几岁,他帮李安补习数学,就像朋友一样。他们还一起听古典音乐,一起谈论文艺。“他对我那么好,我的数学成绩却一直提不上来,真觉得没脸见他。”黄老师知道李安的成绩后,专门到家里来拜访,他还帮李安准备专科考试。可是,李安的情绪一直没有稳定下来,甚至当着黄老师的面,把桌上的台灯和书本推到地上。面对这样的学生,黄老师不但没生气,反倒安慰他:“不读就不读,放心去考。”有了两次失败,李安反倒把考试看淡了,本没抱太大的希望,却考出了较好的成绩——考数学的时候,他也没有紧张,考了68分——进入了艺专影剧专业。从那时起,李安才发现人生的出路不只是读书和升学,也可以沿着自己的兴趣去发展。他在舞台上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并开始尝试各种艺术形式,学芭蕾,练声乐,写小说,画素描……

在艺专,李安学的是戏剧和美术,父亲虽然支持他,心里却一直很矛盾。在父亲的观念里,学艺术远不如理工科。可是,他又不忍心打击多次受挫的儿子,只能强作欢颜。很快,李安就从高考失利的阴影里走了出来,融入新的学习生活。他是校内的活跃分子,又是文艺骨干,还多次参加环岛巡回公演,甚至到工厂里表演舞台剧。那时候,同学们的兴致都很高,并把表演当做人生的一大乐趣。大家穿着戏服,拿着道具,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每当回家时,李安总会收敛许多,他怕父亲责怪自己。父亲看到他黑瘦的模样,就在饭桌上训斥他:“什么鬼样子!”李安听不进去,把碗筷往桌上一放,就回自己房间了。这种沉默的反抗,曾让父子关系异常紧张。后来,父亲一直想让他留学,希望他能拿到学位,成为戏剧系教授。然而,李安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思去规划人生,而是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离开了艺专,李安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并尝试拍电影。对于儿子的行为,父亲一直不支持,可是他又无法改变儿子,也只能顺其自然了。后来,父亲还是给他买了一台摄影机,让他开始独立生活。离开了家,李安过得并不好,电影梦也依然只是一个梦,实现起来谈何容易!有一段时间,他甚至靠向父亲要钱来维持生活。

那时的李安已经20多岁了,每次回来都很憔悴,皮肤晒得黑黑的。自己事业无成,李安觉得对不住父亲,所以心情一直不太好。他说:“一接近父亲,人就蔫了,想到我连大学都没有考上,就会有一种自卑感。”可是,父亲一直没有放弃他,给他提了很多建议,并让他继续深造。李安也在不断查找原因,他发现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真才实学。

1975年,李安前往美国留学,先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戏剧导演,又在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他拍摄了《我爱中国菜》《追打》《最棒的艺术家》等电影作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可是,他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因为周围的人才实在太多了。李安不言放弃,除了学好专业课,就是写剧本、拍电影。1982年,李安拍摄了《阴凉湖畔》,没想到,这部电影获得了纽约大学奖学金,这对他来讲是莫大的鼓舞。三年后,李安大学毕业,准备回台湾。就在临行前的晚上,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因为这个奖项,李安被一家经纪人公司看中,邀请他留在美国发展。李安心动了,留在了美国。可是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顺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却无戏可拍。是去是留?李安犹豫不决。后来,他决定回台湾,继续自己的电影梦。

直到1990年,李安的剧本《推手》才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他们觉得这个剧本很有看点,建议他尽快拍摄。经过精心筹备,《推手》于次年4月正式开拍,这也是他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执导影片。“24天的拍摄期,一转眼就过去了。以前拍学生片,单纯地只想把手上的剧本拍出来。但拍这部片子时,我第一次感觉到拍电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以后我就这样过日子了。”那时,李安第一次听到有人叫他导演,心里热乎乎的。该剧不仅获得了台湾地区优秀剧作奖,还为李安赢得了不菲的奖金。

从那以后,李安开始走出怀才不遇的低谷,一点点地向自己的事业巅峰进军。1993年,他执导的《喜宴》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1995年,李安正式踏入好莱坞制片公司,执导了《冰风暴》和《理智与情感》,这两部电影均达到了国际水准。继《卧虎藏龙》后,李安执导的《断背山》使他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13年2月25日,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奖”,影片以“最佳摄影”“最佳配乐”和“最佳视觉特效”成为颁奖典礼上的最大赢家。

这就是李安,一个经历了太多波折的大导演。然而,波折没有打消他的梦想,反而激励他坚定地走好每一步,直到被世人瞩目。 (编辑 文 墨)

上一篇:读书的秘诀 下一篇:大象为何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