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钆塞酸二钠注射液增强对肝脏结节诊断价值

时间:2022-07-08 09:07:06

MRI钆塞酸二钠注射液增强对肝脏结节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探索MRI钆塞酸二钠注射液(普美显)增强对肝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的7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影像检查(CT动态增强或MRI动态钆剂增强)和MRI普美显增强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的灵敏性、特异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普美显增强的特异性(95.8%)明显优于常规影像检查(91.6%);MRI普美显增强的灵敏性(91.3%)明显优于常规影像检查(84.8%);MRI普美显增强的准确性(94.3%)明显优于常规影像诊断(88.6%)。结论: MRI普美显增强能提高对肝脏结节诊断的准确率,具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MRI增强; 肝脏结节; 肝细胞癌; 普美显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060-02

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病变,具有难以治愈的特点。普美显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的靶向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具有能被正常肝细胞识别的功能[1-2]。对于小的肝细胞癌或早期的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对于肝脏结节多步癌演变过程的鉴别,也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3],对于临床肝脏结节的诊断有较大价值。由于钆塞酸二钠注射液(普美显)进入我国时间较短,临床使用和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MRI普美显增强对肝脏结节的诊断,希望能对MRI普美显的临床使用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的70例临床诊断或其他诊断手段拟诊断为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本次研究均在患者和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得到笔者所在医院伦理会的审核和批准。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0~69岁,平均(46.89±10.0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影像和MRI普美显增强两种手段的检查。常规影像检查包括CT动态增强或MRI动态钆剂增强。普美显增强MRI检查:磁共振检查采用东芝1.5T扫描仪,在普美显注入20 min后进行扫描。扫描的序列为:T1WI压脂,TE 1.7 ms,TR 3.5 ms;扫描时间为17 s;扫描的厚度为3 mm,矩阵为256×256;反转角为12°;扫描范围为:膈顶至双肾的下极。以速率2 ml/s的速度注入10 ml造影剂,在注射后的15、55、90 s进行扫描,20 min后获取图像。

1.3 观察指标

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4],敏感度=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漏诊=假阴性/(假阴性+真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字2检验,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的方法,对等级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MRI普美显增强的诊断结果

患者经MRI普美显增强检查发现:病灶大小为0.8~3.0 cm的结节98枚,诊断肝脏转移瘤10例,退变结节8例,肝细胞癌30例,肝腺瘤2例,再生结节8例,肝血管癌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

2.2 常规的影像检查结果

患者经常规的影像检查发现:病灶大小为0.8~3.0 cm的结节59枚,诊断肝脏转移瘤6例,退变结节4例,肝细胞癌15例,肝腺瘤2例,再生结节6例,肝血管癌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

2.3 两种诊断手段对比

将病理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影像诊断和MRI普美显的表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70例肝脏结节患者中,诊断出肝脏转移瘤12例,肝细胞癌32例,肝血管癌7例,肝腺瘤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退变结节5例,再生结节9例。常规的影像检查的结果有真阴性22例,假阴性7例,真阳性39例,假阳性2例;MRI的诊断结果有真阴性23例,假阴性4例,真阳性42例,假阳性1例。

对常规的影响诊断和MRI普美显的表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MRI普美显增强的特异性、灵敏性明显优于常规影像诊断,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是常见的多发病,以弥散性增生、肝脏纤维组织慢性为特点,导致肝细胞结节和肝脏结构病变,由良性再生结节(RN)发展到发育不良性结节(DN),最后发展为肝细胞癌(HCC)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优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不足5%,早期发现小肝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关键。

肝硬化结节是否发生恶变,肝脏动态增强期强化是关键,这种方法对MRI的要求非常高,普美显能够将肝细胞特异期和动态期完美结合起来[5],提高了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特别是对于小于1 mm的病灶检出,而且提供较多的病灶消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6]。在本次研究中,普通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为88.6%,MRI普美显增强的准确率为94.3%,明显优于普通影像的诊断结果,得到与临床相似的结果。

普美显可以反映病灶组织学水平的信息,在良性的肝硬化结节中,肝细胞的特异期图像中具有正常吞噬功能的肝脏细胞的表现与正常的肝细胞相似[7],而在恶性的结节中,病变对肝脏细胞正常的吞噬功能造成损伤,病变区肝脏细胞对普美显的吞噬率远低于周围正常组织的肝脏细胞,这样就在肝脏细胞特异期图像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提高了对病灶定位的准确率[8]。普美显的弛豫时间较短,信号强度较强,从而增强了对某些组织的图像的对比。普美显特有的EOB基团,能使正常肝脏细胞摄取大约50%的普美显,对肝脏的特异性较高,团注10~20 min后,就可以获取肝细胞的特异性图像,在临床使用中,通过优化序列,在肝脏的检测中使用普美显,整个检查过程仅需20~30 min,扫描的时间没有明显加长。在本次研究中,常规影像诊断的灵敏性为84.8%,特异性为91.6%,MRI普美显增强的灵敏性为91.3%,特异性为95.8%,明显优于常规影像,得到与临床相似的结果。

综上所述,普美显能提高对肝脏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具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利利,李梅.普美显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7):938-943.

[2]徐晓雷,倪晓明.动态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2,38(6):694-696.

[3]王梅,张龙江,卢光明,等.肝硬化相关结节的MRI研究与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35(5):29-34.

[4]梁碧玲,杨绮华,李勇.影像学技术用于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诊断价值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9):733-739.

[5]郭冬梅,刘惠,邵莹,等.基于纹理特征的多序列MRI的肝硬化识别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7):1105-1108.

[6]曹捍波,张,严金岗.MRI、DSA和碘油CT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5):377-380.

[7]舒健,赵建农,罗银灯,等.增强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脏血管直径的变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8):1554-1558.

[8]赵爽,李彩英,高凤霄,等.3.0T磁共振波谱及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3):344-347.

(收稿日期:2015-08-07)

上一篇:漫长的单身,冰冷夜漆黑 下一篇:我院乳腺病变MRI漏诊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