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藏族题材绘画的表现

时间:2022-07-09 02:35:58

小议藏族题材绘画的表现

一、传统绘画

作为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唐卡和寺庙壁画都是传统表现方式,由于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藏族人在绘制唐卡和壁画前都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在绘制前必须修心,忌暴躁,保持虔诚心态,要洗漱干净、穿戴整齐,来到画像前需双手合十,口念佛经方能开始作画。绘画开始阶段必须按照严格的《造像度量经》比例进行,“三经一疏”作为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的标准,不但明确规定了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其他佛、菩萨造型的标准,而且指出,在色彩、手势、法器等方面也不得任意更改,绘制完后还需要高僧喇嘛加持开光。藏族人认为只有按照传统方式绘制出来的唐卡和壁画才具备神灵的力量和灵气。藏族绘画是原生态的,具有少数民族艺术特有的原创性。可以说传统的唐卡和壁画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藏族人的精神支柱。

二、现代主题绘画

主题绘画在表现语言方面还具有某些局限性,画家通常采用先入为主的命题作画,所表现的形象或歌颂幸福生活,或反映时代变迁的主旋律,而较少涉及表现藏族人的内心诉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主题绘画拓展了题材选择范围,使艺术家的创作有了更多灵感的源泉。较之同一时期的其他主题绘画更能体现民族地域性特征,并且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藏区上世纪50年代后社会的转型变化。80年代后,主题绘画迎来了黄金时代,以尼玛泽仁、其加达瓦等为主的藏族画家名气逐渐响亮,他们以原住艺术家的身份给主题绘画注入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尼玛泽仁在继承传统唐卡绘画的基础上拓展了“新唐卡”绘画的表现语言。这一时期,随着诸如詹建俊、陈逸飞、靳尚谊、杨飞云、刘文西、刘大为、方增先、冯远等名家加入到主题绘画创作的群落中来,使得这一绘画领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丰富了主题绘画的表现语言。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进入艺术市场,主题绘画作品在大众传媒的强力宣传下得以广为人知,并且使得陈逸飞、艾轩、陈丹青等人为大众所追捧,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形成了品牌效应。可以说,是青藏高原的藏文化造就了这些主题绘画在那个特殊环境中的成长。

三、的当代艺术

得益于经济持续繁荣带来的交通发展,使藏区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当代艺术观念、绘画语言逐渐影响到旅居藏区的艺术家。1985年,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继在北京举办个人展览之后,其展览在拉萨开展。1986年4月,“五人画展”在北京太庙展出,这五人都是先后旅居藏区的内地艺术家,他们是翟跃飞、李彦平、李知宝、齐勇、陈兴祝。1987年5月,“山地艺术家作品展”也在太庙展出,参加人员有李新建、张晓红、蔡显敏。这些作品无疑受到当代艺术乃至劳森伯格的表现语言影响,但又渴求在藏文化中寻找到个人绘画的方向。无疑,他们的作品超越了主题绘画的意识形态和猎奇的视角。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作品流露出他们对的感情,表达了他们长期生活在的一些真切感受,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有别于前面谈到的传统绘画和主题绘画,这种表现手法逐步走进当代艺术的语境。

本文作者:周韬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上一篇:报纸美术编辑创新路径浅析 下一篇:略论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