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起点,备自己能上的课,促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07-08 10:12:29

找准教学起点,备自己能上的课,促学生自主学习

【摘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由此看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教学起点,备学生,备自己能上的课,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 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自主学习;备学生;教学起点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由此看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教学的起点,备学生,备自己能上的课,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

笔者最近上了一节观摩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尽管四年级的孩子显得还是很小,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不是一张白纸.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只是要深挖教材和教参,还要掌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我知道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就算是他们对于所学知识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但是,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很正常.

钻研教参,让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度”上有了一个更加明晰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有三大块. 一是让学生观察两组隐藏着规律的除法算式,思考存在着怎样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探究和发现规律;三是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一些数学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那么,“吃透教材”又让我有哪些新的发现呢?主要有一点,我感觉课本上的第一组情境图如果完全呈现给学生好像不大合适,因为学生在引入阶段已经口算出了“猴子分桃”故事中的商,而在这里让学生重新算一遍显得有些多余.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在课堂上,为了让课堂变得有效,甚至高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识,不然的话,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都将成为一纸空话.

其实,现在的老师要上好一节观摩课,不管是课最终上得是否成功或是对得起每一位前来听课的老师和领导,课前的准备谁都少不了. 就拿我上的这一节课来说吧,应该说两周前我就已经着手备课了,说是两周前一点都不夸张. 这两周来,我搜集了网上有的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系的大量资料进行浏览,并且保存下了自己感觉与上课有关的资料以备后用. 网上的东西的确有很多,给人的印象是琳琅满目,良莠不分,总觉得人家的这好那也好,叫人眼花缭乱,犹犹豫豫,举棋不定,究竟选择哪种引入更好一些呢?究竟设计怎样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关键呢?究竟选择怎样的练习设计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呢?

当然,浏览归浏览,借鉴归借鉴,我知道,自己教学这么多年,总不能什么都去原原本本地照搬别人的吧?别人的好的,可以拿来,学一两点,就像课伊始的“猴子分桃”的故事引入,我觉得这个故事用的虽然说是有点夸张,200只猴子,800个桃子,2000只猴子,8000个桃子,有点不够现实吧,不过毕竟是故事嘛,这些都可以理解. 单纯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角度,应该说这样的故事引入还是挺不错的,所以我选择了这样的课程引入. 但是,对于别人的东西我并没有完全照搬来用,比如说,更多的课例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探究分得很细,引导得也很细,我觉得那样做原本也是可以的,可是一想到我们的教学新模式是“引导探究,自主学习”,我感觉引导应该尽可能少一点,对于学生应该放得尽可能开一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所以,在教学第二大环节时,我还是选择了按照课本上的设计,把两组算式同时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自己寻找和发现规律,在这段时间里,我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思维和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如果学生的发现还有什么不足,接下来我还有自己的预设可以补充.

另外,我需要提出的两点是:有时候,我感觉我们的讨论交流有问题,为什么不让学生先静静地自己动脑想一想,而一下子就让学生在老师提出要求之后就大声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呢?就算是天才,就算是学生的才思实在敏捷,也不可能不略加思索吧?所以,我想把学生的讨论交流立足于先是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然后适时地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他们的发现更有个性和新意,我眼中学生的思维应该更有利于创新和创造. 还有一点,就是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挑战性,在这节课上,我想让淘气不断出现,不断和我的学生们挑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教材和教参有了这样的理解和准备,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 是的,我感觉我们这些长期以来一直坚守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现在至少应该有一种潜意识: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找准教学起点,备学生,备自己能上的课,上有自己特色的课,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上一篇:表象,岂能表面上“像” 下一篇:利用有效生成资源 激活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