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儿童话语闪光点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2-07-07 12:53:15

《世说新语》中儿童话语闪光点及成因分析

内容摘要:《世说新语》中儿童的话语艺术与儒雅名流相比也毫不逊色,但却从来没有让人们对其引起足够的关注。这些儿童典雅脱俗、奇巧出群、峻峭逼人以及含蓄有韵的艺术风格,他们的话语艺术不仅能与成人媲美,甚至超越了一部分成年人。本文现就对《世说新语》中儿童话语闪光点以及成因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世说新语 儿童话语 闪光点 成因

《世说新语》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历久不衰,人们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投向书中记载的具有魏晋风度的士族文人,缺少对其中具有语言天才儿童的关注。这些儿童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具有较为敏捷的思维,擅于辞令,并且具备辩才能力。

一、《世说新语》中儿童话语闪光点

(一)典雅脱俗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儿童话语大多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答对,在这些言谈中往往能显示出儿童的素养和气质,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士人也为儿童精妙的对答而由衷叹服。比如术中记载年仅10岁的孔融跟随其父亲拜见李膺,由于登门拜访者必须为李府亲戚或才智出众的名流,孔融为了拜见李膺便称自己为李府亲戚。

元礼曰:“君与仆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车,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年仅10岁的孔融能巧妙地糅合古人之事与李膺和自己,从而道出自己先祖与李膺先祖之间的师生情谊,如此的一番话不仅能显著地提高自己的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自己对李膺的崇拜与恭敬,如此便能有效地拉近了自己与李膺之间的感情距离。孔融这番儒雅别致回答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以及满腹诗书的饱学之士才能说出,《世说新语》中一句“元礼与宾客莫不奇之”便有力地证明了孔融的一句话打动了在场所有听众,如此典雅脱俗的话语丝毫不逊色于儒雅的名流人士。

(二)奇巧出群

《世说新语》中一群能说会道的儿童具有超常卓越的语言能力,与成人之间的答对经常出人意外。比如魏文帝召见年仅13岁的钟毓与其弟钟会,毓面有汗。钟毓与魏文帝的对答如下: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抑何以不汗?”对曰:“战战采菜,汗不敢出。”

钟毓在回答中所说的“有汗”是出于对皇上的敬畏,而“无汗”是对皇上无所畏惧的结果。但其弟钟会拟物为人,一句“汗不敢出”不仅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这句话充分地表达了钟会对皇上的敬畏之情。

(三)俊俏逼人

前文中举例年仅10岁的孔融与李膺的出色对答让众宾客均以之为奇,而中大夫陈题听闻后却说道:“多刁、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却机智地回敬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陈题想表达的是,小时聪明伶俐的人,长大了不一定出色,孔融的一句话使得陈题十分尴尬,众宾客便会很自然地得出陈题现如今不怎么出色的结论,这便是儿童话语中俊俏逼人的威力。

(四)含蓄有韵

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还不够周密,也不具备较强的判断、理解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在语言上与成年人相比缺乏较为深层次的指归。而《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儿童语言旨深意远、含蓄有韵,令人回味无穷。比如在《世说新语》中孔融希望前来逮捕他的朝廷官吏能放过自己年仅八九岁的两个孩子,孩子却镇定自若地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孩子年仅八九岁的孩子所说的“覆巢毁卵”出自于《战国策》,引用的语言充分地表达出八九岁两个孩子较为丰富的意蕴。除此之外,他们也在一方面提醒自己的父亲,不要对当朝的法律心存幻想和侥幸,夷灭九族是不可能因为父亲的求情而发生改变;并且也在另一方面告诉自己的父亲,尽管自己年幼但他们早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周围的世界,当自己父亲遭捕后也就明白自己被逮捕也是不可幸免的。因此,年仅八九岁的两个孩子运用富含哲理的话语,表达出自己早已经在心理上作好了承受灭门大祸的准备。

二、儿童语言分析

《世说新语》中因为记录了一群充满智慧且具有非凡语言能力的儿童,他们充满智慧的话语显示出了其敏捷的思维以及文学素养。从古至今,言语能集中地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能力等各方面素质,本文对《世说新语》中儿童话语的闪光点进行了分析,可以将儿童语言分为两类:坚持主见以及较高的文学素养。

(一)坚持主见

儿童话语中坚持主见的话语能充分地体现出小主人公自己的见解,不会随波逐流,并且这些儿童对人情世故具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以及独具一格的洞察力。比如在《世说新语》中记载:孔融被收,中外惶怖。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这些文字说明孔融因罪被捕后,孔融并没有像一般小孩出现慌张且不安的情绪,而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孔融面对被捕时所表现出的理性的反应远远地超出同辈孩子。裴松之面对孔融的镇定自若说道“以此为美谈,无乃贼夫人之子与!盖由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也”。这句话说明虽然法理都不外乎人情,我们也还是需要兼顾理智与人情,更何况在我们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一个人表现出的过度理智便会存在冷漠之嫌。

(二)较高的文学素养

儿童在话语中所表现出来较高的文学素养,说明这些具有深厚文学底蕴的孩子腹具有诗书气自华的气概。比如在《世说新语》中记载:庾公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庾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公大喜小儿对。这段对话表现出庾亮在面对齐庄及齐由字疑问时,这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崇尚许由,另一个孩子崇尚庄子,但均为老庄一派,这说明这些孩子自幼便染魏晋玄风。因而这些孩子在面对庾公所提出的问题时,不仅不能流露出反对或不喜名教的态度和想法,也不能违背自己的内心说一些违心的话语,所以以“生而知之”的话语来为孔圣人戴高帽,这些话语充分地展现了这些儿童良好的文学素养以及较为丰富的文学知识。

三、成因分析

(一)自由的学习风气

根据相关的资料和史事我们可以得出的是,尽管汉末魏晋六朝是我国政治史上最为混乱,且最为痛苦的时代,但却是人们精神史上极其自由和解放,并且也最富于智慧的时代。正因为这样自由的学习风气以及极其自由和解放的社会氛围为当朝的儿童营造了一个较为自由的学习平台。汉末魏晋六朝如此自由的学习风气,造就了儿童典雅脱俗、奇巧出群、峻峭逼人以及含蓄有韵的语言,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儿童在面对事物时所具备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社会风尚

品鉴人物是魏晋社会风尚中的最大的一项特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品鉴评定的质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家族的声誉。而早慧的人才观念早就已经深入魏晋六朝人民的心中,对于长辈而言,他们非常重视推崇早慧的孩子,并且对于早慧的孩子多加引荐。正是品鉴人物社会风尚的存在,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朝儿童的成长,能使儿童更加注重对语言的学习以及掌控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形成较为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

(三)家族教育

家庭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发展,《世说新语》中一些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士族由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使其儿童不断地延续家风,从而培养出多位名士,并且历经几代而不衰。古人对“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深信不疑,因此,家族教育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儿童的语言与家族中某位长者相似,家族教育还具有全面性。家族教育的好坏不仅仅能影响儿童的语言,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性格、人格以及精神等多个方面。

四、结束语

《世说新语》中儿童的话语的闪光点在于其典雅脱俗、奇巧出群、峻峭逼人以及含蓄有韵的艺术风格。而这成因在于当时朝代具备自由的学习风气、社会风尚以及家族教育。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周南中学)

上一篇:试析手绘表达对景观设计教学的作用 下一篇: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