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段论提高思考生物学问题的思维严密性

时间:2022-07-07 12:46:49

用三段论提高思考生物学问题的思维严密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73-02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且推理又是高考所要求的,在生物科高考说明大纲里明确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三段论在高中数学科中也有简单的学习,为能提高学生思考生物学问题的思维严密性,有必要对三段论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

1.学习三段论

1.1 三段论的概述

三段论就是由两个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一个性质判断的结构为:量项(所有、有的)+主项+联项(是、不是)+谓项,如“所有(量项)原生生物(主项)不是(联项)原核生物(谓项)”。三段论实质就是依据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来推出结论,属概念具有或不具有某一性质,则种概念也一定具有或不具有某一性质。三段论只包括三个概念,即三个项:大项(P,是结论中的谓项)、小项(S,是结论中的主项)、中项(M);其中含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含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一个三段论由二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

说到概念,必先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之间的关系,并要理解周延性。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属性。概念的外延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特有属性的全部对象。内涵愈少外延愈大,内涵愈大外延愈小。例如,“动物、陆生动物、中国的陆生动物”,内涵依次增多,可是符合属性的对象个数依次减少,即外延愈来愈小。内涵与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周延性是指概念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若外延数量全部给予断定就是周延的,只是部分给予断定是不周延的。周延性的介绍如图1。

主项全称的是周延的,主项特称的是不周延的。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1.2 正确使用三段论

要得出正确的推论,就要同时符合二个要求:第一是前提正确,即要符合事实;第二是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则要遵循7条规则,①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②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③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④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必然是否定的,⑤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⑥两个特称前提不能推出结论,⑦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的,则结论必是特称的。

1.3三段论的格

三段论的格,可分成4个格,在此介绍常用的三个格。

第一格:

此格最明显地表现了演绎推理的逻辑性质,实际应用最广泛,称为“典型格”,如例1、2。

此格的小前提是肯定的;而大前提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大前提是肯定的,则结论是小项具有某一属性;若是否定,则结论是小项不具有某一属性。运用第一格易出现错误的是小前提为否定的,导致前提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周延(违背规则②)。

第二格:

此格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只能是否定的,可以将两类事物区别开来,称为“区别格”,如例3。

第二格的前提中必须有一个否定的(实质保证中项至少周延一次,要符合规则①),只能得出否定性的结论;易出错误就是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推出肯定的结论。

第三格:

因为此格推出的结论是特称的,用来反驳一个全称判断,也称为“反驳格”,如例4。

第三格易出错的地方是特称结论写成全称结论(实质就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周延)。

2.教学建议

在数学科学习了三段论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学习三段论知识,并结合课堂教学练习三段论。要熟练使用三段论,就得熟记三段论的七条规则,同时还记住第一、二、三格的各一个实例。学习了三段论可以从已知推出未知;还可以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在讲授新课或复习课时可把相应的内容转换成三段论,如例5、6、7。

在应用三段论过程中,只要是前提正确且是有效的推理形式就可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养成善于应用三段论的好习惯以提高思考生物学问题的严密性。

上一篇:新课改中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探讨 下一篇:创设多维课堂,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