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7-08 12:14:14

厦门一中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与初中体育教学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现状进行调查。体育健康知识调查问卷以体育运动对身体发育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主线,涵盖了初中学生困惑较多的青春期心理、情绪管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运动损伤以及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厦门一中 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 现状 分析

一、前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必修课,在课改前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是分开来进行的,课改后的体育课程全部叫体育健康课程,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如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初中学生到底了解和掌握了多少的体育健康知识呢?本文力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初中学生自身成长中诸多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和疑惑,了解学生掌握和接触的体育健康知识的途径以及如何在成长中运用所学的体育健康知识,以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更好地传授和讲解以及解决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中的诸多的健康问题。[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厦门一中初一5个班共289人,初二5个班共279人,初三5个班共283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文献检索等方法,广泛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51份,回收有效问卷839份,有效率为98.60%。

2.3数据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资料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厦门一中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现状

1.1初中学生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的情况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学习的重点。

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39份。在对调查问卷分析后发现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的较好。99.5%以上的学生能够回答出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如闭合性损伤如何处理(冷敷、热敷、骨折的固定)、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办法(按压止血)等。92%以上的学生能够坚持在平时的体育锻炼前充分的热身以及在运动后采取放松的方式。由此可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育教师重视与体育运动直接相关联的运动损伤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1.2初中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的情况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是指在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的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运动时间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1]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在体育课中主要以体育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并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在参与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多以兴趣为主,没有科学锻炼的意识从而走向体育锻炼的两个极端,要么出现锻炼时间过短、运动量过小、强度偏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要么出现运动时间和强度过大,从而导致运动疲劳的极端情况。

1.3初中学生心理的自我调适

自我心理调试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2]

在收回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本次问卷调查的。在关于心理的自我调适的重要性上, 93%以上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在关于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所采用的自我调适方法上,很多学生答非所问。由此可见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在采用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上还缺乏选择。

1.4初中学生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3]

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39份。问卷主要集中在学生平时与同学相处时如果发生矛盾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同学求同存异以及与同学发生纠纷和冲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有效的缓解矛盾。如何解决与家长以及老师的矛盾和冲突等等。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5]这是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表述,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身体练习是主要的手段,增进健康才是主要的目的也是最终的目的。而健康的含义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是否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因此只有当学生解决了青春期心理、情绪管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运动损伤以及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等等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主要目的才能达到并很好的完成。

2.建议

2.1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应涵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方面面。

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不应只局限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在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体育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从事体育运动。

2.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以及情绪的管理能力。

体育竞赛和活动来源于人类群体性的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对抗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有种种突发的现象产生(如:可能不公平的待遇,受挫的经历,失败的体验,以及成功的喜悦。)这给了学生一个发现自我、管理自我的平台。如何调整自我的心态,如何管理自我的情绪,可能学生刚开始不能很合理的处理,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最终让学生们掌握心理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2.3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是否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具备体育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广博的知识储备。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很深研究的较多。可是健康知识和方法涵盖的知识层面更广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充电,涉猎更多方面的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1

[2]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72-275

[3]孙科炎.情绪调节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常言珍.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108):59―60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