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oBoost三级加速 突破存储性能瓶颈

时间:2022-07-08 08:32:10

华为赛门铁克新一代T系列存储系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其高性能。它能满足大型数据库OLTP/OLAP、高性能计算、数字媒体、互联网运营、集中存储等应用的需求,有效保证用户业务的安全性与连续性。T系列存储系统高性能的引擎是什么?那就是TurboBoost三级性能加速技术。

传统存储面临性能问题

随着新业务不断涌现以及企业内部IT系统的发展,尤其是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快速普及,存储系统面临的I/O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单台存储系统的性能出现瓶颈,用户不得不购买新的存储系统,而且还要将一部分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

冷热数据分布不均使得存储的整体拥有成本大幅增加。比如在一个容量为1TB的LUN中,可能只有200GB的数据是某个应用频繁访问的,而另外的800GB数据的访问频率很低。如果这800GB的数据长期占用高性能的存储介质,无疑是一种浪费。

三级性能加速

华为赛门铁克T系列存储系统采用TurboBoost三级性能加速模型,可实现性能的按需稳步提升。

T系列存储系统基于领先的硬件设计及经过全面优化的系统核心软件,即使在使用机械硬盘的情况下,其吞吐量仍可达10GB/s,随机IOPS达到12万,性能比上一代产品提高50%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第一级加速平台。T系列存储系统利用少量的华为赛门铁克自行研发的HSSD,配合内置的SmartCache引擎,可动态监视全局范围内的数据热点,并实时地将热点数据迁移到固态硬盘中,从而达到I/O加速的效果。在理想情况下,SmartCache可将Web这类的应用系统的性能提升6倍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第二级性能加速平台。当应用系统对存储的性能要求节节攀升,以至于机械硬盘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用户可以使用全固态硬盘RAID组来承载业务LUN,以达到极高的I/O性能。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级性能加速平台,即终极加速平台。

软硬兼施

传统SAN存储普遍使用PCIe 1.0内部总线和4Gb FC通道。随着用户对业务系统性能的要求逐步提高,再加上海量数据存储的压力,带宽有限的总线和通道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存储需求。传统SAN存储的后端光纤磁盘普遍采用FCAL环路方式接入,由于协议和性能方面的限制,每个FCAL环路可接入的硬盘数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用户对存储容量的需求。

随着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PCIe 2.0标准逐渐普及。由于系统内部总线带宽的提升,外部通道接口速率的限制也随之被打破,8Gb FC、万兆以太网以及SAS 2.0通道已全面普及。新一代存储系统的后端硬盘通道接口采用SAS 2.0标准之后,其可接入的磁盘容量以及整体性能等均超越了传统FC SAN。

T系列存储系统采用华为赛门铁克自己研发的硬件架构,消除了上一代存储系统的性能瓶颈。它采用新一代高性能64位多核处理器及PCIe 2.0标准,前端主机端口支持4Gb/8Gb FC或1Gb/10Gb以太网(iSCSI),后端硬盘通道端口支持4Gb FC以及6Gb SAS 2.0。

T系列存储系统在缓存管理、队列管理、磁盘管理、RAID及重构管理、I/O路径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全面优化,从而确保将新规格硬件的性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SmartCache二层加速

固态存储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存储介质技术。由于没有机械部件,固态存储的随机I/O性能比机械硬盘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是,固态存储的成本较高,目前还无法大规模应用。如何才能既享受固态存储带来的性能提升,又能节省成本呢?T系列存储系统采用SmartCache技术,利用少量的固态存储即可实现整个系统I/O性能的提升。SmartCache能在后台对来自主机端的I/O访问情况做监控和统计,并且记录那些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地址,然后动态地将这些热点数据迁移到固态存储介质中,使得这些热点数据的访问性能有数倍提升。

SmartCache功能的配置非常简单,只需要在ISM配置界面中针对对应的LUN启用或者禁用SmartCache功能即可,系统会在后台自动根据最优的方式进行加速。

巧用固态存储

对于那些对性能要求极为苛刻的应用环境,或者访问行为没有明显热点而又要求高性能的业务系统来讲,仅使用SmartCache是不行的。此时,用户可使用全固态存储来承载业务。

固态存储本身的性能确实非常高,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固态存储的性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固态存储被用于大型存储阵列时,由于存储阵列的核心软件并没有考虑到后端存储介质会拥有如此高的性能,存储阵列在很多方面的优化是不到位的,当然也就无法发挥出固态存储应有的性能优势,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同一系统中机械硬盘的性能。

T系列存储系统针对固态存储的应用,在缓存与队列管理等方面做了全面优化,因此能够让固态存储阵列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

上一篇:一体化设计让容灾变简单 下一篇:IBM:铺就未来金融智慧之路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