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思维束缚 营造自由平台

时间:2022-07-07 02:00:38

解除思维束缚 营造自由平台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真实是作文的灵魂,阅读是写作的基石,鼓励是成功的温床,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要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对作文的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真情;自由;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给予自由创作的空间,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一、真实是作文的灵魂

生活中的美是远处不在的,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有的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米下锅”,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例:为激发学生对书信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书信交往能力,我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因为平时与学生的交往接触中,我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人对父母的意见很大。有的说:“父母总认为孩子在他们面前总是长不大,所做的事、说的话都是幼稚的,有时我们自己会做的事,他们也不放心,不让我们做,真气人!”还有的学生对我开玩笑说:“在‘权’大年纪大的父母面前,我们这些小字辈真是‘敢怒不敢言’”针对这种情况,我规定了信的内容:写自己在家受委屈的一件事,信必须由自己亲手交给父母,或是邮寄出去。于是,学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项任务,他们从平凡的家庭生活中不断搜集材料,很认真地把信写好,又很谨慎地把信转到父母手上。一次,我问班上的一些平时学习比较马虎的学生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他很高兴地告诉我:“为写好这封信,他躲着爸爸、妈妈,写了三个晚上,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第四天晚上才一字不漏、一丝不苟地把信写好,到第五天早晨寄出。”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这信非同小可,要是没写好,爸爸妈妈看了会对我没好脸色;如果写好了,说不定爸妈会对我改变看法呢!”

寓作文教学于社会,家庭等各项生活实践中,其效果是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除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生活外,我们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活动,如有意义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各种兴趣小组,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去访问、浏览……为学生创造社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机会,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见闻,陶冶情操,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二、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对当代小学生而言,生活中可以谈论描述的内容比比皆是。不容置疑,不少学生知而说不出,熟而写不来,原因何在?恐怕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学生“多读书,勤积累”不无关系。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使学生在需要说、写时不至于泥人张开嘴――无言可出。那么,怎么促使学生备好“粮”呢?应该课内外双轨运行,主要途径有三:

第一,要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即平时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多诵读、多理解、多感悟,并精心设计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及时巩固和消化课文语言。如:我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可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摘记文中写山写水的成语,引导学生熟记文中所引用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还可指导诵读描写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优美句段,这样既有利于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表达方法。

第二,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物中积累。我的做法是: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抓好课外阅读指导。首先,精心指导选择读物。即根据学生的阅读层次、兴趣爱好,推荐一些少儿报刊,让有条件的学生自愿订阅,结合课文推荐相关读物,如:学了《爬山虎的脚》推荐《叶圣陶童话》,学了《草船借箭》推荐《三国演义》,学了《新月集》推荐《鸟飞集》等;其次,扎实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日积累一个美词或佳句,每周诵读一个精彩片断或一篇好文章,每周交流一次读书心得,每学期组织一次说写能力展评。

第三,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世间事物千姿百态,我让学生把眼睛当相机,如实地去“拍摄”生活,把感性认识贮存在大脑里,并通过坚持写日记、写周记的方式,将所见所闻储存起来。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有助于学生多读书、广涉猎、勤积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三、鼓励是成功的温床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多予鼓励、关怀,培养学生习作的成功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写不出好作文,心情焦虑,有压力时,教师不应催促、斥责,应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习作方式和体验方法,热情地扶持引导。记得我班有一位后进生,写了一篇作文――《难忘的教训》,他这样写道:有一天,我想偷摘邻居家的石榴时,趁邻居没人,我跑进去,这时,一只母狗一直叫,我叫它别叫,它还叫,我眼睛一看,原来这只母狗没有锁住,我就赶紧跑,跑来跑去,狗追来追去……我跑得嘴都白了……当我把这篇作文的这段片断在全班同学面前念了一遍,念完之后,我这样说道:“小清同学的这段作文很真实,看的出来,小清观察得很认真,他是生活的有心人。”听了我的表扬之后,这位同学渐渐把原先低下的头抬起来,并露出成功的喜悦。突然,他站起来说:“这篇作文我写得不够好,请同学们帮我提出一些修改的建议!”小学生的习作是一种练习,学生认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地方,教师却没有注意到,未能及时予以评价,致使学生情绪低落,怀疑自己的习作水平。所以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以赞赏的目光加以肯定,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减轻作文的心理压力。

2.创设良好的习作氛围

(1)评价他人,创设“你真行”的氛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助评改习作,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建议学生:展示、介绍他人习作最精彩的地方,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他人的习作或谈谈自身最深的地方,赏识他人,学习对方,启迪自己博采众长;

(2)多途径发表学生作文的氛围。好胜心和自尊心是小学生的显著心理特征,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作者关心来自读者的肯定或批评意见,写作时就会全力以赴,尽力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一定能让学生对作文的产生浓厚兴趣,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洲总编.《话题作文》.华语教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7页

[2]孔有君主编.《作文思维》.重庆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第172页

[3]林丽编.《人文阅读与写作》.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及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71页

上一篇:谈谈学生历史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巧设作业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