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五则 第7期

时间:2022-07-09 12:40:26

上海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5月1日,《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式施行。上海市和区县两级政府每年出台的红头文件达1000多件,政府管理经济对文件的依赖程度数十倍于纽约、伦敦等世界大城市,实施信息公开就是要让百姓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此次信息公开特别强调“主动公开”理念,那些公众关注度高、公权大、公益性强的规定,都列入主动公开范围。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推进,5月1日前推出了首批试点单位的《政府信息目录》,11月1日前所有部门都将完成《政府信息目录》,今后每年还要出版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网络是信息公开的主渠道,在社区、街道、报亭还将发放20万份《政府公报》,各部门也将设立信息公开受理点,同时开放市档案馆,每天接待市民查阅。

电子地图护航地下管网

城市道路挖了埋,埋了挖的“拉锁工程”曾经让许多市民不解,地下管线被挖断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尽管每个城市都有相关的管线档案,但由于大多未成系统,查阅起来容易遗漏。为此北京市将建立全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只要点一下鼠标,全市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就可以一览无余。首批试点的2.6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线普查和整测工作已经开始,相关部门要提出对“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管理需求、地下管线数据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转换标准,以及数据录入、整合、更新、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建议。“系统”建立后将使城市建设更加科学、高效。

我国将建成虚拟科技博物馆群

经过4年多的建设,我国已建成面向公众24小时开放的虚拟科技博物馆。建在中国科学院信息网络中心的“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由专家亲自编写脚本,系统采集全国各具有特色的科普信息,内容包括理、工、农、医、人文等各个学科,目前已建成中文虚拟博物馆52个,英文虚拟博物馆10个,到目前为止来自海内外超过2000万人次访问过该网站的北京主站点,访问量排名在中文科普网站中名列第一。

120册西夏文献告别残破

历时一年对西夏文献首次进行的大规模修复工作最近大功告成。120册(件)西夏文献告别残破,焕发新颜。此次修复有两项新的发现,一是在进行纸张纤维检测时发现了用竹纸印刷的西夏文献,这是国内首次发现这一时期的实物资料,说明西夏时期已开始采用竹纸印刷。二是发现了卖粮账残片和贷粮账残片,上面记录了售粮日期、人名、粮食品种和价钱,直接反映了西夏的社会生活。

博物馆要当谦和的平民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沈辰在访问北京时说:“博物馆不再是傲慢的贵族,而要当谦和的平民。博物馆封闭孤立的时代结束了。”

以往人们认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对社会艺术价值的共享,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基地。但它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给予普通公众审美上的熏陶。西方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了这一进程。沈辰说,安大略博物馆的改革是从1996年开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将博物馆的窗户全部打开,改变了展品的布局,让观众感觉就像在自己家中欣赏一样。同时增进了与普通观众的互动,针对观众兴趣,刻意组织展览,开办讲座和夜校,组织旅游等。这种改革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直接收益是接受捐款1.5亿加元。

上一篇:英国电子文件向档案馆的移交 下一篇:做人 做事 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