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时间:2022-07-08 02:28:36

刍议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摘要:在市政工程路面的施工项目中,路基基层的施工质量是决定市政工程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笔者从市政工程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几项参考指标以及提升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工艺的策略等方面对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前言:市政公路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项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对于市政公路路面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和问题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因此加强对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市政工程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

1.1离析问题。沥青混合料在使用期间会出现离析现象,造成材料内部的组成配合不均匀,降低了沥青材料的性能。如:级配离析问题中,是因为粗料集中区、细料集中区的分布不均匀,导致混合料搭配密度不均匀。纵向离析问题是沥青施工的常见的问题。

1.2硬化问题。硬化多数是由于材料配合比控制不当所致。公路路面施工时需用到混凝土、沥青两种材料,而两者之间的配合比不合要求时则会造成路面硬化问题。如:混凝土多、沥青少等配合情况时,容易使路面出现沉陷、膨胀等问题。

1.3侵蚀问题。对于路面基层而言,其构成材料主要是水泥、砂、石等原始颗粒细料。这些材料在铺设之后难以抵抗雨水的冲击,由此引起各种侵蚀问题而破坏了材料的紧密性。如:在雨季施工中,路面基层铺设好的材料会受雨水冲刷而变得松散。

2.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几项参考指标

2.1自然土。自然土是路面基层的基本材料,控制好自然土的质量能够保证沥青路面铺盖的密实性。此环节可以结合试验分析,如:施工人员可以对自然土的颗粒状况分析,土质颗粒越细,回弹模量越低,砂性土回弹模量高。这种自然土材料是最理想的,能满足路面基层的使用要求。

2.2含水量。基层施工选择的材料要保证含水量处在标准范围内,这是为了避免水分蒸发引起路面收缩。现场负责人要指导技术人员对基层铺设材料含水量严格控制,对含水多的材料需晾晒风干后使用。同时,施工阶段要尽量避免雨淋、暴晒,严禁砂、石、水泥材料水量增多。

2.3密实度。沥青路面基层的铺设是路基质量的保证,密实度能够体现公路路基各个层面的密度状态,由此推断出基层结构的强度是否符合工程标准。在路基施工阶段,作业人员要综合检测路基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铺设路面基层材料时应严密压实。

3.提升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工艺的策略

3.1优化施工工序,提升建设水平

基层施工处理中,摊铺环节尤为重要,对后续的基础处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选择优质的摊铺设施。例如,应用高精度熨平摊铺机械,提升预压处置密实性,进而优化路面整体平整性。在摊铺处置宽度以及拱度满足路面设计标准,同时横坡等同,则可应用一次整幅的摊铺处理方式。倘若路面角宽以及横坡产生变化则应进行分幅的处置摊铺。可将路面纵向上的中心线作为中缝,进而明确摊铺施工作业的总体宽度。倘若条件允许,可应用两台施工摊铺设施进行前后梯形的处理。两摊铺机械施工作业相隔的距离不应太长。应尽量应用全厚以及全幅施工摊铺处理方式,预防分层摊铺各层结合形成不良影响。一旦基层设计整体厚度大于三十厘米,摊铺设施以及压实机械其操作能力将受到限制,因此可依次序实施分层次的处置摊铺。上层以及下层摊铺应控制好适宜的间隔,进行上层摊铺施工,则下层应确保表面的洁净,同时具备良好的潮湿度,进而有利于各层实现良好的结合。

为确保各类混合料的优质结合、密实耐用,应做好碾压处理,应向混合料施加一定的动压力。可应用振动压路设施、组合机械实施施工处理。操作流程为,初步压实、复压以及终压处理。初压以及终压可应用相同振动机械,初压阶段应用静压封面处理,而复压施工可利用轮胎压路机械,确保混合料整体表面优质密实。终压施工处理,为应对摊铺以及复压过程中形成的拉裂纹与轮迹,可应用大纲轮压路设施。摊铺混合料后,其水分会逐步蒸发,令粘稠性有所增加,并影响材料碾性。为此应快速的施工,避免处置不及时造成的压实度欠缺以及混合料硬化效果不佳问题。另外,为确保整体公路路面强度,应降低施工段总体处置长度,令摊铺路面尽快进行压实处理。倘若施工段较短则会引发压路机设施不断换向的问题,并令压实接头增多,对路面匀称平整性将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应确保施工段达到强度耗损标准的最大距离。

依据路面基层处理施工的效率时间进行计算,一般以四十五分钟处置摊铺距离为宜。施工阶段中,压路机设施不应位于工作面之上进行急转或掉头与刹车操作,进而有效预防对路面平整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路面施工处理的接缝环节尤为常见,涵盖干接缝以及湿接缝。后者为新老施工料的连接方位,应位于前端预留三十至五十厘米距离暂时不进行压实,待同新铺混合料一同进行施工处置,确保接缝压实性以及良好的平整性。对于干接缝可应用导木法进行处理,应确保接缝整洁干净、良好密实,同中线垂直。进行新混合料处置铺设时应进行有效的洒水湿润处理。路面基层施工还应做好湿养处理,确保公路路面具备良好的强度水平。养护阶段中,不应进行洒水车直接对向公路表面进行喷洒,预防将路面吸料冲下。可应用土工布进行表层的良好覆盖,并位于覆盖物之上喷洒雾状水,还可进行低压浇水处理,强化边角缝优质养护。

3.2完善技术策略,提升施工处理效果

公路施工路面基层处理中,应完善技术策略,方能提升实践效果。应确保基层具备良好的强度,能够耐受通行车辆荷载不断影响,在预定标准轴载影响下,基层不会发生残余变形现象,或引发剪切以及疲劳破坏。因此,应保证路面基层符合技术标准,在所需厚度基础上,应提升材料强度,即令其具备优质的承载比、抗剪切性能、回弹模量以及抗压水平。同时,基层刚度应保持与公路面层的良好匹配,倘若面层以及基层刚度具有较大差异,会令面层在显著的拉应力影响下快速开裂。沥青路面施工,则应优选稳定结合材料,例如选择水泥以及石灰粉煤灰等材料进行良好的处理。另外,应适宜控制基层厚度,可应用高强度、高承载性能基层,满足沥青薄面层的施工处理需求。

公路沥青面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尤其应用初期阶段更为明显。在降雨季节则会令表面水渗透至基层以及底层之中,或从路肩以及结合部位渗入结合层。倘若路面层有裂缝,则会令表面水渗至结构层内,导致其过于潮湿。高速行车影响下,则会形成高压水,产生对基层顶部的冲刷作用,令板下出现脱空,甚至是破碎或断裂现象。在潮湿环境影响下,还会令含土量大、塑性指数高的公路基层以及底基层含水总量增多,影响整体强度水平,令路面较早衰老破坏,刚性路面形成不良破损。为此,应采用具有良好水稳性能的施工材料进行公路路面基层以及底层的科学处置。一般来讲,水泥粒料具备优质的水稳性,其次石灰粉煤灰性能也可。应依据施工企业整体能力水平、环境地域状况、运输采购条件进行优质的选择与处理。

3、结语

总之,为优化提升市政工程路面建设整体水平,我们只有明确路面基层处理重要性,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优化施工工序、完善技术措施,方能真正优化公路路面基层平整性、承载性、密实性,畅通交通运输,创设显著效益,延长公路工程服务应用寿命,并实现健康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东甫.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09(6).

[2]包洋昊.试论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

[3]廖和猛.浅谈公路工程路面基层填隙碎石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5).

上一篇: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高填方路基的沉陷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