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杰一位打工仔的财富追梦

时间:2022-07-09 01:35:38

张庆杰一位打工仔的财富追梦

当年特区的开放环境,给了我们这代人难得的机遇。现在看来这机遇可能很难复制,但是有一点还是通用的,那就是勤奋和钻研

从卖水果到摆地摊,从卖科技产品到投资商铺……18年时间,深圳乐安居的董事长张庆杰完成了从当年的农村穷小子,到坐拥上百个物业和一家大型连锁建材超市老板的蜕变。

回看刚来深圳时栖居的小山坡,上面早已是高楼林立。张庆杰感叹,他的创业经历活脱脱是80年代深圳打工者白手起家的缩影。

深圳淘金梦

1968年,张庆杰出生在潮阳县港头村。

由于家庭贫困,作为家中的老大,张庆杰刚读完小学就辍学卖水果帮补家用。当时卖水果利润很薄,仅够全家糊口。

要想让家庭的生活质量有大的改变,光靠卖水果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张庆杰一直在找一个机会,而机会也就在他身边。

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对张庆杰及所有有“想法”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得的机会。很多去南方打工的农村人,用不了几年就能挣到盖房子的钱,张庆杰也萌生了要去外出打工的念头。

1987年春节,年仅19岁的张庆杰告别家人,带着希望,踏上了深圳的淘金之路。他的希望就是“可以回到家乡盖一栋房子的钱”。

就这样,抱着盖一栋房子的“远大”理想,张庆杰和同伴在现在深圳书城所在的小山坡上,租了以前部队废弃的一间水泥瓦房。

没有高学历,没有硬技术,初来乍到的张庆杰只能干一些最累最苦的临时工作,而且工资少得可怜。

张庆杰有些不甘心了:既然都是最累最苦的工作,为什么给别人打工,不能自己给自己打工呢!想来想去,张庆杰还是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卖水果,因为他的手里只有700元“资金”。

决定之后,每天凌晨5点,张庆杰都会骑3个小时的单车到城南批发100至200斤香蕉,然后去人民桥小商品市场卖。可是,几乎天天都有很多香蕉卖不完烂掉,这让他很不理解:原来卖香蕉时并没有发生这种状况。

向熟人打听之后才了解,深圳市场卖的香蕉很多都是用药泡熟的,根本不能放太久时间。

由于不懂行情,一个月下来,张庆杰卖水果的收入平均一天只有几元钱,刚够交房租,连糊口都成问题,更不要奢谈赚钱盖房子了。

自己带来的本钱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所剩无几,这让张庆杰的生活一度陷入窘迫。也正是在这种逆境中,张庆杰挣钱的欲望也越发的膨胀。一个多月后,转机在聊天中出现了。

成长在开放的年代

性格外向的张庆杰在卖水果之余,经常和周围的潮州老乡聊天,但他不是闲聊,而是希望能够从中找个赚钱的门道。

一次,一位老乡无意中说起深圳有很多当地村民到香港种菜,每天都会捎回一些味精、无花果等稀罕物品在深圳卖,利润也不错。

张庆杰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他放弃了卖香蕉的生意,转向倒卖各种稀罕的港货。

每天张庆杰一大早就出门,骑着单车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收购无花果、袜子、阿婆衫、西裤这些商品,然后又赶紧骑到人民桥的小商品市场去卖。

东西倒是不愁卖,这些商品常常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卖完,可是张庆杰却愁卖得太快了。

在香港收购商品时需付现金,而且还必须用港币,可张庆杰手中少得可怜的本钱每次只够收购一次的货。因此,张庆杰每天总会重复一系列动作,向香港村民收购货品,到人民桥小商品市场把这批货卖出去,随后又把刚刚赚来的现金换成港币,再到村里向村民收购。就这样每天来回循环。

张庆杰说:“那时一天起码要来回跑二三十趟,一部旧单车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响,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经常在别人开始睡觉了,我才做晚饭。”

就这样每天起早贪黑的忙活到1987年底,张庆杰终于赚到了来深圳的第一桶金――1.6万元人民币。

在80年代就成为“万元户”的张庆杰并没有因此而自满,也没有拿着钱回家盖大房子向村里人炫耀,而是继续留在深圳开辟他的新的创业旅程。

半平方米的理想

在人民桥小商品市场混熟之后,他发现那里最好卖的是服装,而且服装的利润高、资金周转快。想起自己收购港货天天来回跑,还不如在市场内租一个地摊赚的钱多,张庆杰就有了练摊干的想法。

此时,人民桥小商品市场里各家的生意都火得不得了,有谁愿意把这寸土寸金的地皮租给他!

然而万事总有例外,终于在一家经营手表的商店,张庆杰用他一向擅长的能言会道和店主软磨硬泡了一个星期,店主终于耗不过他的死缠烂打答应以400元每月的价格,租一块不足半平方米,刚好够摆一个装河北鸭梨的纸箱子地方给他。

尽管地方狭窄,但张庆杰依然非常高兴,他相信自己的领地会逐渐扩大。

头脑灵活的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款式时髦的西裤,是市场上走货最快的商品之一。正好自己租的铺面,只能放两叠裤子。于是张庆杰开始卖起款式时髦的西裤。

赚钱并不是一个很舒服的过程,尤其是摆地摊卖衣服,不仅需要业主具有商业眼光,还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个小生意人都是从早忙到晚,张庆杰也不例外。从早上7点开铺到晚上5点去厂里拿货,然后再回铺,直到接近半夜关门回家,他生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往复。

鸭梨箱大小的地摊虽小,却成为了张庆杰事业真正起步的地方。没多久,他已经在东门、人民桥等这些深圳繁华的小商品市场,摆了十多个地摊。

生意的不断扩大也使得张庆杰对服装的款式价格要求更高,他开始奔波于南海、广州、汕头等地四处进货。

那时候,张庆杰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去南海进货,跑一趟就要一天一夜,困了在车上打个盹,车到后马上进货。

然而,旅途奔波的辛苦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大量的利润,因为他奉行的是薄利多销的原则,一块布料也许只赚0.8元,一只手表也只赚5元钱。

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小钱,让张庆杰完成了原始积累,而思想活跃的他也随时随地在寻找身边的商机。

信心膨胀 野心爆发

张庆杰说:“随着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要发现一些新的行业,这行业是在你的本钱控制范围内,同时又能够使资本增值的。”

1997年,在服装生意利润下降的时候,张庆杰看到珠宝和小家电的生意很好做,很多到深圳的游客,都喜欢到沙头角买相机、黄金项链等商品。于是,张庆杰便在沙头角做起了珠宝生意,很快就满载而归。

资金越来越丰厚的张庆杰“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他觉得做大买卖的时机到了。

2000年,他在南山找到了一块约两万平米的地块。

“本想做百货超市,但那时南山大批楼盘都还没建起来,人流量很小显得很荒凉,不适合做超市,其他行业又不太熟悉。最后,我们调查了一下,发现南山还没有一个大型建材市场,周围又有大量楼盘在建,觉得建材市场应该很有潜力,于是干脆决定自己做建材超市。”张庆杰说。

于是,张庆杰的第一家大型建材超市就这样建成了,生意直到今天都很红火。

当年和张庆杰一同创业的人当中,有的还在继续做着小本生意,有的发财后投资失误损失惨重。唯独张庆杰,基本上进入一行,赚一行。

张庆杰说:“做生意,很重要一点就是不熟不做,无论哪种投资都要控制风险,投入资金不要超过自己承受的范围。每次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我都要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否则决不涉足。”

上一篇:海尔或并购方正电脑业务融合成难题 下一篇:2008A股市场关注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