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代之“痒”,那些年跟着苹果一起赚钱的中国企业

时间:2022-07-08 03:41:25

7代之“痒”,那些年跟着苹果一起赚钱的中国企业

iPhone7,苹果第三次没有给大众带来“惊艳”。与前两次相比,更糟糕的是,iPhone 7前,苹果经历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连续两个季度销量下滑。人们都说爱情有七年之痒,而苹果和它的消费者之间则正在经历着一场七代之“痒”,那些苹果产业链上跟着它一起喝汤的兄弟企业也多少感受到了寒意。

虽说iPhone 7新机亮点不多,但却在预订阶段创造苹果系列手机有史以来销量的新高。美国移动运营商T-Mobile称,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的订单量达到iPhone 6的4倍,而iPhone 6是之前苹果最热销的机型。另一家电信运营商Sprint也表示,新iPhone前3天的平均预购量相比去年同期暴涨375%。在中国市场,蜂拥而至的“果粉”不仅在预售当天使得官网陷入短暂瘫痪,而且在9月16日新机正式发售时,依然掀起了年度排队购机热潮。

iPhone 7订单量的剧增,一举扭转了市场上的所有负面情绪。iPhone7预售前,由于市场普遍对它销量信心不足,苹果的股价连续走低。不过,随着订单量的节节升高,苹果的股价也一路上涨,在正式订购的一个星期内,苹果股价累计上涨11%,创下2011年10月以来单周最大涨幅。

然而,iPhone 7的意外爆红,依然无法掩盖它今年以来持续的低迷状态。iPhone 7前,苹果经历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季度销量同比下滑,市场份额正在被华为、OPPO和vivo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所蚕食(图1)。人们都说爱情有七年之痒,而苹果和它的消费者之间则正在经历着一场七代之“痒”。

从创新之王到赚钱机器

创新乏力,是苹果近年来面临的最多指责。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Technology的设备和生态研究总监尼尔・沙(Neil Shah)表示:“如果苹果不能够在硬件上加快创新速度,不能像它的竞争者一样每一年甚至每6个月就推出新的功能,它就会落后。”

毕竟,苹果第一次在智能手机行业亮相便以颠覆者的形象出现。创新,是乔布斯时代iPhone的最大标签。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从第一代iPhone到 iPhone 4,不管是外观上的改变还是技术上的创新,都引来手机行业竞争对手的争相模仿,但却从未被超越。而iPhone 7的那些新功能,其竞争对手都已经早一步配备了。

创新基因弱化的诟病,从库克接手乔布斯之日起就已开始。但事实是,虽然乔布斯迎得了市场神一般的推崇,但却是库克让更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iPhone。Jackdraw Research最新研究显示,苹果迄今卖出的10亿部iPhone中,有87%是在库克时代卖出的。同时,也是在库克的带领下,iPhone顺应潮流迈入大屏幕时代,让iPhone成为公司的绝对拳头产品,也让iPhone更加赚钱(图2、图3)。

2011年9月,苹果库克上任后的第一款手机iPhone 4S。虽然这款手机依然打上了乔布斯的深深烙印,在外观设计上延续前作,但在软硬件上都进行了较大的提升,而苹果也正是从iPhone 4S开始,将诺基亚在手机行业的霸主地位取而代之。

在库克的带领下,2012财年,苹果手机销量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25亿部,收入为786亿美元,对公司收入贡献超过半数,而公司净利润也大幅上涨至417亿美元。市场调研机构Canaccord Genuity的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iPhone掳走了整个手机行业80%的利润,而它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仅为8.1%。

2014年9月, 4.7英寸屏幕的iPhone 6把苹果推向一个新的巅峰。受益于大屏幕手机的热销,2015财年iPhone销量达到创纪录的2.31亿部,收入为1550亿美元,占苹果当年总收入的66.34%,净利润再次攀升至533亿美元。《财富》统计显示,iPhone以17.2%的市场份额,轻松囊括全球手机行业91%的利润。

如果说,创新是乔布斯时代iPhone的标签,那么超级赚钱,无疑是库克时代iPhone的最佳注解。

与iPhone的销量与盈利能力同步攀升的,还有苹果的市值。iPhone上市前的2006年年底,苹果的市值为728.8亿美元。到了库克接任前的两个星期,苹果市值首次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美国市值最大的公司。自2013年8月后,苹果便稳坐美国市值最大的公司宝座。2006年以来,苹果的市值最高翻了10倍,是美国首个突破7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并于2015年4月28日达到7750.8亿美元的峰值(图4)。iPhone7当天,苹果股价上涨0.63%,市值为5839亿美元。巧合的是,当天市值是2006年底苹果还未iPhone时的7倍,而同期纳斯达克指数的涨幅为118.77%。

由晴转阴的中国缩影

iPhone7和iPhone 7 Plus时,已经跃升为苹果第二大市场的中国,依旧是首发国家,可iPhone的七代之“痒”同样在这片土地上演。

苹果多年来保持的稳步增长在进入2016年后戛然而止。2016年二季度财报,营收和利润均不及市场预期,营收更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下滑,被市场视为iPhone面世后的最差财报。而7月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当季净营收为423.58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96.05亿美元,其中在过去几年增速最快的大中华地区营收更是大幅减少33%。

iPhone诞生之初,中国市场远不在乔布斯的视线范围之内,尽管iPhone由富士康在中国内地组装,但苹果还没打算进入中国市场。媒体盛赞的“上帝手机”主要以水货的方式流入中国市场,但与海外粉丝提前一天排队抢购的场面相比,售价高达万元、电池不可更换、内存不可扩展、系统不支持中文等特点,让第一代iPhone在中国备受冷落。

第二代iPhone 3G面世,中国内地仍不在苹果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首发之列。直到2009年10月30日,与中国联通合作的iPhone 3G终于在1年后登陆中国内地。然而,“”版的iPhone让中国用户郁闷不已,且此时的美国市场已开始销售新一代的iPhone 3GS,更多的iPhone以水货的方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iPhone的中国粉丝逐渐壮大。在苹果2010年的财报中,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亚洲太平洋地区营收只占苹果收入的13%。

iPhone 4时代,中国内地和首发国家/地区的间隔缩小到3个月,此时的iPhone已是“一机难求”。在北京的三里屯苹果门店,黄牛为了抢位置不惜拳脚相向,最终店铺为了维持秩序被迫关门停售。至此之后,iPhone在中国内地市场受到的追捧已经无需多言。

受形势驱使,苹果在2011年财报中第一次把大中华地区的财务数据独立拿出来核算。尽管不是iPhone的首发国家,大中华地区的营收仍然占到苹果收入的11.72%,仅次于美国本土的35.39%,一跃成为苹果在海外的第二大市场,同时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场。

2013年末苹果与中国最大的电信服务商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协议,为苹果开拓中国市场打开了更宽广的入口,中国市场对苹果的重要性开始突显。2013年9月10日,苹果首次把中国内地纳入iPhone 5S和iPhone 5C的首发国家。到2015年,大中华地区的营收达到587.15亿美元,增速高达84%,占苹果总收入的25.1%(表1)。

如今,这个全球第二大市场也开始尽显颓势,不得不让苹果揪心。在本土品牌的夹击之下,苹果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IDC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四的厂商都是本土品牌,其中华为以17.2%排名第一,随后是OPPO、vivo、小米,苹果的市场份额在去年同期是11.9%,如今已跌至7.8%。

一起喝汤的产业链兄弟

苹果的日子不好过了,产业链上的兄弟又是何种境遇呢?

苹果带来手机行业的革命,不仅让自己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同时也带动一大批跟随苹果喝汤的企业壮大(表2)。据悉,苹果在全球的供应商已达到600多家,从芯片、显示器、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到Mylor/Carton/Screw/Label等小料件,无一不是由资本雄厚的企业代工,包括富士康、三星、夏普等巨头,都是苹果供应链上的一员。苹果的兴衰,或者是技术上的更新换代,都会对这些兄弟企业带来重大影响。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防护面板及盖板行业的领先企业,蓝思科技主要为苹果供应视窗防护屏,从第一代iPhone开始,就与苹果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2015年,蓝思科技登陆创业板,而在此前3年,其对苹果的销售额分别为53.57亿元、68.78亿元和82.52亿元,占其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0.52%、48.77%和48.40%。可以说iPhone成就了今日的蓝思科技。然而,随着苹果过去1年的销量下滑,高度依附于苹果的蓝思科技2016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大幅下滑,分别达到34.66%和63.92%。

好在,蓝思科技并非没有后招。一方面其加深与国内消费电子厂商的长期合作,2016年上半年产品内销收入占比较2015年全年提升8.7个百分点,而苹果对销售的贡献则从48.40%下滑至34.29%。另一方面,则是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扩大在中高端防护屏市场的优势。其多年研制的升级品3D曲面玻璃应用具有更好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更高的利润率,而下一代iPhone有大概率将采用曲面玻璃应用,届时蓝思科技也有望跟苹果一起走出业绩低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胜华科技曾因为是苹果触控面板的供应商而无限风光,但却没有跟上苹果技术更新的脚步。2014年,由于无法为苹果提供新型内嵌式触控屏幕技术,失去苹果订单的胜华科技被迫退出触控面板制造,最终黯然倒闭。

同样是靠“吃苹果”发家的安洁科技,目前依然是苹果的供应商之一,与蓝思科技相比,它已经更早地开始了“去苹果化”,依靠多年的积累逐渐减少对苹果的依赖。以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为依托,安洁科技与一批国际品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关系,除了苹果外,微软、NEST、华硕、索尼等企业都是它的客户。

在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安洁科技不断开发国内智能手机客户及新能源业务订单,以减少苹果对公司业绩的影响。2016年上半年,安洁科技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02.55%,在同期iPhone销量不振的情况下,安洁科技的“去苹果化”成效开始展现。此外,安洁科技正在为特斯拉的储能系统开发试验零部件,并有望进入特斯拉的供应商体系,汽车电子业务将成为安洁科技成长新引擎。

可以预见,如果苹果的日子继续“不好过”,那么它的产业链兄弟也许会有更多加入到“去苹果化”阵营。

上一篇:学习没效率?可能是生物钟在作祟 下一篇:老师,让我给您画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