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长号教学改革中的成果与问题

时间:2022-07-09 12:34:15

近十年我国长号教学改革中的成果与问题

笔者曾于《人民音乐》2008年第12期上发表了《中小学管乐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一文。论及当时的中小学管乐教学。近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管乐教育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还存在着需要理性思考和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现就自己比较熟悉的近十年的长号教学改革谈一些看法。

一、成果

(一)长号艺术节、管乐展演带动专业化进程

从2006年12月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长号、大号联合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成立,至2015年8月,联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长号、大号艺术节。无论从比赛规模、演出质量与场次、专家水平等外部条件都在朝着国际化趋势迈进。艺术节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专家对报名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系统化训练,让在场的每一位演奏者都能感受到高质量的教学。大奖赛的组别设置有非职业少年组、青年组、成人组和专业组,曲目设定颇有难度,参加比赛的选手也很国际化。

2015年7月,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长号艺术节在上海开幕,邀请了纽约爱乐乐团长号首席、世界著名长号演奏大师Joseph Alessi和上海交响乐团长号首席郝杰等业内专家共同授课。多种多样的演出与学术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大院校的长号爱好者的参与。

以北京市为例,2016年5月,北京市举办了第学生艺术节行进管乐展演,充分带动了北京市中小学管乐团的社会效益。政府每年的大力支持与投入,让北京各大中小学校可以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管乐团,再加上获奖的学校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大大提高了参加展演学校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管乐团,以更佳的状态参加来年的管乐展演。这样的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促进了我国整个管乐产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教育从娃娃抓起。只有让孩子们从心底里喜爱管乐,愿意与国内外高水平的院校交流演出,同时给予参加乐队和独奏能力突出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与展示机会,家长才更愿意培养孩子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最终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可以说北京近十年成功的中小学管乐教育所取得经验值得全中国推广与实施。

仅就2015年北京第十八届学生艺术节的管乐组比赛成绩来看,小学组(金帆团组、甲组、乙组)获奖(前三名)就有44个之多,中学组(金帆团组、甲组、乙组)也有25个之多。且不算没有获奖的中小学学习长号的人数,按照获奖的69所中小学校统计,一个管乐团至少三把长号,一般每所学校都有2―3支乐队,按2支管乐队六把长号计算,保守估计就共有四百多名学生学习长号。无论从乐队的整体演奏水平,还是个人的独奏能力都是较强的。如此庞大的长号队伍以后的发展前途可想而知,激烈的竞争促进着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长号专业人才逐步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1.逐步建成和完善科研与教学型师资队伍

近十年来,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全国艺术类院校培养长号专业性人才的水平日益提高,学校在引进长号专业教师方面也在逐步顺应国家大的教育方针政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教师。从近年来学校的招聘政策不难看出,2005年前后,有的综合类艺术院校招聘教师的学历还停留在本科及以上学历,但从2008年开始已经开始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了,2010年以后基本都是从海外或知名院校硕士及以上毕业生择优录取。从2005年到2010年前后五年间的发展趋势,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九专题:“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的第三十二条: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如何逐步建成和完善科研与教学型师资队伍这一方针政策显然提到了日程之中,并已开始实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更可喜的是这个政策不仅适用于全国的专业性音乐学院,综合性大学甚至中小学在招聘专业教师或音乐教师时也在逐步提高招聘门槛。招聘条件通常有以下几点:(1)年龄通常在22―40岁之间;(2)大多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国内外知名大学优先)学历;(3)具备一定科研能力;(4)有一定工作经验;(5)应聘者在同等专业报名人数不能低于三人(力求公平公正)。

2.逐步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明确与细化。因此,社会对于艺术类专业性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尤其是培养实用型高水平人才这一目标也逐渐地成为众多高校制定培养计划的一大重点。从近十年来各大用人单位(主要是交响乐团、歌舞团等)招聘演奏员的要求来看,学历基本是停留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着重看中的是演奏员以下几点:(1)业务能力(演奏乐曲水平、试奏乐队困难片段的能力);(2)毕业院校(海外留学优先);(3)有无乐队演出的经历;(4)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力。

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长号演奏专业近年来可谓硕果累累,教师队伍基本都是由有着丰富国外留学演奏经历的专家组成,他们带来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加上自己多年的演出与教学经历,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长号专业学生,其中有的已在全国一线城市的交响乐团、爱乐乐团担任首席,有的在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教授长号专业课程。

作为长号这种专业性很强,尤其在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铜管乐器,通过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师在培养长号专业的学生逐步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时,通常在下列几个层面中需要发展与完善:

(1)交响乐队长号声部困难片段:教师在授课时,刻意将乐队的长号困难片段作为上课重点练习内容,讲授长号在整个交响乐队中所起的作用、交响作品的风格、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等相关内容,并亲自做出示范。同时鼓励学生们在校期间参加交响乐团的排练与演出,提前适应交响乐团的合作氛围,积累乐队宝贵经验。

(2)重奏训练:包括铜管五重奏、长号重奏(二、三、四重奏)、小编制管弦乐重奏等。众所周知,衡量一名演奏员水平的高低,不仅需要其独自吹奏乐曲的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乐队里与本专业其他声部的重奏、与其他乐器合奏的实际演奏能力,看其是否能融合在整个乐队之中。因此,设立多种形式的重奏课程是训练演奏者音乐感觉的最佳途径,而这种音乐感觉不是作为演奏者自身乐器的理解力与判断力,而是需要倾听其他声部或乐器的现场演奏状况,快速判断的能力与调整自身的融合力,使其吹奏效果不能出格也不能被淹没,这种控制力与乐队感觉是需要大量训练才能逐步达成的。

(3)专业曲目呈现多元化、复杂化:一般长号演奏者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简单的小型乐曲,到了中学出于考级或申请特长生等各种社会目的,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中级水准的长号乐曲。到了专业型院校开始练习不同风格的有较高技术(单吐、双吐、三吐、气息、嘴的耐力等)与曲目(节奏、音高、旋律、风格、音准等)难度的协奏曲或奏鸣曲。比如演奏巴洛克、古典时期的曲目,虽然技术不是很难,但需要长号演奏者注意每个旋律线条的歌唱性与连贯性,声音力度需要明显变化。尽量把握好乐曲中的断连奏技术,不管连音还是吐音,音符吹的饱满平稳些。速度严格按照谱面上的要求处理,不能根据自我理解忽快忽慢,还要精心吹奏好各种装饰音来展现当时的风格特征等。

二、长号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提出了“要整体提高五十多万所学校、2.6亿学生庞大教育体系的公平和质量水平,全面提升13亿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十分艰巨。抓住了质量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理念的要义和精髓”的重要方针政策,其中质量是关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艺术类教育更要注重学生质量,学生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以后的发展与就业。

长号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中国艺术类教育越来越注重公平与质量的方针政策下,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当前机遇,力争做到稳步提升。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整体提高各大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何提升他们的教学理念与专业知识,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如何根据长号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与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才施教,把握国际国内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理念,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一)增专业教学中的互动性

1.问题讨论

在长号专业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很多爱动脑子的学生常常问老师各种技术与音乐处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将自身所学告诉学生同时,一定不能武断地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余地,多以讨论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感受。音乐处理方面要遵循作曲家意图或谱面上的标识谨慎处理,再加上自己多年对乐曲的理解或经验,与学生交流探讨哪一种处理更适合。音乐这门艺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探讨的只是哪种处理更合适或更能被大众所接受,它的宗旨就是抒发人的情感,给人以愉悦感,而且人的情感千变万化,难以琢磨,故此千万不能僵化地处理。

2.同门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学会拿身边的例子说事,这样更容易说服学生,加快他们前进的步伐。比如常常能遇到天赋极高且练习刻苦的出色学生,平常在给学生上课时多拿这些学生给其他同学当榜样,叫他们与出色的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学习。要向他们传达一种平等的思想,屏弃传统的师哥一切为大的意识,师哥既可以向师弟传输宝贵的吹奏经验,也可以向师弟们学习其长处,通过教师灌输专业为上的理念,同学们相互真诚地交流学习,来实现共同进步。

3.视频赏析与现场演出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授长号演奏技巧外,还应多鼓励学生欣赏国内外高水平演奏家的音、视频,或者提供给学生期末考试或长号比赛的曲目示范资料,让出色的学生多参加长号比赛,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只要有强劲的动力,开动脑筋、思考性地练习,学生才会加倍努力,力争达到质的突破与自我飞跃。还要不局限于本专业,鼓励学生到现场听乃至参与交响乐、重奏、独奏等形式的演出,以提前适应未来工作的高强度。

(二)加强教师的培训

1.让教师客座乐团

近些年来,越多越多的艺术院校都鼓励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客座交响乐团,这样可以让教师们对当今最新的、最受欢迎的曲目有所了解。通过自身的排练与演出,积累了诸多宝贵的演奏经验,便于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了解当前演出团体的工作状态与目标。等学生们毕业参加各种考试时,更会有的放矢。

当然,这也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改革需求,注重质量的培养,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用人单位的不断需求。在传统的长号专业教学内容中,重点都放在如何使学生练好高难度的长号协奏曲、奏鸣曲等形式的乐曲,而不管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否达到就拔苗助长。可喜的是在近些年的专业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独奏乐器的乐队困难片段、重奏、用脑子分析(多听、多讨论)等其他形式的教学内容一样重要,新型社会的用人单位(演出团体)也不欢迎只会吹独奏乐曲的应聘者。

2.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再教育与培训

随着各大艺术院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随着近十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科研型教师需求的与日俱增,纯教学型教师逐步减少。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入工作单位后还将继续深造、学习与研究,不管是自费还是公费,学校都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因为只有教师自身科研与教学能力水平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与质量才会呈上升趋势,毕业后在社会上才有竞争力与优势,呈现出良型循环的态势。

参考文献

[ 1 ] 〔美〕非利普・法卡斯《铜管乐器演奏艺术》,姚文华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

[ 2 ]戴中辉《现代小号教学与发展方向》,《乐器》2002年第11期。

刘强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助理实验师

上一篇:蝙蝠可能招致下一次SARS流行病 下一篇:浅谈悬棺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