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时间:2022-07-08 10:11:47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情景—问题—探究—总结—应用”的教学方式被大家广泛应用,对于“问题”这一步,存在单向性问题,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现象:一是教师不断向学生提问,很少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甚至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抑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热情,通常以一句“课后再说”应对提问的学生;二是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掌握,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就应以问题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开展。让学生问题进入课堂,构建高品质的物理课堂。

在一次习题课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例:如果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6 V升高到10 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 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多少?

A.10 W B.1.6 W C.4 W D.0.4 W

有的同学选择0.4 W,有的同学选择1.6 W。

选择0.4 W的学生解释为:

因为P=UI,所以ΔP=ΔUΔI=(10-6)×0.1=0.4W

选择1.6 W的学生解释为:

因为电阻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U1/I1=U2/I2。

即6/I1=10/(I1+0.1)

所以I1=0.15A

I2=0.25A

所以ΔP=P2-P1=U2I2-U1I1=10×0.25 W-6×0.15 W=1.6 W

有的同学就说两种方法感觉都对,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呢?这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

马上就有同学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肯定有一个有问题。

那就请大家思考,哪个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大家进入积极的思考中……

一个同学起来说,第二种方法是用变化之后的减去变化之前的,肯定没问题,那我们就来找第一种方法中ΔP与ΔU、ΔI的关系?

ΔP=P2-P1

=U2I2-U1I1

=(U1+ΔU)(I1+ΔI)-U1I1

=U1I1+U1ΔI+ΔUI1+ΔUΔI-U1I1

=ΔUΔI+U1ΔI+ΔUII

所以,ΔP不等于ΔUΔI

这个问题刚好得到了解决,本来准备进入下一个问题,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选择题这样做太麻烦了。

你有什么好方法啊?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说:因为P=U2/R,U变化了4 V,平方后就变成了16,16乘以变化的电流0.1 A就等于1.6 W。

数字是对的,是巧合还是一种新的方法?

根据这个同学的结果,反过来可以发现他的理论依据就是ΔP=ΔU2ΔI,显然与我们刚才证明的ΔP=ΔUΔI+U1ΔI+ΔUI1不相符合,所以这只是一个巧合,不能说是一种新的方法。不过这位同学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数字之间的这种关系,说明他对数字是很敏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虽然这节课没有按既定的计划把想要讲的类型题讲完,可是在讲这个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问题就立即动员大家解决,大家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保护和鼓励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反而让学生学到了更多,也会更加“亲其师,信其道”!

(作者单位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

上一篇:如何在英语课堂中为学生搭建活动的舞台 下一篇:将音乐融入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