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强夯法施工技术

时间:2022-07-07 09:23:28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强夯法施工技术

【摘要】通过强夯法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复合地基承载力有效提高,深层地基加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减少,工程质量和工期可以得到确保,施工成本有所降低。多国已经认可强夯法的显著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夯法将会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强夯法;路基;施工;应用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量明显增大,人们对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也日益重视。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施工方法由于加固效果显著,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且具有经济、简单、快速、有效等优点,因而在路基工程处理中被广泛使用。

二、强夯法相关概述

1、强夯法的技术原理

强夯法即强力夯实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指把8-40t的重锤通过大型履带式起重机提到高处(一般为6-40m)使其自由落下,从而达到对土进行强力夯实的效果的一种地基新加固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人工填土、湿陷土、黄土。通常情况下,采用连续或分遍间歇的方法对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进行夯击;同时,为了确保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现场试验。事实证明,要想获得3~6m的有效夯实深度,需要在100~200吨米夯实能量下进行夯击。

2、强夯施工法的优点

强夯法作为一种地基处理加固技术,具有经济、简单、快速、有效等优点,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整体施工的速度得到提升,与压路机碾压比较,虽然单位工程量的造价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缩短工期带来的效益也是比较显著的。其二,在普通路基填筑中,填料中如果有粒径>20cm的砾料,在摊铺碾压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而采用强夯法施工对填料粒径要求就不是特别严格,骨料粒径可达到40~50cm。经过我们多年的工程实践与观察,40~50cm砾料经强夯夯实后,大部分已被击碎与周围的土结合为一体。其三,在高填方中,由于用强夯夯实路基影响深度较深,因此可加强填料与原地面之间的结合。

三、强夯法的施工工艺

1、强夯施工步骤

(一)、首先进行原有屯土地面高程的测量,并考虑强夯下沉后所增加的土方量,测量后计算计算现有屯土地面高程填至路基设计标高以上30cm(预估强夯整体下沉量)所需要的土方量。

(二)、清理好强夯范围的场地,按照计算的土方量进行松填土,松填土完毕后用推土机进行整平,并用压路机静压一遍。

(三)、根据设计图纸对夯点进行布置

摆正夯击的准夯点,将装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夯锤提到设计高度,使夯锤自由落下,夯击夯点,当夯机倾斜大于30度时,应将夯坑填平后在进行夯击。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最后两击的下沉量小于5cm。注意保证夯点周围没有明显起降,并记录好每次夯击的下沉量,每一夯点的夯击能、夯击锤数。把夯机夯锤移动到下一个夯点,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夯点的夯击。第一遍夯点全部夯完后,用推土机整平,精置4天后,(精置的时间根据回填土性质而定)按第二遍的夯点的布置,夯击能进行第二遍夯击。第二遍夯击后,用推土机整平,静置4天后,按第三遍的夯击能进行第三遍场地满夯。第三遍夯击后,用推土机整平并测量高程是否达到路基设计标高。若达到路基设计标高,直接用压路机进行封面碾压。若达不到则填筑找平层(不少于20cm)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2、强夯的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对强夯施工队伍的技术负责人及操作层进行技术交底,确保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施工班组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操作规程作业。施工班组在交接班的过程应检查机维护机械设备,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施工现场应布置安全标志及宣传牌、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严禁夯机底下站人。施工人员中严禁酒后上岗,遇到六级及以上等级风力、大雨、大雾应立即停止施工。强夯场地周围有地下管道及建筑物时,应在地下管道及建筑物10~15以外挖防振沟,确保周边地下管道及建筑物的安全。

3、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施工技术参数包括有效加固深度、锤重和落距、单位夯击能、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点的夯击数与夯击遍数、两遍夯击的间歇时间、加固处理范围等。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也是强夯设计的验证和修改过程。

有效加固深度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通过试夯得知该工程的有效加固深度在5.5米左右(该工程的路基平均填土高度仅为4.5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论公式可以确定土的有效加固深度。

锤重和落距锤重和落距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有效深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每一击的夯击能。故法国路易・梅那总结得出了土有效加固深度的经验公式为h≈(TH)1/2(T―锤重(吨)H―落距(米))。3、单位夯击能锤重与落距的乘积为夯击能。整个场地总夯击能除以加固范围的面积为单位夯击能。单位夯击能根据土的类别、有效加固深度等综合考虑。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本工程的回填土为粗颗粒建筑渣土,其单位夯击能通过现场试夯确定约为2000(KN*m)/m2。

夯击点的布置及间距夯击点布置一般采用正方形或菱形布置。夯击点的间距一般根据土的性质和要求的处理深度等确定。加固土层厚、土质差、透水性差、含水率高的粘性土,如果夯击定太密,相邻夯击点的加固效应将在浅处叠加而形成硬壳层,影响夯击能向深部传递,因此夯击间距宜大;。加固土层薄、透水性强、含水率低的砂质土间距宜小些。为了使深层土得以加固,一般第一遍的夯击点间距取5~9米,以后各遍夯击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以适当减小。下一遍的夯击点往往布置在上一遍夯点的中间,最后一遍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重叠搭接满夯,以确保近表土层的均匀性和较高的密实度。

4、施工要点

强夯施工前,应先平整场地,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造物的标高。须采用必要措施(如挖隔振沟),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路基填土或挖方都应考虑强夯范围内的预留夯沉量相当的土层厚。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排水或镇填一定厚的松散性材料,强夯应分段进行,从边缘向中间进行,回填土宜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四、夯实效果检测

实施检测时,需保持施工场地的平整度,使其横纵坡和夯前保持一致,用压路机对场地静压后,再检测各夯击点的沉降量和路基土体的总沉降量。另外,对路基主体实施强夯时,有必要选定测定范围内的压实点,并检测土壤中颗粒物的大小、土壤中的含水量以及土壤的干密度值等数据。完成夯实工作后,还需对路基土体各层压实度比较分析,以使压实度符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标准。此外,为了保证公路路基质量,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需通过落实强夯法来实现质量的保证,首先,在运用强夯法施工前,需采取相关性实验确定强夯技术参数,只有依靠科学的参数,才能使施工过程合理的开展。

五、结束语

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强化路基路面的施工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完善强夯法施工技术,从而不断优化路基施工的质量,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江红,强夯法在处理吹填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10,(04).

[2]李振周,聂志红,梁场强夯加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J]铁道科学和工程学报,2010,(05).

上一篇:探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市政工程施工养护的管理和控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