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对学生“插嘴”

时间:2022-07-07 02:35:23

巧对学生“插嘴”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老师讲课,学生是绝不能插嘴的。如果那位学生违反了这个规矩,一定会受到批评和训斥。且看以下几个现象。

现象之一:课堂上,教师正兴致盎然地介绍着苏轼的生平:“……最后死于海南岛……”。一个学生站起来打断了老师的话:“老师,苏轼不是死于海南岛,而是死于从海南岛返回京城的路途中。”教师满脸不悦的问:“是吗?”“是的,前几天我从网上查到的……”,没等学生说完,这位教师急不耐烦地打断:“好了,我们就不耽搁时间了,这个问题课后在探讨。”学生悻悻地坐下来,教室里顿时满座寂然……

现象之二:一位老师正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论雷锋塔的倒掉》,老师刚转过身,就听到一个学生再嚷:“老师,题目中不是雷锋叔叔的 “ 锋”,应是山峰的“峰”。“啊….”,教师一愣,神情略显尴尬,但随即镇定下来说:“这个同学可以,很细心,老是故意把“峰”字写错,就是看同学们细心不细心,提醒大家注意。”本来刚才还很得意的学生,此时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

现象之三:教学《苏州园林》一课,一位老师从我国各大风景名胜引到苏州园林,一个学生打断了这位老师的讲课:“老师,我知道苏州园林,我去年和我爸爸去过。”这位教师脸上显得有些不悦:“那就请你帮老师讲讲吧。”学生说道:“苏州园林大小有一百多出,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大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那你能说出苏州园林在建造上有什么特征码?”“这……我不知道……”“连这都不知道,你算是白去了。”这位教师话音刚落,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这个学生满脸涨红,惴惴不安……

现象之四:教学《威尼斯商人》,教师应到学生分析夏洛克之形象,学生们思维很活跃,气氛相当热烈。等到学生们分析、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夏洛克是一个贪婪阴险、偏执凶残、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反面角色人物。正当教师准备完满收场时,学生中冒出一个声音:“老师,我不认同您的看法。”没等这位老师反应过来,这个学生接着说:“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遭到了非人的对待,为了捍卫民族和个人的尊严,他孤独地进行了斗争。因此,他更值得我们同情。我的依据是……”当这个学生正准备陈述时,在一旁早已不耐烦的老师接过话茬:“这个同学请注意,我们总不能为恶人寻找开拓的理由哇,这可关系到做人的道德准则。”教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齐刷刷的看着这个学生……

以上几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遇到学生“插嘴”都采取压抑封杀的方式方法,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积极思考,热烈踊跃发言呢,会导致学生课堂没有兴致,没有激情,又何谈课堂效率!我认为,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广大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课堂“插嘴”放行,并为他们的“插嘴”喝彩。我从以下几点加以思考。

一、学生应享有人格的尊严

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之一,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感受到尊重、重视和平等,才会乐于交流、合作、探讨。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灵活多姿、生机勃勃的课堂。在以上现象之一中,如果教师不是“不耐烦的打断”,而且面带微笑鼓励学生说下去,耐心的听完他的发言,然后表扬他:“你真棒!谢谢你帮助老师改正了错误,老师看出你是一个喜欢读书、善于细心读书的同学。”而且为他鼓掌,这位学生会“悻悻地坐下来”,教室会“满座寂然吗”?不会,因为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感受到了民主与平等,此时师生之间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彼此之间会敞开心扉,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将会被激发点燃。

二、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教师用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插嘴只是一个小插曲,一句天真幼稚的插话,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我们教师应恰当地采取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上现象之二中,如果教师大胆承认:“真不错,老师的错误一下子被你发现了,谢谢你!”我想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还会让学生看到了一位走下神坛的真实而可亲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教师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其他学生会受到鼓舞,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表现,在生活中敢于尝试。

三、学生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上遇到学生“插嘴”,我们教师如能以欣赏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接纳,并顺势引导,则既可以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上现象之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虽然也做了引导,让学生发表了见解,可惜最后还是“泼了冷水”,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潜藏着学生“抵制”的情绪。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能以欣赏的态度看待,让学生有声有色地讲完后,在对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加以补充,这样既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尊重了学生的发言权,又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激起了其他学生参与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生能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插嘴”,常常喜欢提出一些奇特的问题,或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求异思维,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应予以鼓励。在以上现象之四中,当学生说“老师,我不认同您的看法” 时,老师若能以惊奇的神情,以期待的目光:“是吗?说来大家听听。”当着为学生说完,教师与其他学生用热烈的掌声由衷地为他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喝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怎会不主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怎会不发出独特的体验。

总之,我认为学生“插嘴”只要不是“题外话”,即使有时会暂时打乱课堂秩序,也就证明学生是在思考,而死考证是创新的前奏。因此,与其为了短暂的“有序”,而扼杀学生创新萌芽,不如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它成为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获取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为学生课堂“插嘴”放行喝彩。

上一篇:浅谈如何改进练习设计提高练习效率 下一篇:中学英语的趣味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