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60%

时间:2022-07-08 01:42:14

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60%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

・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

・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关键数字(到2020年):

・ 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 2.5%以上

・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以上

・ 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 30%以下

・ 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 进入世界前5位

・ 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 进入世界前5位

关键数字:15

纲要涉及的时间段,从2006年到2020年

解读:科技部研究中心创业投资研究所所长 房汉廷

这个时间段是从“十一五”规划的开始到“十三五”规划的结束。其一,未来15年,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区间,是社会各种矛盾的多发期、凸显期,同时也是机遇期。如果顺利通过这个时期,我国就能顺利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如果不顺利,就可能呈现出拉丁美洲国家的形态。其二,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三,中国有望在2020年实现和平崛起。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压力,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些都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解决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从要素驱动到技术/创新驱动的转变。

关键数字:2.5%

纲要提到,“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解读:科技部研究中心创业投资研究所所长 房汉廷

研究开发投入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投资,具有超前性。从国际上来看,按照统计规律,一个创新型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另外,当一个国家的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时,这个国家才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2%是个临界点。芬兰的这个比重是3.5%,韩国是3%。低于2%,则这个国家基本处于老系统的维持状态,基本不具备创新能力。

在我国,这个比重目前是1.23%,有望在2006年实现一个跳跃式增长,然后进入稳定增长的状态。2020年时,中国的资源将更紧张,对创新的要求也会更高。如果预期目标实现,中国将在2020年年基本成为创新型国家。2.5%是一个并不难实现的目标。我们看到,南方的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在主动地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

关键数字:60%

纲要提到,到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解读:科学技术部部长 徐冠华

我们现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自主创新,是由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所决定的。我们现在提出来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20年的40年里,中国的GDP平均增长率都要超过7%。经济增长率有两个很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是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还有一个是投资率。我们现在如果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意味着从现在起,如果保持目前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就是39%左右的水平,我们的投资率必须有大幅度的增加,至少要达到52%的高水平,而这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我们的投资率保持在目前40%的水平,都已经算是很高的了。那么,我们只有把科技进步贡献率从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60%,才能够达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

关键数字:30%

纲要提到,到2020年,“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解读: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和产业化司司长 廖小罕

科技竞争力排在我国前面的国家,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科技上的对外依存度都在30%以下,而我们国家目前的对外依存度是60%左右。

60%数字背后显现出的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不足,这样的后果便是我国在经济上、国家安全上、国际贸易上都要受制于那些科技实力高于我们的国家。所以,我国首先要自主创新战略,力争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自动权。自主创新也分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后创新三种不同的方式,而不是一定要完全从头开始研究。我们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利用科技资源,形成国际化研发体系,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规模。只有对外依存度数值降低,我们才可以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上重要环节的制控权,并最终落实到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上。

关键数字: 5

纲要指出,到2020年,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5位。

解读:

创新产出高是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世界公认的20个创新型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占到全世界的99%。和一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国家相比,中国虽然已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但离创新型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据了解,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共受理了17.3万项专利申请,其中本国人的申请达到53%左右。单就信息产业而言,本国人的专利授权量占总量的22%~30%。过去的三、四年是信息产业专利申请数猛增的一个阶段。

国务委员陈至立曾经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指出,我们要抓住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充分表达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注。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时间发展,达到本国人专利授权量世界第五的目标是很有希望的,情况理想的话还可能达到第三或第四。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创新型国家,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和技术产出国之一。

关键数字:5

纲要指出,到2020年,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进入世界前5位

解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赵新力

目前,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3年保持世界第5位,但论文的被引用数在世界排名刚刚从第18位上升到第14位。论文是展示科研成果的最快捷方式,也是国际上了解同行进展的主要渠道。“被引用数”则是最直接、最简洁地体现国际学术界认可程度的指标。

十五期间,我国在国际上能够被检索收录的论文总篇数(包括EI、SCI、STP、ISTP等)在整体上不断向前推移。目前在科技论文发展的道路上,主要的问题是受语言的限制。学术界应该共同创造更好的英文发展环境,培养国际上认可的精品期刊,在国内更多地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提高科研人员用英文发表文章的能力和驱动力。

说这个目标没有挑战是不对的,但是按照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程度、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程度和目前工作的加速度,我们对实现这个目标还是充满信心的。

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其在中国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中将扮演怎样的重要角色?透过纲要的总体部署中的关键数字,我们看到信息产业的重要作用和位置凸显出来:

重要性1:

11个重点领域中,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其中之一

重点领域的含义: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

重要性2:

68项优先主题中有7项属于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优先主题含义: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

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瓶颈制约,提高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有利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7个优先主题:

1. 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2. 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3. 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4. 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5. 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6. 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7. 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图1 信息产业在优先主题中的比重

重要性3:

16个重大专项中,4个与信息产业直接相关

重大专项含义: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与信息产业直接相关的4个重大专项:

1. 核心电子器件;

2. 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3.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4.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图2 信息产业在重大专项中的比重

重要性4:

27项前沿技术中,有3项属于信息技术

前沿技术的含义:是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

1. 智能感知技术

重点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语言和动态图像的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技术。

2. 自组织网络技术

重点研究自组织移动网、自组织计算网、自组织存储网、自组织传感器网等技术,低成本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个性化人机交互界面技术,以及高柔性免受攻击的数据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安全系统;研究自组织智能系统和个人智能系统。

3. 虚拟现实技术

重点研究电子学、心理学、控制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设计、实时分布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技术,研究医学、娱乐、艺术与教育、军事及工业制造管理等多个相关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

图3 信息技术在前沿技术中的比重

重要性5:

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其中之一与信息产业密切相关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含义:根据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和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选择能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可促进我国持续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具有优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的突破,可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重点跨越。

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其中的量子调控研究与信息产业密切相关

1. 蛋白质研究

2. 量子调控研究:以微电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将达到物理极限,对信息科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必须寻求新出路,而以量子效应为基础的新的信息手段初露端倪,并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焦点。量子调控就是探索新的量子现象,发展量子信息学、关联电子学、量子通信、受限小量子体系及人工带隙系统,构建未来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具有明显的前瞻性,有可能在20~30年后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3. 纳米研究

4. 发育与生殖研究

图4 信息产业在重大科学研究机会中的比重

网友评论

网友一:首先我要说,我本人也是干机械的,看了这个帖我快要流泪了,看着工厂中一个个外国名牌我心痛啊。每当我看到外国车时,我的心里是愧疚,对不起大家的感觉,因为我是搞制造的,可我知道咱们祖国连汽车外壳的曲面精加工都困难,更甭提发动机了。快点懂事吧,醒醒吧,别再沉迷于GDP又增长了,你看看咱们制造的产品的质量,心痛啊!

网友二:愿望是好的,实现目标靠的是人才和管理技术,的方式已经不现实了。

网友三:请创造一个以创新为荣、抄袭盗版为耻的文化,一个奖励创新、保护创新者权益的制度,一个公平透明的核查机制。

网友四:这是提高全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最佳手段!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的时代已过去,要为15年后劳动力资源下降提前做准备。

网友五:好!不过要有税收政策的支持,要让创新的企业有钱赚。

网友六:切不可花拳秀腿哦,要以实际为主,现在的大学生工程师数量那么多,可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却寥寥无几,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再说吧,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打破靠关系成功,就有希望了。

网友七:观念很好,但应当出台好的政策避免高级人才的外流,科技创新需要更多的人才。

网友八:方向是不错,但怎么执行是问题,而且如何加强保密,保证成果不被他人窃取更成问题,国人的保密意识和措施一直都不怎么样。

网友九:良好的制度比大力倡导更起作用,现在内外资不公平的待遇是一个方面,我想肯定还有其它对国民创造力的限制,我们当前要做的是去掉那些不公平的制度,否则无论如何倡导也白搭!

网友十:目标诚可贵,实干价更高;若要得实现,两者须配合!

网友十一:振奋人心!不光要重视科研人员,工人技术也很重要,工艺上不去,产品质量同样不行!

(以上网友评论来自新浪网)

上一篇:统一消息服务咸鱼翻身? 下一篇:杀毒软件:做同志不要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