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7-07 06:34:33

浅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近几年,语文课改轰轰烈烈,语文课堂讲究多念多读,一时之间课堂读声朗朗,部分教师认为这就是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堂。但是语文阅读不能是走形式,要品出文章味道,读出文章含义,才有助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关于阅读,有句话形象的描述了其意义:“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然而要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我们审视当前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虚、偏、杂、闹、碎、低等倾向,夯基础彰语文本色,扎实开展阅读基础能力训练,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让课堂阅读有效地动起来,让语文教学还原本色、复归本位,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使启蒙阶段的语文教育能为小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根基。

一、夯基础彰语文本色,扎实开展阅读基础能力训练

自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较好地克服了“以讲代读”倾向,但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即过多非语文学阅读教学活动取代了小学生对文本的自主阅读,忽视基础语言文字训练,忽视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忽视揣摩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我们还是要夯基础,彰显语文本色,从品词、品句、品读入手,达到感悟、积累、运用的效果。

(一)夯基础:品词、品句、品读

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形式。对小学生而言词句训练是基本,只有深刻理解、体会词句含义,才能品味文本意境和意味。只有通过品词、品句、品读才能加深小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本中形容词“清晰而坚定”深刻反应了当时的坚决,但若改成“缓慢、平静”则无法体现的坚定理想及坚决的程度。如此比较、揣摩后,学生们对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即更深刻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语言感知力及阅读能力。

(二)彰本色:感悟、积累、运用

“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丰富的语感,并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升识、听、读、写能力,进而能快速、直言表达自我情感和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流程,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三个层次。“感悟”即感触而有所领悟,“感悟”不是“灌输”,必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身去体验、用心去思考、张口去品读,通过学生亲自去感受感知、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来悟出知识、悟出感情、悟出道理。“积累”指的小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的积累,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当学生积累丰富的学识及词句运用能力,才能如实表达情感,即所谓“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因此,小学生文本阅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语言积累、揣摩及理解能力,然后逐步引导其正确运用、贯穿到品词析句、识字写字、读段学篇等各个教学环节。

二、发挥主体能动性,让课堂阅读有效地动起来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落实新课标要求,我们应如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小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动”起来,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动脑: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教师的成功在于课堂的活性,课堂的活性决定学生的思维。就阅读教学而言,激活学生思维才能抓住学生心思,引导其揣摩文本、思考问题、体验作者情感。而在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围绕文本内容和思想来,即要反应文本情节,又要结合文本引发学生思考。如:人教版第四册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文章对指南针进行了讲解,阅读后教师若直接提问: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则会很单一:指明方向、寻路,等等。但若问:“什么人、在什么情况需要用指南针呢?”,这样便给问题增加了难度,文本中有一定的线索,但还需要学生们深入思考或集体讨论才行,这样思维空间明显扩大,大家彼此表述看法,阐述理由,对问题进行全面考量,寻求答案。由此可以看出,巧妙引导,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能拓展学生思维,提升阅读能力。

(二)动口:开展课堂阅读讨论

课堂阅读教学是师生间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阅读课都是提升小学生口语能力的机会。而传统“一言堂”模式显然不适合锻炼学生能力,作为教师应将课堂转变为“群言堂”,鼓励、激发学生们发言、质问等,然后再给予讲评、评价,给予课堂活力及生气。如,在学习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课文《鸟的天堂》时,可以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鸟的生活习性是晨出觅食暮归巢,巴金爷爷在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为什么可以见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教师在此时组织学生进行大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互动交流。学生们可以得出:鸟的生活习性是晨出觅食暮归巢,但像在课文中的大榕树环境内,有果子、有虫子、有嫩叶等食物。鸟儿当然可以不用远行觅食了。学生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可有效地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三)动情:善用课文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使其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正面、积极面对人生。“因此,语文学科应比其他学科更重视情感教育,应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利用情感因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针对性的增补阅读文本,用生动语言、感人事例、优美意境、充沛激情去感染、教育、熏陶、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堂达到一种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境界,才能调动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才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知识如种子,情感如土地,知识在情感土地上生长的好坏,还得看情感土地是否肥沃。”所以,情感充溢、丰富才能孕育出好的结果,语文阅读教学也一样,若能让阅读课堂感染学生,才能提升其积极性及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纪正荣.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彰显实效――淮安市流均镇中心小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226.

[2]李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101.

上一篇:相信儿童聚焦学习 下一篇:分级基金,站在十字路口的“平民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