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糖相伴 和谐共处

时间:2022-07-07 12:21:20

初识疾病“朋友”

林济槐是2002年夏天被确诊的糖尿病,是1型。他后来回忆说,其实早两年就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现象了,只是当年没有这个意识,任这种现象一直持续着,确诊时他的体重只剩下45公斤。那段时间他似乎事情特别多,工作很忙,经常熬夜通宵、眼睛受伤住了几天院、后来又有些发烧,那天出门回到家就开始心慌冒冷汗、四肢无力,妻子以为他是中暑,送他去了县医院。几项检查下来,医生明确的告诉他他有糖尿病,因为县医院没有内分泌科,家人当机立断送他去了市医院。是酮症酸中毒,医生说,要是再晚半个小时,就可能不好说了。

他于是又住院了。有将近一周的时间,林济槐说,他似乎是毫无思想的躺在病床上,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到点吃药就吃药,护士说要少吃饭就少吃饭,该打针时也都乖乖配合。表面平静,但心里却悲戚得很。他想起来自己12岁时,母亲因为糖尿病去世,因为当时还小,而且家里人普遍对这个病不甚了解,所以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在意过,躺在病床上时,他在想,母亲因这个病去世,自己又得这个病,老天实在不公,悲观和恐惧的情绪一直笼罩着他。一直到一位好心的病友及好心的医生护士开导。

漫漫求索之路

那时跟林济槐一个病房的还有一个老大爷,老大爷七十多岁,是2型糖尿病。他心态很好,身板也很硬朗,看到林济槐得病后一蹶不振,便安慰他说这个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死不了,他本人也患这个病十几年了,一样没有并发症,活得很好。林济槐于是心里踏实起来,想着先把这个病治好了再说吧。虽然知道母亲死于糖尿病,但是想着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医学也发达了很多,这个病应该可以治愈。

他开始跟人说说话,开始觉得无聊,想找些事情做来打发时间了。护士告诉他旁边有家图书馆,建议他借些关于糖尿病的书籍来看。他的主治医师也会时不时的给他讲一些糖尿病的知识。慢慢的从这些书籍和谈话中,他了解到了糖尿病,知道了这是个治不好的病。慢慢接受事实的他不再抱着非要根治的念头,知道糖尿病通过科学的管理控制,也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样,于是既来之则安之了。既然要终身相伴,把糖尿病当成朋友,是林济槐的领悟。

要自我管理,就一定要自己掌握相当的知识才行,只通过跟医生护士的简单交流是远远不够的。林济槐深知这个道理,他重视所有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方式。

因为一直用一个品牌的胰岛素,2003年一次在包装上看到有加入会员的信息,林济槐便打电话咨询并加入了会员。这个公司会在各地为糖尿病人开办知识讲座等各种活动,会邀请医院的临床医生与糖友们交流,为他们答疑。林济槐积极参加认真听课,后来与举办活动的联系人熟识起来,每次有活动都会通知到他。

林济槐很喜欢与糖友们交流,这不仅可以交流经验获得知识,也可以调节情绪。他一直就对网络感兴趣,后来他搬了新家,家里添置了电脑,这为他在网络上与糖友交流提供了便利。在网络上,林济槐如鱼得水,多年积累的经验让他在糖尿病群上很出风头,大家都叫他林哥。

迈向自由王国

一开始确诊时,林济槐也不清楚血糖值高到什么程度,以至于让医生说出晚半个小时就不好说了的话。但是现在他的血糖各方面都还算控制良好,体重也从原来的45公斤增到了63公斤,达到标准体重,九年来没有出现并发症。出院后他每半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知道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在确诊的半年后,林济槐就自己购买了血糖仪在家测血糖,并定期去医院复查。现在血糖在他的控制下比较平稳,通常两三天测一次血糖就可以,如果觉得不太稳定时,他也会一天测五六次。

从出院以后,林济槐就实行一天三针胰岛素的方案,多年未变,也一直控制良好。今年初,通过测血糖发现波动比较大,不太理想。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多年所学,林济槐打算将三针方案改成四针方案,复查时他跟医生提出来,医生也接纳了他的建议。改成四针后,果然血糖平稳下来。两年前,林济槐有一段时间常常出现低血糖,他分析了原因,可能是工作太忙,饮食不太规律造成。后来他把早上的一针胰岛素减了一个单位,血糖正常起来。复查时他把这个情况告诉医生,医生也赞同了他这个做法。

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中,饮食运动和规律的生活作息很重要。林济槐因为之前的工作经常需要熬夜加班,就换了一份。这份工作中有一部分的体力劳动,所以平时林济槐不用刻意的去运动。饮食上林济槐也特别注意,他说之前他是个特别嘴馋的人,患糖尿病后开始懂得要管住嘴,特别注意少吃多餐。患病后,他的办公室、车里、卧室里都会放些饼干之类的小零食用作加餐。少吃多餐也让他更容易的控制血糖。

知识掌握得多了,经验也丰富了,没有什么血糖大起大落的情况发生,对生活和工作都没有什么影响,与糖尿病这个“朋友”,一直和平共处。

帮助糖友为乐

在糖尿病群上很有威望的林济槐,很受糖友们的欢迎和尊敬。有问题找他帮忙的糖友不少,林济槐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去年,一次一个亲戚跟他说他的一个客户得了糖尿病,心情很不好,不好好接受治疗,也因此弄得家庭很不和睦,想让他帮忙劝劝。林济槐去到那个糖友的家里,发现亲戚跟他描述的一点也不夸张。那糖友对家人态度很不好,家人要是忍不住顶撞一句,他就会戚戚然的说:我都没多少日子了,你还这样对我。林济槐很能理解他的心理,在他家劝说了一个下午,告诉他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他们后来也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通电话询问对方的状况。也有不少向他咨询问题的,尽管经验知识不少,但毕竟自己也是糖友,不清楚的问题他不会随便解答,会打电话给相关的大夫或尽可能联系到专家询问清楚后,再向糖友解答。

自己管好自己的血糖就够不容易了,还要管别人的身体,我问林济槐怎么会有这种耐心,他说,都是同命相怜,能帮上一点忙,他觉得很开心。

尽管有那么多波折磨难,也让他觉得不公平,但林济槐依然快乐的生活着,在他看来生命中只是多了一个朋友,尽管他是多么不欢迎这个不速之客,他因此不能无所顾忌的享受美食,因此必须规规矩矩的按时按点规律生活,还因为师母的误解和恐惧不再去拜访可敬的师傅,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不积极生活的理由,以后的路,他更要精神抖擞的走下去!

上一篇:糖友之间的交流很有教益 下一篇:与糖尿病患者共同生活