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巨匠旭宇

时间:2022-07-08 02:32:24

旭宇,号白阳,字京东,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大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等职。一级作家。

旭宇,1941年出生于京东玉田县。自幼酷爱书法和文学。1960年开始文学和书法创作。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传统精神,在诗歌和书法两个领域同时耕耘,造诣深宏,收获稔丰,成为当代文坛、书坛大家。他先后出版了《春鼓》、《醒来的歌声》、《白阳吟草》等六部诗集和《旭宇书法精品集》、《旭宇书张南轩诗稿》、《旭宇书法集》等五部书法作品集。在诗歌创作上,其新诗、长诗、古体诗,均有力作问世,独标新意;而在书法艺术上,更是奇峰出世,将诗书碑帖融于笔端,古意直追前贤,领异达于时代。所以,中国文坛泰斗臧克家老先生称赞旭宇是:“融诗为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其书,刚健流丽,自成一家。”

夏至,骄阳似火。六度园茶艺厅里,我们对当代书坛巨匠旭宇先生的采访正在进行,言谈话语之间,旭宇先生对书法创作火一般的热情,时时在感动着我们;平易近人的态度,使我们的采访变得轻松愉快;而当他娓娓谈起人生,事业时,我们又被他富于哲理性的谈话所吸引……我想,这一定就是大家的风范。

记者:您是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大家。您在书法和文学两个领域耕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文坛称您是大家,书坛尊您为巨匠。臧克家老先生也对您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称赞。尤其是先生沟通南帖北碑,融会方圆,形成宽疏纵逸一代新书文书具佳,实为罕见,我们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来采访您,请您先谈谈南帖北碑吧。

旭宇:您过讲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中国书法艺术有两个支柱,即南帖和北碑。南方盛行帖学,北方盛行碑学,并由此分为两大流派。一般来说,帖派笔锋流丽飘逸,碑派则雄奇方朴。南方人过去以帖为主,古人的帖能留到今天的很少,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原作已无,“南帖”以锤繇、羲之的书体为宗师,“杏花春雨江南”,书势秀逸多姿,“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帖可以让你写字时知道线条的来龙去脉,了解法度。碑是从汉代开始的,在北碑中,又以魏碑为奇盛。魏碑为后世的楷书奠定了基础。碑的特点,是阳刚拙朴,魄力雄强,气势浑穆,有燕赵人的慷慨悲歌之势。河北是碑的故乡,“白马秋风塞上”。自唐以来,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帖学”在整个书法历史上占有明显的统治地位。明清时期书体渐趋柔媚,逐渐失去了王书应有的高逸而趋于俗道。明清之间遗臣傅青主提出“四宁四毋”的书学宗旨,反对俗媚;清代有识之士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则直接大力提倡“北碑”,于是北碑逐渐得以复兴。

记者:先生的书法作品,将婉转秀逸、飞翔灵动的南帖与棱角分明、浑厚雄健的北碑完美结合,自成面貌,深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您的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欧洲等国家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先生独特的书体,既有王右军、黄山谷、王铎的奔放多变,又具北方魏碑的雄强高峻。您的书法质地苍劲浑厚,风骨峻利飞动,气势磅礴,形态风云流畅,欹正自然,动静相彰;观之或如云行鹤翔,或如山峦凝重,于点划之间,才情流淌。真可谓人书俱者,艺德双馨。广大读者希望请您谈谈碑帖结合的体会。

旭宇:在碑帖结合上,我只是学习、借鉴了前人经验教训,做了前人已经做过但尚未做完的事情。探索北碑与南帖的融合,中国书法界的有识之士已作了一个世纪的努力。南北朝时期魏碑的出现;形成了雄劲浑厚的北碑与妍美流畅的南帖相辉相映,却又相背相对。至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倡导,魏碑中兴,以致形成“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而写魏体”。而后,先贤时杰们开始了漫长的求索之路。康有为、张裕钊、赵之谦、于右任、张伯英等前贤,或融碑于帖,或融帖于碑;或取碑势帖韵,或取帖势碑骨。碑中或造像、或刻崖、或墓志;帖中或晋、或唐、或宋,各有路数。然以碑势为主,以雄强为本之作占据主流,晋韵渐弱。

我自幼书承家学,曾拜乡里秀才为师,从6岁开始临摹颜真卿书法十多年,从中吸收了古朴大气的书法营养。我的家乡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书法大家,为日后我在书法上的发展提供了榜样和氛围。我从事过老师、地方干部、记者、编辑等多种职业,到全国各地参观了众多碑林,既感受过、南国水乡的山川峻美、风和清丽,也见识过塞外大漠的辽阔无垠,孤烟落日。碑帖结合的道路艰辛,难度甚大。特别是行草书,既要有帖的韵味,又要有碑的筋骨。清末民初,人们极力推崇写碑,但碑帖结合还不完美,就是因为难度太大。从书法艺术创作的角度讲,我认为难度越是大的,你越要坚持,就可以达到别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就可能成为一个大家。反之,比较容易走的路子,你跟着走,就容易邯郸学步、落入时俗。从这个角度理解艺术的发展和创作规律,选择难度最大的正确方向去研究,去学习,去实践,才能显现出高水准,才能达到独一无二的境界。这就是我选择碑帖结合这条艰难之路的原因。我在书法集的自序中写过:“这可能是一条并不平坦之路。坎坷、困惑、乃至孤独,这正是艺术的享受。”不易成功,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我越是刻苦钻研,勇往直前。这样,就可能收到别人不可能收到的创作水准。

记者:先生于新诗、古体诗词、散文诗均有高深造诣。这在书坛上是少有的。在您眼中,是否诗在某种意义上和书法是相通的?如果说书法给了您大河直落的诗的想象。那么是不是诗歌则给了您灵动飞翔的书法羽翅?您谈谈诗歌和书法的关系好吗?

旭宇:诗是无形的书法,书法是有形的诗。但归根到底,文学与诗是书法之本;是书法参天之树扎根之沃土。这就是我对书法和诗歌关系的理解。诗歌使人联想飘逸。直指艺术内核;书法则让人情感静雅,追求平和与高尚。写诗是为情感而写、搞书法也是这样,因为书写能带来愉悦,因为愉悦才去书写。书法有内在韵律,有起伏跌宕,张弛有序,黑白相间,有起首与结局。密可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构思,使书写成为一种诗的抒情。这就是诗意的书法。书法也需要诗的含蓄,需要弦外之音。诗有诗眼,它是诗歌最精华的部分;书法作品也有像诗眼一样闪光的地方,以提升书作的品位。诗书在构思,抒情达意等诸多方面是,致的,相互借鉴与促进。理解诗的美才能懂得书法艺术的美,也才能提高作者的境界与修养。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大家,诸如王羲之、虞世南、坡、黄山谷等都是满腹经纶、饱学之士,诗书合壁,让书艺达到高峰,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楷模。所以在学习古人书法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们在学识上的造诣,使我们书家走得更远,书品更高。

记者:雅俗共赏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您多年潜心于行、草书创作,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重视传统,又大胆创新,雅俗结合,恰到妙处,古朴大气,自成一家。请您谈谈您对书法艺术雅俗共赏的观点吧。

旭宇:书法有法,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突出特点。书法也必须创新。李白的诗你可以抄一遍或数遍,但仍然是李白的诗,不是你的作品。书法不一样,《兰亭序》就是临摹的,仍然是你临的作品。如临得好就是一件珍品,其实目前我 们看到的兰亭序就是唐代书家的临本,亦是国宝。书法的法度,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书写规律,它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书法要和时代同步,要讲传统,讲法度,又要有新意,既要雅,又要俗。俗不是一般的俗,是大众审美的需要。我提倡雅俗共赏。专家说好,群众也能接受。能做到这一点,看似容易,实际上是很难的。书法要与时代同步,在继承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要与时代同步、与欣赏者同步,但不能脱离法度。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书法的语言,如魔方一样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法。依据其法就有了传统,也就有了大众理解的“俗”,不要“法”,一味的标新,就可能脱离开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本,就不是书法了。雅俗共赏实际是传统与创新的最佳结合。书法的最终目的是要给人看的,是要寻觅知音,与更多的读者共鸣是书家的一种企望。

记者:听说先生创作闲暇之余还热爱收藏。收藏给您书法许多启迪,是这样吗?

旭宇:我搞收藏是因为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周易》、《道德经》、《论语》还有佛家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儒释道对我有很深的熏陶,也是我书法创作的灵魂。古老的民族文化(古玩),它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比如一件古玉,是我们的先民经过上百个日夜用金刚砂琢磨,才完成的一件艺术品,她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遗存。欣赏她能使你与先民对话,能让你书艺高雅。热爱书法使我走上了收藏民族文化遗存之路。而收藏与欣赏让我更理解了书法的真谛。

记者:“金石不随波,松柏知岁寒”、“作字先作入”,也许这便是先生在功名利禄面前显示的坦荡心境。去年,您把自己最珍爱的140多幅书法精品捐献给故乡。您还经常资助学校、希望工程、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您的思想境界让我们感动。请您谈谈奉献这个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吧。

旭宇:“德以正气还天地”。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完全全是家乡父老、是人民、是祖国对我的培养和厚爱。有灵性的乡土哺育了我、培养了我。我是一棵树,长在家乡的土地上,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无论开了多少花朵、长了多高,它的根永远扎在故土上。是祖国、家土举起了你,使你高大而有名。因之回报故乡、祖国是自然之理。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奉献。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是为众生、为民为国。奉献是不计报酬的。能够为他人办些事情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交朋友不分老幼尊卑,与朋友共享自己的收获是一种幸福。助人也在助己,自己得到了幸福难道不是收获吗?只有多为别人着想,你才有朋友。友谊是最大的财富,是永恒的快乐。

自己做了奉献的事要忘掉,家乡、人民对你的哺育要永铭于怀。名誉、地位、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我们只不过是时间的一个过客,而真情友谊永存。你想到这些会超然物外。我觉得奉献是书法的本质,也是书法家的最高追求。

上一篇:孙犁 经历了美好的极致 下一篇:傅铎 源于生活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