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县域内教育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对策

时间:2022-07-08 12:58:43

苏北县域内教育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对策

苏北县域教育落后是制约江苏省教育整体和谐发展的瓶颈,而造成苏北农村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县域内教育不均衡。本文将透视这种不均衡现象,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县域内教育的不均衡现象

1.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之间教育不均衡

一方面表现为师资配备的不均衡。20世纪60至70年代,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苏北农村中小学聘用了大量民办教师,近几年这些教师相继退休,而应届师范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校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苏北地区的优秀教师成批地向苏南及福建、浙江、广东一带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流动,致使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极为缺乏。以睢宁县凌北中学(乡镇学校)为例,1997至2004年间,该校学生一直维持在2 000人以上,班额大多在70~90人之间,而学校在编教师仅40余人,其中除了几位“超期服役”的老教师,多为临时聘用的代课教师。而城区学校的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要远远优于农村,他们大多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名优教师很多。以睢宁县近年来评选出的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及拔尖人才为例,总表彰人数的90为城区教师,这种状况促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大量流入城区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该县每年参加中考的初三毕业生竟然有40来自城区初中(而在10年前,该县中考生大约有90%来自农村学校),其中不少农村家庭是背负沉重的债务、硬着头皮把孩子送到这里的。而那些特别贫困的家庭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中小学,对他们而言,这很不公平。

另一方面表现为现代教学设施的巨大落差。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设施的改善和投入都很大,但与城区学校的学生相比,农村学校学生对资源的平均占有量仍然很低。城区学校几乎各班都有现代化的媒体设施,随时可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也较高;而农村学校现代媒体资源相对匮乏,甚至还有部分村级定点小学没有网络和多媒体教室。城区学校可同时有五个以上的班级上信息技术课,并且人手一机;而农村学生有时一个月才能摸到一次电脑,对他们来说,有一次上机的机会已是天大的喜事。若一定要找出农村学校教学设施上的优势,恐怕就只有宽阔的体育活动场地了,其宽阔程度的确是城区学校无法可比的,可惜体育课所必需的训练器材却严重不足。

2.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教育不均衡

尽管苏北地区义务教育学段民办学校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但不少县区的民办学校发展仍很迅速,而且规模庞大。1999年,睢宁县全县仅有一所民办小学,到了2005年发展至近10所,而且城乡都有,各学段俱全,生源火爆,办学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好,至今还没有一所学校有倒闭的迹象。一所创办于2000年的县城民办初中,尽管初中一年级新生报名时要缴纳三年高额的培养费,可报名时仍门庭若市,半天时间就完成了1 500人的招生计划。社会、家长、学生之所以这么认可这里的民办学校,就是因为办学之初,县政府为控制优秀教师流出本县,允许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在保留公办编制的前提下到本县的民办学校任教,以此吸纳了近500位在编的优秀教师来到了民办学校(现绝大部分已返回公办学校)。当时这一举措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对公办学校却是雪上加霜。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却也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近十年来,该县中考文化成绩前500名的考生中,竟有80来自民办学校,这怎能不吸引学生和家长?然而,许多最初学习基础特别好的学生,由于家庭十分困难,只能在公办学校上学,这对他们很不公平。

二、应对苏北县域教育不均衡现象的策略

苏北县域教育不公平的首要原因在于师资问题。师资问题引发了择校热,它是教育不公平的直接诱因。为此,地方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可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和绩效工资的分配,有计划、分批地安排城区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轮岗1~3年,按照编制、设置岗位核发绩效工资。这样既可以解决城区学校师资的超编问题,又缓解了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的压力,更能够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其次是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段免收学生的一切费用,甚至连部分学生的伙食费也免了,可家长仍然不愿意就近入学,不惜花高价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这里固然有家长的习惯及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在师资培训、硬件设施等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加大支持力度,增加经济投入,使其接近于城区学校的办学水平,谁还会舍近求远到几十里外的城区学校上学呢?

完善招生制度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的举措。2009年睢宁县针对当地农村小学毕业生大量地、无序地入城就读的现状,对招生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对小升初实行划片、限额、随机派位录取;在三星级以上重点高中的录取工作中,采取了向农村初中适度倾斜的政策――农村公办学校初三毕业生可照顾30~40分录取。农民的孩子在农村中学虽然享受不到城区的优质教育,但得到了几十分的补偿,这项受到绝大多数人欢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乡学校健康、稳定、均衡发展。

转变社会观念及家长的认识也至关重要。江苏省教育厅于2009年6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其内容主要是“五严规定”,即严格禁止下达高考(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虽然这个规定强制性地规范了中小学的办学行为,但它管得住学校和教师,却管不了社会及家长。以违规补课和乱办班行为为例,虽然学校及教师很不情愿地退出了“卖方市场”,但一些社会机构和其他人员又立即填补了这一空白。考试的功利性就像一个魔咒,牢牢地捆缚着社会和家长。农村的贫穷落后使农民深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但对“知识”的理解偏差使他们过分地迷恋于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即使是在大学生就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困厄的今天,他们仍然对上大学痴心不改、孜孜以求。有的家长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去上城区的所谓的好学校,强迫孩子参加各类竞赛辅导班。实际上,这是剥夺学生对少年美好时光的享受权,更是对人的天性残忍的扼杀!他们可能还不知道,高考的功利作用远没有当年那么强,“安排到事业单位”“分配到政府机关”等传统的分配方案早已被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制度所取代。因此,社会及家长要彻底转变在教育和就业问题上的传统观念,给高考降温。家长们要帮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教育,顺应教育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城乡教育不公平。

(作者单位:江苏睢宁县凌北中学)

上一篇:青少年宫艺术教育发展浅探 下一篇:一位高中女生考试焦虑问题的个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