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近体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时间:2022-07-08 07:56:22

“活动近体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 要: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近体原则”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师预期最满意的教学效果,它缩小了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其中活动近体原则,就是鼓励学生参与与英语有关的活动。“活动近体原则”是指教师适时地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寻求发展,在实践中体验英语,在活动中学英语、用英语,真正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中心的理念转变。

关键词:活动近体原则 英语教学 实践

一、英语教学现状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课标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但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学”。凡是学生看得懂的,没有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没有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没有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没有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没有让学生去做。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没有拓展。有的老师即使向这方面努力了,迫于升学应试的压力,也往往放不开手脚,不敢冲破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这种现状其结果既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在英语学习中,仅仅依靠45分钟的课上时间是不够的,语言习得的积累、言语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和重复的过程,要在不断的应用中才能获得,并得到升华。教师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比如做游戏、演话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真正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同时把课外的活动形式带到课堂去,从而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二、活动近体原则概念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

“活动近体原则”是指教师适时地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寻求发展,在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和回味,则很容易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真正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因此,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延伸与拓展,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些延伸与创新表现为对课文主题的再认识,或表现为对教材内容的重新加工……同时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活动近体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让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展的保证。活动既有个体与自我关系的反思、重建,又有个体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实践,是动态开放的学生必须依靠生活所提供的广阔背景时空,与教师、学生、学教内容一起构成课堂学教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学习化社会的学科知识已不是学生可以获得的唯一学习资源,课堂学教必须成为连接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桥梁,成为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策划中心”。

以往的英语课程以语法掌握构成课程的框架,使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尤其是英语教学,学生很少在实际生活中熟练操作和运用英语。语言是重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了一些社会现象。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语言技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活动中掌握语言的诀窍。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表达日常人际沟通交流,感受英语的美好,掌握、适应和参加以英语为语境的生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Earthquakes 一课中,教师可以先使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并结合我国的汶川地震展示地震的场景,并让学生谈谈对地震的认识。其中设计一些活动,比如通过视频音像模拟地震现场发生的情景,让学生演示该如何逃生;或让学生分别扮演成记者和地震受害者,谈谈在地震中的经历与感受等。这时的课堂是生活的舞台,教师是舞台上的组织者和导演。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资源,延伸教学主题。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英文和社会教学生活化”是英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这更明确地告诉我们:生活实践是学好英文,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关键。因此,开发生活资源,整合生活资源,让其变成学生的需要,已经成为改革传统英语教学的迫切任务。为此,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课堂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利用英文课堂和课余时间等,开展英文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将英文与实际结合,加深印象。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Friendship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收集一些有关友谊或朋友的英语谚语和小故事等,和同学谈谈自己最好的朋友,并在课后用英语写一封信给自己的朋友。这样,不仅话题很贴近生活,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融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运用“活动近体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明确设计的教学达到预期的主要目标。

二是教学难度应适合班级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结构。

三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易于想象,促使学生迅速投入课堂学习。

四是联系现实生活的案例要与所授内容均衡和谐,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扩展师生互动产生的“亮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防止出现用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让学生就范的局面。教师应充分运用自身的教学机智赢得学生、塑造学生。创新即意味着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过程,并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教师大胆、巧妙地运用“活动近体原则”进行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Bailey・K・M.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04,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hapter 11.

[2]Ur・P・A.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2000,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Module 16 .

[3]Richards・J & Lockhart・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2000, People Education Press, Chapter 4, 7.

[4]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机械式太阳能热水器溢流报警装置设计 下一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中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