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后的管理:摸索解决KPI

时间:2022-07-08 09:15:25

拆分后的管理:摸索解决KPI

阿里在探索内部组织的虚拟化,如何对公司进行考核就成为一个难题。比如,年初阿里成立了虚拟的数据委员会,把分布在不同事业部中的做数据的人集合在一起,而这是传统的绩效导向文化没有办法做到的。

《创业家》记者见到曾鸣时,他刚和公司高层讨论了KPI的考核问题,怎么认同创新所占的比例?怎么认可跨组织的协同?怎么让很多原来不在考核范围内的内容变成考核的一部分?“传统的KPI肯定不合适,HR体系开始实实在在地讨论KPI考核要怎样变化,它只要一变,整个规则就变了,公司内部的基本环境就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个组织就会往前走。”

在事业部层面,阿里现在已经将GMV和KPI解绑,至于事业部对自己下面的团队考核,则由他们自己确定。叶朋说,马云在和他们Review战略的时候,没问过要达成什么数字,只是他们内部有自己的目标。

邵晓锋用“虚”来形容阿里的考核,而且全部采用案例制。第一,考核创新;第二,考核协同,阿里要建一个生态系统,各个BU之间需要紧密协同与合作;第三,考核“今天和明天”,除了看今天的业务是否发展如预期之后,还要看你在这个基础上为明天做了什么准备。所谓是案例制,“你要告诉我今年哪些是你在自身业务领域所做的创新,并且被市场、用户认可,而不是考核一个数字。”

对于所谓协同问题,郭靖说,以前阿里没有那么强调相互之间的协同和整体规划,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类似聚划算的产品,整个淘宝上面大概有七八家。在成立BU后,类似这样的产品就会以聚划算为核心,向聚划算靠拢、整合。

张宇感受到的管理上最大的不同是,做决策变得更难了,以前事情说做就做了,而现在,很多事情要先达成共识,大家再共同往前走。比如,以前淘宝开年度规划会,只要把关键人叫起来就行,十几个、二十个人就搞定了,而现在因为存在很多关联方,规划会需要召集五十多个人。

曾鸣说,做互联网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对不确定性有高度的容忍度,敢于失控。“原则上没有什么KPI,大家有一个目标,然后奔着目标去干,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反复强调我们是一家Mission、Vision、Value驱动的公司。”

上一篇:未来十年中国基础设施潜力分析 下一篇:把“社会”装进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