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引导中学生在阅读古诗中寻觅写作路径

时间:2022-07-07 01:54:38

例谈如何引导中学生在阅读古诗中寻觅写作路径

摘 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来说,在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时,不仅要能让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内涵,还要善于从中挖掘出一些特殊有意义的价值。如今已经不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时代了,所以广大的中学教师不能沉溺于自己现有的经验,应不断地加强学习,能推陈出新,这才是我们今天指导阅读中学们阅读诗歌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古诗;寻觅;写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58-02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还可以从中寻觅、借鉴到一些写作方法。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它是祖先留给后代的不灭的灵府歌声。那些诗人们的形体虽然已离我们远去,可他们的创作的诗歌却永远活着,从祖先们永恒不灭的歌声里可以让广大的中学生汲取精神滋补的营养,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在新课表标中就明确地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学生背诵古诗词不少于80篇(段)。所以从小学到中学这9年时间内,广大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古诗词,他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那么如何让这些体会和感悟梳理成章,用于学习写作呢?笔者在教学就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中多加琢磨、品味,善于挖掘其中的内涵,用于学习写作,下面就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仅供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加以参考。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写作要善于积累

无论对于小学生,还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首先要确立文章的主题。然而许多中学生在接触到文章的题目,了解文章的写作要求后,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里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的材料。所以中学们要想写好作文在平时就要善于积累材料,这样写起来才会如鱼得水。在小学阶段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积累材料的方法,如观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但由于不善于梳理,归纳,记录,因而在写作中也感觉无从下手。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对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的素材就作了更为详细的指导和要求,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而为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写作要勤于实践

积累写作素材,需要在阅读中学习做笔记,在师生之间交流,但更中的是还需要有现实的生活体验,许多中学生在写作中虽然能完成任务,但总缺乏感人的力量,不能打动读者,所以在平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相关课外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加深体会,这样在写作中他们就会感到有话可说,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来。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在这里编者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写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只要学生能做到上述三点,学生就一定完成好相关习作。

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习写作要运用技巧

无数的写作实践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学生在写作中除了能围绕中心,组织好材料进行写作,还要进一步提高写作层次,提高语言的的表达的能力。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先写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他从颜色和形状对柳树进行了描绘,后两句用在设问和自答的修辞格式,赞美了春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给大地披上了绿装,这样比喻贴切自然,不是描绘春天的柳树的特点,还给人带来了一种的美好的享受。在这一首28字的绝句中,诗人就运用了多种的手法,他把能表达的内容写得如此美妙,在写作中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就值学生认真学习,面对一个简单的实物,如何能把它表达得更为细致,写得更加感人,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就一定会使文章的语句更为出彩,所以教师教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对于一些修辞手法也要多加分析,细细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时间长了,学生们就能从中感悟出许多技巧。

四、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学习写作要勇于创新

时代在向前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度不能按部就班模仿别人的做法,写作已是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变换角度,让自己写出的内容不落俗套。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就要求学生通过作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中,学生要想把自己表达的看法讲“深”讲“透”,作为教师再指导学生写作实时就不能随便让学生选择一件事来写,而应发人之未发,能让读者能有与众不同的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至于落入俗套。

五、千锤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北西南风―学习写作要拥有毅力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特别正处青春期的广大中学生来说,在写作中同样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作为教师不仅要从写作方面加以引导,还应从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认识写作就是内心真情实感的表达,不是什么难事,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想办法总会克服的,而不能畏缩不前,应付了事。古语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无数的作家写作都是经历百炼成才的,唐代诗人卢延让曾说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些内容都可以用于教育中学们要善于学习写作,教变个角度看问题,能积极地寻觅写作的路径,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无数的先人为我们的写作留下了宝贵的创作财富和经验,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来说,在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时,不仅要能让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内涵,还要善于从中挖掘出一些特殊有意义的价值。如今已经不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时代了,所以广大的中学教师不能沉溺于自己现有的经验,应不断地加强学习,能推陈出新,这才是我们今天指导阅读中学们阅读诗歌的价值所在。

一首简单的几句的古诗,但其却包含了深刻的内涵,作为教师从指导学生从阅读过度到学习写作,这里还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内容,希望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能为学生写作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得到更高更快地发展。这样才能不辜负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古诗百首鉴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社,1998:1

[3] 《唐诗三百首》远方出版社,2003:12

上一篇:阅读,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