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空间概念

时间:2022-10-21 05:01:48

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培养学生空间概念

地理学科内容极多样且复杂,“空间”常是其着力的重点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空间)中进行的,人类的文明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地理环境(空间)的内容。要使学生身居教室,胸怀全球,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尤其是空间定位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当传统地图已经明显改变其面貌,而以地理信息系统的崭新风貌出现的时候,通过包括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内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心理地图,使他们“胸有成图”,熟知“空间”,把地球真正变成小小寰球,把玩于掌握之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的区域差异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各地区教育信息技术设施的普及和使用存在区域差异。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心理地图,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硬件,培养学生构建心理地图

(一)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最早建立的多媒体教室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多媒体教室是最早应运而生的教育技术设施。目前仍以多媒体教室为教育技术主要平台的学校,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投影(事物展示台)、光盘、移动硬盘、计算机等多媒体主要部件,对学生进行读图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1.利用计算机(电脑)的空间教学

(1)没有连接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只能用可移动硬盘(U盘)、光盘、智能手机等设备将要教学的内容提前下载下来,连接到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上,再显示在电动幕(投影屏幕)上。

(2)有宽带连接的教室省去以上需提前下载的环节,直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与世界沟通的教学。

2.利用投影仪进行读图教学

这是多媒体教室中使用最方便、效果最好的图示教学方式,课本上、配套练习上、试卷上的所有图片资料都可用来投影。比如讲解洋流的分布内容时,可以把教材中“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图通过投影显示在屏幕上,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世界洋流的分布状况,便于教师指出介绍全球各地任意一支洋流的位置和名称,也便于学生指出某一支洋流的分布方位。学生看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印象就深刻了,闭上眼睛,大洋环流就会在脑海里涌动,关于洋流的空间概念逐步形成。

(二)运用目前较普及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它不仅具有多媒体教室的一切功能,而且自带一个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并且是一个兼容操作各种软件的智能操作平台,教师可以在白板上随意调用各种素材或应用软件教学,可以与学生互动教学。

(三)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

这种教室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普通教学网络(一般为20―60台计算机)的基础上,通过音频、视频播放设备和传输卡、信号传输线、控制部件、麦克风等设备,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的连接,实现各计算机之间屏幕、声音的实时交互切换,并且具有多种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系统。运用这种教室既能满足地理学习活动的需要,又能更好地显示情境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地理事物与现象,形成立体的空间概念。这种教室配备不多,全县也就县一中有一个。

(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以GIS为例,它具有对地图处理与操作的强大功能,可以地图叠加、地图漫游、地图缩放和地图要素的增减,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地理数据处理功能的技术和方法。例如:“全球雨带分布和干湿地区模块的干湿地区的教学,需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形成世界干湿地区分布的空间概念”。如果借助GIS软件(如Mapinfo)提供的图层控制和数据合成、专题图等,教师可以很快利用世界地图及各地区降水、蒸发状况数据库绘制出一张“全球各大洲(或某区域)降水与蒸发柱状(或饼状)对比图”,再叠加上雨带分布图,学生就能一目了然。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学生印象深刻,有助于在头脑中形成全球干湿区分布的图像。

(五)运用数字星球系统形成学生心理地图

数字星球系统(多媒体球幕演示仪)利用精密光学技术,能将平面的图片和动画按照反“墨卡托投影”的方式,投影在球幕上。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大量全球尺度的地理事物分布、发展过程的相关内容,可利用数字星球系统形象地将地理图片、动画、视频等平面多媒体资源转变为球面多媒体资源,投影在球形屏幕上,动态立体地呈现自然地理事物和社会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通过数字星球系统建立起来的心理地图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运用数字星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地球、熟悉地形、阅读图表和绘制地图,使图文形象化,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能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其是加快高中生对教材“自然地理”部分的理解和心理地图的构建。

二、不放弃不抛弃传统的读图教学手段

(一)画图

用简笔画画出多种图形,比如,教学经纬线、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等内容,都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给学生讲解示意,加强他们的记忆,形成心理地图。

(二)挂图

用现成的图片讲解省时省事,效果不错。比如,用有立体感的“中国地形图”教学中国的五大类地形,学生不仅能看到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地形的高、低、凸、凹形状,而且能用手触摸,在图上添加该地形区存在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加深记忆。

(三)沙盘

沙盘过去用于排兵打仗,今天可以用来教学。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沙盘,并且在沙盘上堆放出各种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那么不仅好玩有趣,而且寓教于乐,加深学生的记忆。

以上都是手段,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记忆神经,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的空间概念,把五湖四海都装进脑袋里,构成牢不可破的心理地图,在解答给图问题时胸有成竹下手,身临其境感悟。

上一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教学策略探索 下一篇:对物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