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时间:2022-07-07 08:02:02

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摘 要】 在新经济时代,我国有了新的教学目标,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拥有自觉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践;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生学好物理就要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学中常说的实践能力就是动手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这就要求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

在融洽的师生环境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地位,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应该多让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只要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老师还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参加讨论,多提出自己的建议,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问题。

其次,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关键,鼓励学生把所有的精神都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最后,老师应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与同学合作,自己去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达到发挥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学生能在其中体验成功,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次成功的体验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成功的欲望会让学生更想去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为之不断地努力和发展。

二、放手让学生做好课内实验,培养他们自主实践的能力

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是实践,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门。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要有熟练的实验能力和正确的实验方式,便于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做好实验安排,既考虑实验时间,又考虑实验内容,时间的安排要与理论课配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等实际情况来安排预习及实验,因为课前预习是实施“自主实验”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对基本仪器使用更要熟悉,但学生预习实验多数见不到仪器,无法动手,一到实验课上还是生疏的,因此要一方面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认识仪器,另一方面必须安排学生多次使用练习。如:天平、电表等的使用,经过多次实验的重复出现,学生就能逐步熟悉,懂得其奥妙,达到应用自如的效果。预习做得好,在实验中获得的体会就较为深刻,最关键的最本质的问题也才能领会得更深刻,并且还可能发现新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多做课外实验的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课外实验是对课内实验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培养学生探索物理奥妙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并对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以及养成爱观察、爱实验的习惯有很大作用。

小实验所表现的物理知识是最直观,最“原汁原味”的。学生做小实验、搞小制作又可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因为就地取材,材料、器材不受限制,人人能做到,而且对这些材料感到分外亲切。从仪器的设计和制造、实验步骤和方法的确定,论文格式模板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都有利于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材共编32个小实验、小制作,教师不但要重视,而且要督促、检查,要鼓励学生实践。对那些富有创意的做法,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并当面表演,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引导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向创造型方向发展。例如曾经有学生用可乐塑料瓶做“浮沉子”,实验效果很好,其他学生看后觉得有趣味而纷纷模仿制作,甚至还进行了一些改进,使之变成精美的玩具。学生经历动手实验,总能或多或少促进他们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既符合调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有效地提高物理教与学质量。

四、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的思想。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极易引起学生对教材结论的“怀疑”。在进取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他们必定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只有当自己经过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验证后,才会消除怀疑心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各种探究实验。

五、理论联系实际,借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课外观察是一种相对独立进行的活动,也是自主实验的内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到周围的物理世界去观察、去体验、去实验。如对“惯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坐在车里,当车在行驶中突然刹车时的感受进行体会。如果教师经常布置一些预习性的课前观察和实验以及复习性的课后观察和实验,并且做得恰到好处,学生的观察与实验的习惯就能逐步养成,会觉得观察、实验轻松愉快,好似在玩的时候进行。学生置身于物理现象之中,养成见到现象就分析的习惯,如:家庭照明用电,可以把傍晚电灯较暗与各家各户用电的高峰期联系起来对比,分析它的本质及原因。通过观察现象的对比,分析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使学生观察及实验体会的物理环境变大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掌握的知识才能深刻、牢固,应用知识才能灵活、准确,自主实验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这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努力,保持信心,实施创新教育,用心完成新课程下的教学任务,最后一定能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上一篇:图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窥探 下一篇:近三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综合评析及高三复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