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整体思维方法在解三角函数题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8 08:29:41

例谈整体思维方法在解三角函数题中的应用

整体思维是一种全面地、整体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要求我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视为一个整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对整体结构作适当调整、改造,从而达到找出解题思路或简捷的解题方法的目的。整体思维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整体处理、整体观察等形式来表现。下面,本人谈谈整体思维在解三角函数题中的应用。

一、整体处理

例1 求函数y=3tan(2x+) 的定义域。

分析:这里把2x+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它应满足的条件进行整体处理,问题可直接获解。解:由正切函数的定义可知,2x+≠k?仔+,则x≠+,因此,函数y=3tan(2x+) 的定义域是x│x∈R且x≠+,k∈Z。

二、整体观察

例2 求函数y=sinxcosx+sinx+cosx 的最大值。

分析:通过整体观察,式中含有sinxcosx, sinx+cosx的式子,而sinxcosx可用 sinx+cosx表示出来,因此把 sinx+cosx视为一个整体,引进参数,问题即可解决。解:设 sinx+cosx=t ,则-≤t≤,sinxcosx=.y=+t=(t+1)2-1,当且仅当t=时,即x=2k?仔+(k∈Z) 时, ymax=+。

三、整体求出

例3 若sin(+)=,sin(-)= ,求tancot的值。

分析:把tancot 视为一个整体,从已知条件中构造出关于这个整体的方程,问题即可速解。解:由已知得=,即=。显然cossin≠0 ,分子、分母都除以cossin 得,,解得tancot=5。

四、整体代入

例4 已知tan=+1,求tan3-2tan2-2tan+3 的值。

分析:直接代入求,显然较繁,通过整体分析,发现所求值的式子可用tan-1 表示出来,这样把tan-1视作一个整体代入,从而可化难为易。解:原式=tan(tan2-2tan+1)-3tan+3 =tan(tan-1)-3(tan-1),由已知tan=+1 得tan-1= ,原式=(+1)()2-3=3 .

五、整体配凑

分析:整体配凑就是把所求式子视作一个整体,针对所求式子的特征,为其配上一个恰当的式子,使得这两个式子通过某种运算得到一个有用的关系式,从而使问题获解。

例5 求sin220O+cos250O+sin20Ocos50O的值。

解:设A=sin220O+cos250O+sin20Ocos50O,B=cos220O+sin250O+

cos20Osin50O,则A+B=2+sin70O① ,A-B=-cos40O+cos100O+sin(-30O )=-sin70O- ②,①+② 得:2A=2- ,解得A= ,即sin220O+cos250O+sin20Ocos50O = 。

六、整体设想

例6 证明:在ABC 中,三内角A、B、C 任意两个交换,式子cotA+ 的值不变。

分析:如果将A 、B 、C 任意两个交换,则有3种情况要一一加以证明,显然较繁杂。如果我们从整体上考虑,设想只要能把式子化为轮换式,问题就可全部解决。证明: A+B+C=?仔,A=?仔-(B+C) , cotA+=cotA+=cotA+=cotA+cotB+cotC,而cotA+cotB+cotC 是关于 A、B 、C 的轮换式, 将A 、B 、C 中任意两个交换,原式的值不变。

七、整体转化

例7 已知sin+sin=, cos+cos=,求tan(+) 的值。

分析:复数知识和三角知识联系较多,有些三角问题我们可以整体转化为复数问题求解,这也是一种思路。解:设z1=cos+isin,z2=cos+isin 则z1=z2=1,由复数模的性质得z1 z2===-+i,又z1 z2=cos(+)+isin(+),cos(+)=-,sin(+)=,tan(+)=- 。

八、整体变形

例8 求函数y= 的值域。

分析:从整体考虑,把整个式子变为只含tanx 的形式,即可促使问题获解。解:由原函数可得y= ,整理得 (y-1)tan2x+(y+1)tanx+y-1=0。 tanx∈R, Δ=(y+1)2-4(y-1)2≥0,即3y2-10y+30≤0 ,解得≤y≤3。因此,函数的值域为,3。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整体思维在解三角函数问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事实上,它在解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同样也有广泛的运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只要根据题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注意渗透这种整体思想,天长日久,学生就会逐步领悟到其中的特点及妙用,逐步形成潜意识,这对今后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帮助的。

(通渭县马营中学)

上一篇:谈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评估 下一篇: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