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至隋唐时期西安地区粟特墓葬祆教艺术研究

时间:2022-07-08 12:32:03

北朝至隋唐时期西安地区粟特墓葬祆教艺术研究

自上世纪开始,我国已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先后发掘了近二十座的粟特人墓葬。这些墓葬当中,以北朝至隋唐时期居多,且出土的石质葬具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历史,其图像具有雕绘精细、内容丰富的特点,同历史上其它出土的文物相比而言,粟特墓葬具有明显的审美与文化风格上的差异。本文将通过石质葬具研究,来对北朝至隋唐时期西安地区粟特人墓葬中的袄教艺术进行分析。

粟特墓当中的袄教特征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是以善于经商知名的粟特人,他们长时期活跃在古代丝绸之路,粟特人群所信仰的袄教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他将人类世界形容为一个恶善相斗的残酷战场,在这场战斗当中,善显然是要赢得战争的胜利的,与此同时,人类也理应同善相一致,反对邪恶,这同我国传统的“人之初,性本善”有点相同。

西安作为我国历代古都,它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在我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土的粟特墓葬在这一地区也最多,除了北齐与隋唐之外,就目前的领土分析,其属于西安市区的大致是出土于北周的康业墓、安伽墓和史君墓。本文将基于石质葬具上的纹样的描述来对栗特墓当中的袄教艺术加以详述。

首先,从人物类型上面来看,墓葬雕刻当中主要出现了四类人物,分别为深目高鼻,具有浓厚西域色彩的粟特人、蓄发骑马的突厥人、人身鹰足的祭司者以及深目高鼻光头神祗,在这些人物当中,特别是身着胡服、大部分为短发的粟特人,与同期的汉族文化体系相比而言,它们是不可能出现的,具有浓厚的高加索人气息,这可用来判断粟特人来源。除此之外,墓葬当中还出现了动物善恶的化身,在这些动物化身当中,狮子充当了恶神,而鱼、狗等动物则等同于善神。在这些雕刻当中无论所出现的是人身鹰足造型的祭祀者,还是狗、鱼马兽、骆驼的善神化身,狮子恶神化身以及带有头光的神祗,它们都是粟特传统文化体系当中对于人的力量的一种神化表现,这从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栗特人对于袄教的一种信仰。

其次,从石质葬具上的豪摩树纹样来看,它是伊郎传统文化当中一种被神化的树木,琐罗亚斯德教将其融入了袄教文化当中,根据袄教教义,做 “白豪摩”最为重要的材料就是豪摩树,与此同时,这种“白豪摩”据传是一种全能药物,可以医治所有的病痛,所有复生者都恰巧会享用此种饮品。豪摩树纹样的出现带有栗特墓人浓郁的袄教特色。

概述粟特墓葬雕刻纹样当中的汉化特征

如前所述,粟特人的东近过程,为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古时代传统东亚文明作出了不朽贡献,同时也在长期的东西方文化接触当中,深受汉文化影响,在其墓葬纹样上带有一定的汉化特征。

首先,从雕刻的配饰与细节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多采用连珠纹。在粟特墓当中有一些纹饰与细节的出现,而这在这些图式的雕刻当中,又往往以连珠纹理为主。根据相关资料表明,连珠纹来源于中亚地区,以此我们可以确定粟特人身份来源即为古波斯后裔,但从其作用以及内容方面来考量,却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它们都是地道的中国货。

其次,在这些粟特墓当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兽首的出现,特别是康业墓当中两侧还各雕刻了一条龙,这应该是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的造型,是汉族文化对其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之一,具有辟邪或者是震慑之类的功效。就学界来看,栗特墓葬与中原传统文化之间无法切割的关系已得到广泛认同,特别是其中的祭司与火坛图像,深刻彰显了中华文化,是栗特墓汉化的结果。

再次,无论是从康业墓还是安伽墓来看,西安地区粟特人在其对于袄教的崇拜意识的过程当中,其所雕刻的图案大多都以出行、善恶斗争、狩猎、祭司以及宴饮相关的内容为主,且其构图手法都是事先在墓壁上进行白灰的粉刷,方便于直接作画于白灰之上。学者认为,这此图案可能是当时北周上层生活的真实写照,事实上也是当时粟特人汉化生活的一种真实反应,它们一部分来源于但也有对墓主生前的一种纪念与期盼。再者,在长期的中原进程当中,汉族文化对于栗特人的影响也极深,比如他们墓葬当中的拄仪刀武士、埋葬习俗等,都是长期汉化的结果。而墓葬当中出现的所有祭司等形象,则是栗特人信俸袄教的结果,事实上等于神鸟的一种具体化呈现。除此之外,无论是从石刻图案还是墓上面的壁画来看,栗特墓都似在力争以墓葬为中心,朝着两边延伸之状,这是一种对称轴的关系,这种对称性也是业界所公认的。

总的来讲,作为中亚地区的传统民族之一,粟特人在我国历史上一度起到了联结东西方文化与传播的纽带,他们是中西方历史的使者,他们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古丝绸之路的产生与发展,也奠定了其在华夏历史文明当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作者简介:徐梦婷(1992-),女,陕西省西安人,职务:本科在校生。

本文是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计划项目研究课题,项目编号:0865

上一篇:涂鸦装饰艺术在主题餐饮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解析《马庄的风云人物》中人物形象蕴含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