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思维性

时间:2022-07-07 06:54:42

浅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思维性

编号:Q1(2016)6-01-01

实验是揭示科学知识、科学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部分。分析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长期以来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何为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呢?它其实就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全面细致的科学阐述。简言之,就是认真思考问题是什么,提出的问题有何前提条件,问题关联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与假设有何冲突,我们如何避免众多因素对探究问题的影响。有了这样的科学思考,我们设计的计划就有了指导方向,可循的步骤,实验才能按照程序,逐步实施。当我们明确了影响实验探究的因素,我们也才能很好的创设有效的方法去减少和避免实验中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保证实现实验结果的精确可靠和客观真实性。

为何要强调在实验中的这种科学思维能力。第一,它是我们实验操作的基础和指导思想。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思维,知道了探究方向,实验才有了一个最终的目的。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思维,我们才会主动的去思考、设计,并找到最有效的途径去展开研究。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思维,学生在实验中才会充满活力,有强烈的欲望来体验动手获取知识的乐趣、验证知识的权威性。第二,它是实验中对各种现象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由于自身操作的不当或客观的原因,实验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出乎预想的现象,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思维来诠释破解和修正。最后得出的数据同样要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推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第三,它是实验教学取得好效果的保证。初中学生上实验课,往往是带着一种好奇、新鲜和玩乐的心情,虽然他们充满激情,但缺乏实验探究的基本思维。到了实验课堂上,眼睛和手只盯着实验桌上的仪器和材料,乱摸乱动或左观右擦,不安分,甚而无所是事。从几次对学生实验的学校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实验课上不知道要干什么,如何操作。有三成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提醒下,勉强完成操作。只有两成的学生能独立的顺利完成操作,并能说出其科学道理。第四它是实验课堂教学中安全的保障。学生安全意识的淡薄,完全是实验中对各种器材,药品使用缺少科学的认识。这种科学思维的贫乏,使得他们不遵循实验安全,不讲实验程序,随意盲目的尝试。或实验就是教师说要做什么,怎么做,跟着完成操作了事。甚而实验报告都是教师说什么填什么,根本没有任何自我的思考。

如何培养和加强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呢?一要明确目的,每个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开展什么研究,如何一步一步的开展研究,最终揭示相应的科学结论。一开始学生可能不是很理解,无论他们怎么违反操作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不厌其烦的说明和讲解操作的目的,达到完全理解操作的真正意义,尽量不出现不讲道理的操作。二是要熟练各种器材的外形、外观、材质、作用、安全使用和操作的训练。三是要教会学生对实验中各环节的科学解释,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学会用已有的体验和认识做实验的创新,从细节中培养科学思维。四是要学会选材,学会选择使用恰当的器材,有效地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学生顺手采集身边的植物(树叶和枝条),结果效果不明显。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打击,有的学生还对科学结论产生质疑,同时也造成对生物实验的失望和对实验的畏惧。究其原因就是对基本知识的认可与实验效果的特殊性之间缺乏深层次科学思维。取材过少或选取的材料不但,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时间,环境温度,生物材料的呼吸旺盛程度,容器的密闭性能等均会影响到植物呼吸实验现象的明显表现程度。这样才能选取较理想的、方便选取的适量的最佳材料,使用较合理的器材,设计和完善实验。

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它需要有较好的科学素养,缜密的推理和思维,以及灵活应变的经验。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科学严谨的组织教学,也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科学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了这样的思维品质,就有了一种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动手和动脑是能力的两种表现,动手提高了技能,动脑磨练了思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中学 672500)

上一篇:读《班主任最关键的管理细节》有感 下一篇:会提问的爸妈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