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的课堂更美丽

时间:2022-07-08 09:37:44

动起来的课堂更美丽

小学美术课,是人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副课”,但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它肩负着对学生直接进行“美育”的重要任务。美术的课堂理应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其中“动”就是比较突出的一点,美术的课堂只有“动”起来才会美丽,才会精彩。

一、让眼睛动起来,欣赏美的世界

没有观察,就不会有发现,没有对外界的敏锐的感觉,哪里能有对美的捕捉。让眼睛动起来,才会感知这个世界的精彩,让眼睛敏锐起来,才能发现诸多的美的细节,也只有因为这个世界产生了美的创作的欲望,才会去寻求美的表现形式。所以,美术课的一个很重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捕捉美,善于发现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精彩。

让眼睛动起来,应善于延伸。实际上,有很多美术课的内容都提供了可供欣赏的画面,我们对这些画面要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得,有所获,从而为设计提供最原始也最精彩的范本,为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由此及彼,不断去延伸和拓展。

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拘泥于课内,要引导他们由课内而课外,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捕捉那些生动和精彩。“师法自然”,就是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谁也难以比拟的老师,我们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入大自然,走入生活;就是要求学生从小就要与大自然亲昵,从大自然中去发现,认识到生活的意义。

例如,“江苏古代陵墓石刻”一课,若是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的了解上,那就未免太过促狭,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各种办法,如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去欣赏明孝陵的风光片,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寻找机会去参观游览,没有条件的也可自己去找有关陵墓石刻,看它们的艺术成就,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有所深入。

让眼睛动起来,去发现身边美的景致,去捕捉一切美的因素,这样才能为美术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打下创作的基础。

二、让大脑动起来,驰骋丰富想象

美术的天地,是想象的天地,离开了想象,就不可能拥有精彩。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营造神奇的、富有创造力的画面。那么,如何引导?怎样营造?在“星空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注意了对学生在引导和营造上下功夫。

“星空的联想”是一节需要学生去想象,也必须要促成学生想象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五光十色、瑰丽多姿的星空的课程。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先做一下相关的铺垫工作,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宇宙的一些特点,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能够形成一系列的联想,如由明亮的星星,可以联想到灯光、火把、眼睛、明珠……并由此延伸,灯光里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谁在窥视?明珠背后可能有的故事(图画)?这就让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若是借助多媒体再播放一些科幻片,无疑就给学生的想象继续添油加柴了,同时,教师给予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的一些指导,如此一来,学生的大脑被点燃,创作的欲望得激发,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神奇的星空图便可以呈现在人们面前了。

想象是美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拥有了无穷的想象力,才会拥有创作的精彩。想象力的培养也需要一步步来,要借助教材,依托教材进行。只要想办法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他才可以还你无数的生动与精彩。

三、让灵巧的手动起来,为万物挥毫泼墨

眼睛与大脑的“动”,都是为“手动”这一步来做准备的,看得仔细,捕捉得精彩,想象得丰富都需要借助“手动”这一环节来得以实现,得以飞跃。美术画就是如此,美术的制作也是如此。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手动”的重要,没有手动就没有创造。怎样让学生的手动起来?那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鼓励学生动手做,只要有做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做起来,才会慢慢做得更好,一步步臻于完美。

美术课中的许多手工,都是需要学生手脑并用的,制作“新颖的电脑”,要先寻找材料,然后进行想象,再进行设计,这样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便可以出现在人们面前。而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变废为宝”同样也需要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才能把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合理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的意识也会得以张扬。更多的时候,这些“动”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驰骋想象,用多情的笔去画出大千世界的精彩。让美术课堂动起来,动起来的课堂才会美丽,才会有诸多的精彩呈现。

上一篇:融美育于小学体育教学中 下一篇:小群体学习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